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教章下卷不审九(断惑义始教直进菩萨下)

首頁
    可爾。

    細克實難○不成對治文)答。

    非初非中後者。

    十地品許說分濟門明義大中。

    别顯地智微妙有同不同二相。

    言同相者。

    法爾本然自性清淨義也。

    立不同相者。

    修生顯得離垢清淨義也。

    今雲非初非中後者。

    其不同相亦有五種相中。

    斷惑相者是也。

    已上十地論科判也。

    然今引地論所揲經文也。

    前中後取故者是論文也。

    上雲非初非中後。

    而下雲前中後取故。

    其意探玄記第十雲。

    即此三時求斷。

    不得方成斷義。

    此即不斷斷也。

    前中後取故者。

    謂于前中後三時之中。

    取彼非初中後。

    非異三時取彼非三也。

    如于色等處取彼真空。

    非異色等别取斷空。

    此亦如是故不失斷義(文)折薪記雲。

    言非初非中後者。

    此句正是經文。

    此約無性義故。

    得三時俱非。

    言前中後取故者。

    此句是論文也。

    約緣起義故。

    得三時總取。

    此約經論反覆相成(文)準此等釋。

    大意可知。

    探玄記第十立二門釋。

    謂一相翻門。

    二相續門也。

    相翻者。

    付惑滅智起之相。

    或約明闇相翻。

    或約起滅相翻。

    以釋成不斷而斷之義故雲相翻也。

    相續者。

    不約惑智相對。

    但就一智自有三時。

    論依此釋(文)但于唯識論文者。

    彼論但執法相一邊。

    不知性相無礙之深義故。

    半縱半奪也。

    探玄雲。

    粗相可爾。

    細對實難。

    何者若同時者。

    智自生時。

    或自滅時。

    不相由故。

    何成對治。

    如東家男生。

    西家女死。

    雖亦同時然無相由。

    不成對治(文)。

     尋雲。

    明生闇滅是同時而相由者。

    道理必然也。

    現量所見也。

    然東西兩家男女死生。

    全非所例。

    何舉為例難耶答。

    演義鈔雲。

    中卷論廣說。

    即以三時門明無斷義。

    無斷即是性空。

    以有空義故。

    一切法得成。

    故成斷義(文)私雲。

    其一切法中。

    今且明約能斷智與所斷惑。

    以有空義故。

    成能所斷之義者。

    真智順空理時方增其用。

    妄惑入空理時正可斷盡。

    故探玄記第八雲。

    罪違于真。

    入如則滅。

    善順于真。

    入如則廣(文)其空理者。

    非惑智外别有其性。

    但照體無自性。

    是名真智順于空理。

    惑本無自性。

    是為妄惑入于空理。

    故知。

    若照體不空。

    則全非真智。

    又不可證真理。

    以抄三上雲照體無自。

    即是證如故。

    若惑體定有。

    則不可作所斷惑。

    又不可有能斷智。

    如抄亦雲照惑無本即是智體。

    即大疏雲。

    由能斷無性方為能斷。

    所斷本空方成所斷(文)正述此意也。

    又刊定記明不斷而斷之義竟。

    次下雲。

    問。

    照惑無性。

    惑即滅照智無性智應亡答。

    照無性理。

    順智違惑故不同也(文)準此惑智本空。

    則順智違惑故。

    智為能斷。

    惑為所斷。

    是名不斷而斷也。

    然若定有惑有智以為能所斷。

    則違智順惑。

    争有斷惑之義耶。

    爾者惑滅是自滅。

    全非智力。

    智生亦自生。

    不由惑滅。

    即探玄雲。

    惑智各兩失者是也。

     又尋雲。

    就相翻門可許惑智同時明闇相翻之義耶答。

    探玄記雲。

    無間道智正斷惑時。

    為智先起惑後滅耶。

    為惑先滅智後生耶。

    為同時耶。

    此三時惑智各有兩失故不成斷。

    謂智有自成無漏過不能滅惑過。

    煩惱有自滅過不障聖道過。

    于三位中思之可知。

    如燈破闇三時不破。

    此亦如此(文)大疏全同之。

    故不可許明闇相翻之義也。

     尋雲。

    就非初非中後經文。

    遠法師意如何答。

    遠法師意。

    初中後三時各别取之者。

    不能斷故雲非初非中後。

    三時總具方成斷惑故。

    雲前中後取故也。

    尚意雲。

    淨影釋意。

    斷惑初智中智後智三智各别力用弱クシテ難斷也。

    故三智皆取斷之也。

    譬燈火如燒炷。

    炷惑也。

    火智也。

    燒斷也。

    三智焰上炷近為初智。

    中程為中智。

    末消處為後智也。

    此三力合燒炷也。

    タタ炷近處許火力用弱クシテ不可燒炷也。

    三智合斷事又如是。

    經非初非中後。

    遮三智各别取。

    論取初中後取三智合斷也。

    章主意。

    惑本空シテ無可斷法雲非初非後也。

    釋雲相反門。

    或斷而不斷(雲雲)如是不斷法強雲斷初斷雲中斷雲後斷雲也。

    是釋雲相續門。

    又不斷而斷雲也問。

    何故惑不斷耶答。

    惑體本真如理性也。

    能斷智惠也。

    惑體外無理智故。

    今始證理無始已來煩惱也。

    故斷雲即不斷也。

    可斷法無故。

    清涼釋雲。

    照惑無本。

    即是智體。

    照體無自。

    即是理性故(文)相宗等。

    惑智各别談故。

    惑自滅智自生難付也。

     一。

    不異真如是煩惱義(文)以真如為煩惱義欤答。

    爾也難雲。

    設雖談真如随緣之旨。

    随染淨之緣。

    迷悟二法其性異也。

    故起信論雲。

    染心義者。

    名為煩惱礙。

    能障真如根本智故(文)既能障所障水火相反法也。

     是以大師釋以違真故非其用也(文)何釋不異真如等耶。

    況又煩惱真如不異斷煩惱時可斷真如乎答。

    當段雲不異真如是煩惱義(文)但于難者。

    迷悟染淨之相。

    雖似異。

    共一如來藏性所起故。

    其體一也。

    照妄體即如之時。

    彌自性清淨理明顯故。

    不可有斷真如之過也。

     起信論雲。

    譬如種種瓦器皆同微塵性相。

    是無漏無明種種業行。

    皆同真如性相(文)筆削記三雲。

    滅惑準知者。

    世人皆謂斷盡惑結然後證真。

    殊不知惑體本真全覺之不覺。

    如迷東為西。

    誰之過耶。

    欲求滅西相然後見東愚之甚矣。

     寬永七年(庚午)二月二十三日為來春季談義用意任古抄不審書集畢不可有定量(矣)。

     花嚴末資法印實英(露命七十八)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