返回

第六回 九月照孤峰 满地碧云开竹馆 银花明万树 腾空彩焰灿春宵

首頁
    笑道:“你在此盡說些什麼?一會就行禮了。

    我在小瑤宮等你同往得天堂去,越候你父子三人越沒影子,料定在這裡說高了興還未起身,回來看看,果不出我所料。

    現在兄嫂弟妹侄男女俱在四照軒中會集,商談今晚半夜起始的新春樂事,隻等爹爹和娘有信起身,便去得天堂上恭候祭神行禮,再向各處尊長辭歲,轉上一轉,回來人座。

    因為今年四哥四嫂二姊三妹和大哥跟前幾個侄男女各有新鮮花樣,除舅父全家是與我們照例一起外,事前特請各家尊長把除夕宴設在當地最高之處,并在同時開宴,以便一同觀賞。

    大家都在熱鬧頭上,你卻一個人守在家裡,連旸、晃兩兒素來頑皮愛鬧的也沒有去。

    我來時正遇表嫂她們,俱笑你成道之心大切,遇到新年全家快樂的時候都不出來。

    好固然好,不過似你這等清靜無為,便真做了神仙也沒什意思呢。

    我笑了笑,答以就去,便回來了。

    ”說時,人早進屋。

     柳春見來的是一個年約二十的少婦,穿着一身淡雅的華貴妝柬,脂粉不施,自然容華清麗,望之若仙,知是李同之妻瑤宮青女何靈潇,不等兩小弟兄招呼,忙即起身肅立,等話一完,口稱“小侄柳春拜見伯母”,拜了下去。

    何靈潇含笑命起就座,自己也就旁邊石墩坐下。

    李同方始從容笑道:“二表嫂她們自己不知愛惜光陰,專尋樂事,不去努力求進,還笑話我麼?固然爹爹和諸位伯叔兒孫情重,借看昔年願約,不覓仙山隐修,卻帶了門人兒孫在人世上另辟桃源,以便自身清修之外,培植後輩兒孫,欲使資質高的向道虔修以求仙業,資質低下的也可上托祖父餘蔭,永保世業,衣食安裕長享清福天倫之樂,為千古神仙眷屬添一佳話。

    我們當子孫的,知道祖父母雖是陸地神仙,至情深厚,頗重天倫之樂,又喜兒孫賓從聚享清福,每逢佳節良辰,便想出許多花樣來博老人歡心,近年益複鈎心鬥角踵事增華。

    本來我們這五家人,因五位老人的屢世修積,又甯舍天仙位業,把福澤分贻後人,照着增日享受,如若大家都能長生不老,實令人有真正天上神仙也未必有此安逸之感,無怪乎一班弟兄姊妹大多志氣消沉,覺着即此已足,何必再思仙業?于是一味錦上添花,為樂惟恐不及,卻沒體會到五位老人這些年的塵世暫居,固然為了愛憐後人贻厥孫謀,内中實在還有别的因果深意,所以自來對于兒孫學業,小時隻是教以聖經賢傳,使其讀書明理,再有餘閑,則令旁習武藝和農商之事,修道一層,全聽各人自願,從無勉強。

    那意思是,兒孫自有兒孫的緣福,雖我多年積德累功,得有今日,但是修為成就仍在自己,隻要心性堅毅,有志向道,就資質差的也非無望。

    難得各家均有幾個好根器的美質,從小随同父母尊長修煉,已有根底,乘這百十年塵間暫留,将兒孫輩聚在一起,原使互相砥碩觀摩,如若有志仙業,上有祖父母和各位尊長的福庇和傳授指點,下有弟兄姊妹和世兄弟的扶助匡益,自比常人容易得多,如若自棄良機或是淺嘗辄止,老人心已盡到,也隻聽之。

    自來天下事,。

    決無盛到極處永久圓滿之理,此時有五家老人在堂,都是神仙中人,如意稱心,無事不易,自不覺得,等到五家老人年滿仙去,隻管能承祖訓,孝友雍睦,同德同心,如說守這世業,以耕讀傳家,許能傳個若幹世,再要想和今日這樣,一點困苦艱險不受便欲上修仙業就辦不到,那時悔之晚矣!我本不喜熱鬧繁華,為博老人新春一笑,前往湊趣自然應往,堂上雙親要到亥正才去呢,忙他作什?” 何靈潇道:“那麼叫旸、晃兩兒陪了柳賢侄先去吧。

    雖然今年四哥四嫂和二表嫂衆侄男女們花樣翻新,因囚照軒地勢最高,花木繁盛,地方又大,宜于觀賞花燈,把客筵也設在軒頂平台上面,但他初來,好些世兄弟侄男女均未見過,同席不相識難免拘束,趁這閑空,先去和他們談談也好。

    ”李同剛把頭一點,忽見門簾啟處,走進一個穿杏黃衫腰系大紅絲縧貌相英秀的少女,進門笑道:“六嫂來催六哥,怎自己也不去呢?現在姑父母快到得天堂,諸位兄嫂姊妹俱等六哥六嫂前去,還不快走!”何靈潇笑對李同道: “他們都等不耐煩了,我們一齊走吧。

    ”李同笑諾起立,李旸、李晃向少女喚了聲“三姑姑”,随代柳春引見,才知少女乃四老孫同康的侄女金麟劍孫寶玲,忙即通名拜見不疊。

    李同随起,更換行禮用的衣冠,一同走出小靈湘館。

     時已亥初,因李同夫妻向道喜靜,所居小靈湘館為全莊最幽靜之地,房舍又深,外面熱鬧繁華,柳春人在裡面通不覺得,才一走出園門,頓覺眼花缭亂,比起初來時又添了好些氣象。

    原來全莊花燈此時均設置妥善,所有各處絹紗宮燈全都點燃,先前沿途所見工匠執役人等均已撤去,也不見有什人往來行走,到處燈彩鮮華,明如白晝,一眼望過去,高低錯落,燦若繁星。

    行約裡許,連經許多地方,才到得天堂。

    該堂位置在全莊園的中心,華堂軒敞,廣約五畝,高大異常。

    外有白石平台,層階寬整,畫棟雕亮,金碧交輝。

    四面長檐下,各垂着一列四五尺長三尺來粗的梅花宮燈,堂内卻是一燈未懸,隻正當中放着一條丈許寬七八丈長的神案,後牆上面懸着好些神龛。

    案上陳設大小五副點錫供器,最小的兩副分列兩邊,也有四五尺高二尺方圓,當中一副比小的高二尺,卻極粗壯厚重,形式尤古。

    燭已點起,大小差不多,每枝約有七八寸粗細,高約三尺。

    香還未上,隻案前小鼎内燃着沉香,芬煙袅繞。

    長供桌上陳列着三百多個祭宜,水陸幹鮮、肴蔬果餌以及糕餅糖食之類應有盡有。

    案前四列拜墊,頭排兩個最大,第二排以次大小相同,俱是大紅錦緞所制,每排相隔丈許。

    兩側各設鐘磐一具,此外更無别的陳設,氣象甚是肅穆莊嚴。

    堂外平台階下是一片大廣場,當中白石甬路寬約三丈,兩邊翠柏森森,粗均兩抱以上。

    甬道盡頭處有一高大白玉牌坊,算是入門。

    對面一列假山,左轉一條懸有花燈的松竹小徑,又繞行十餘丈,由右側假山洞内穿出,走入一片大松杉林,地勢漸作坡形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