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严五教章上卷指事本

首頁
    日本國東大寺沙門壽靈述 始稱華嚴一乘教分記者。

    舉一部通名。

    所言卷上者。

    表此卷之别目矣。

    初通名中。

    言華嚴者。

    所釋之經稱也。

    一乘教分記者。

    能釋之章目也。

    初中言華嚴者。

    舉喻況。

    而标行德矣。

    問。

    華有幾義。

    複何所表。

    以華為嚴。

    答。

    華有十義。

    所表亦爾。

    一微妙義。

    是華義。

    表佛行德離于粗相故。

    說華為嚴。

    二開敷義。

    表行敷榮性開覺故。

    三端正義。

    表行圓滿德相具故。

    四芬馥義。

    表德香普熏益自他故。

    五适悅義。

    表勝德樂歡喜無厭故。

    六巧成義。

    表所修德相善巧成故。

    七光淨義。

    表斷障永盡。

    極清淨故。

    八莊飾義。

    表為了因嚴本性故。

    九引果義。

    表為生因起佛果故。

    十不染義。

    處世不染。

    如蓮華故矣。

    後能釋名中。

    言一乘者。

    有其多義。

    一存三之一。

    如般若等經。

    不破三乘之疑執。

    亦不會二乘之行果。

    唯就空理。

    說一乘故。

    如十義一乘等。

    二遮三之一。

    如法華等經。

    會二乘之行果。

    遮三乘之别執。

    說一乘故。

    三直顯之一。

    如華嚴經。

    不對二乘。

    無可破故。

    為大菩薩。

    直示法界成佛儀故。

    今标如是一乘義。

    故名一乘矣。

    問。

    既題華嚴一乘。

    唯可标第三直顯一。

    何兼餘義。

    答。

    圓教故。

    攝方便故準下同教可知。

    言教者。

    是五教也。

    謂小乘教。

    大乘始教。

    大乘終教。

    頓教。

    圓教也。

    分者齊也。

    謂五教分齊。

    各别故。

    記者錄也。

    言卷上者。

    此教分記三卷之中。

    此卷次居初首故名卷上。

    言建立乘一至所诠差别十者。

    初依海印三昧。

    盡建立諸乘差别。

    乘為本故。

    是故初有建立乘門。

    已建立差别訖故。

    次可明其之教義攝益。

    是故第二有教義攝益門。

    既雖明教義攝益。

    而未知彼教義一時攝益。

    多時攝益。

    是故第三有古今立教門。

    已雖顯他立教。

    未明自立教。

    是故第四有分教開宗門。

    上來雖明乘差别辨教類别。

    而未明乘教開合。

    成大教網分齊。

    是故第五有乘教開合門。

    已雖知乘教開合。

    成教網。

    未知其教網同時起。

    前後起。

    是故第六有教起前後門。

    既雖知教起前後。

    未知其教前後起所由。

    是故第七決擇前後意門來也。

    上來既雖明一乘三乘教義差别。

    辨教起前後等。

    未知依何異相三乘外别立一乘。

    是故第八施設異相門來也。

    上來已雖知異三乘别有一乘。

    未知其别教之義理分齊。

    是故第九有義理分齊門。

    上來多分約理淺深。

    明教類别。

    今約所诠法義差别。

    明能诠教類差别是故第十有所诠差别門。

    義海雖無盡。

    而且舉一周圓教。

    顯無盡義門。

     言釋迦佛海印三昧等者。

    問。

    說此經佛。

    是即一大法身十身舍那佛。

    如何不言舍那海印三昧。

    言釋迦佛海印三昧。

    以釋迦身為化佛故。

    釋曰。

    此釋迦身。

    随教淺深。

    故下卷雲。

    此釋迦佛身。

    或是化非法報。

    如始教說。

    或是報非法化。

    如同教一乘及小乘說。

    但深淺為異也。

    或是法非報化。

    如頓教說。

    或亦法亦報化。

    總如三乘說。

    或非法非報化。

    如别教一乘。

    是十佛故也。

    又經雲。

    或名舍那。

    或名釋迦故。

    今欲明約一乘教。

    此樹下化身釋迦。

    即是一大法身舍那十身。

    故雲釋迦佛海印三昧等也。

     言海印三昧者。

    賢首品疏雲。

    海印者從喻為名。

    如修羅四兵列在空中。

    于大海内。

    印現其像。

    菩薩定心。

    猶如大海。

    應機現異。

    如彼兵像。

    故大集經第十四雲。

    喻如閻浮提一切衆生身及餘外色。

    如是等色。

    海中皆有印像。

    以是故。

    名大海印。

    菩薩亦複如是。

    得大海印三昧已。

    能分别見一切衆生心行。

    于一切法門。

    皆得惠明。

    是為菩薩得海印三昧見一切衆生心行所趣。

    解雲。

    此中見字亦是現字。

    謂由見故現也。

    綱目雲。

    然此八會人法教義等。

    皆依如來海印三昧之所顯現故。

    賢首品雲。

    一切示現無有餘。

    海印三昧勢力故。

    三昧者。

    此雲等持。

    離沉浮故。

    定惠均等故名等也。

    心不散故。

    住一境故名持也。

    問三乘宗中。

    依如來後得智。

    起言說法。

    如何今依海印三昧耶。

    答由三乘淺故。

    定内不起言故。

    以一乘深故。

    定内起用故。

    寂用無礙故。

    由斯即知三乘與一乘别如第八異相中述知之。

     言一乘教義者。

    于中有二義。

    一别教一乘教義。

    二同教一乘教義。

    初如露地牛車。

    自有教義。

    謂十十無盡。

    主伴具足。

    如華嚴經說。

    後中有二。

    一者臨門三車。

    自有教義。

    謂界内示教。

    得出為義。

    如解深密經及瑜伽等說。

    攝方便故。

    所流故。

    三乘等皆為一乘。

    二以臨門三車。

    為開方便教。

    界外别授大牛車。

    為示真實義。

    此如法華說。

    廣如下同教門及教義攝益門說也。

     言然此一乘教義分齊開為二門一别教二同教者。

    終南雲。

    夫圓通之法。

    以具德為宗。

    緣起理實。

    用二門取會。

    其二門者。

    所謂同别二教也。

    今述彼本義。

    故雲然此一乘等也。

     言别教者。

    天台雲。

    别者不共之名也。

    此教不共二乘人說。

    故名别教。

    略明有八。

    一教别。

    二理别。

    三智别。

    四斷别也。

    五行别。

    六位别。

    七因别。

    八果别。

    故名别教也。

    教别者。

    佛說恒沙佛法。

    别為菩薩。

    不通二乘。

    理别者。

    藏識有恒沙俗谛之理也。

    智别者。

    道種智也。

    斷别者。

    塵沙無知。

    界外見思無明斷也。

    行别者。

    曆劫修諸波羅蜜。

    自行化他之行也。

    位别者。

    三十心伏無明。

    是賢位。

    十地發真。

    斷無明。

    是聖位之别也。

    因别者。

    無礙金剛之因也。

    果别者。

    解脫涅槃四德。

    異二乘也。

    終南雲。

    别教者。

    别于三乘。

    故法華經雲。

    三界外别授大牛之車故也。

    今若準下文。

    述章主之意。

    略有十門。

    一者時别。

    謂此一乘要在初時第二七日。

    攝前後際演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