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严五教章上卷指事本

首頁
    緣受者。

    謂菩薩摩诃薩。

    若根機未成熟。

    無受一乘緣。

    故名為三乘菩薩。

    若根機成熟。

    有信受緣。

    故名為一乘菩薩。

    若無一乘菩薩大乘别者。

    彼未熟菩薩。

    為何色人也。

    既不信一乘。

    故非一乘菩薩也。

    以摩诃薩故。

    非小乘也。

    若非三中大乘人。

    更何人耶。

    是故由根緣受不受差别。

    明一乘三乘别。

     言如此經性起品至假名菩薩者。

    疏雲。

    此明聞信難得。

    若菩薩依于三乘漸次教中。

    縱經爾所劫。

    修習六度道品等行。

    以根未熟故。

    不聞不信此一乘經。

    若不爾者。

    璎珞經等。

    十千劫中。

    修信成滿。

    豈可無量億那由他劫。

    修行六度。

    猶不信此經。

    既非二乘。

    更是何等菩薩也。

    此同法華中。

    若不信此法。

    當于如來餘深法中。

    示教利喜。

    亦同上文求大乘者。

    猶為易。

    能信是法甚為難。

    問。

    所許劫行。

    猶未能信。

    今諸凡愚。

    雲何得信。

    答。

    宿有種姓。

    聞便信受。

    若不爾者。

    多劫難入。

    今時有人。

    多不信者。

    不足為怪也。

    問。

    此等不信。

    是何位菩薩。

    答。

    文無正斷。

    準其劫數。

    十千已過。

    僧祇未滿。

    應是三賢位人。

    問。

    更至何位。

    則能信此。

    答。

    極至此位。

    必定信入此一乘法。

    終無證地。

    而不信此。

    問。

    何故二乘。

    縱得阿羅漢。

    亦未信入。

    三乘菩薩。

    不至地上。

    而能信耶。

    答。

    以三乘勝故。

    是近方便故。

    不同二乘也。

    是故若入此法。

    則于十信滿心。

    具一切位。

    同時而得也。

    有迷者雲。

    無量億那由他劫。

    名為三阿僧祇劫也。

    經三祇劫。

    得佛果人。

    名假名菩薩。

    今難之雲。

    若爾可雲假名佛也。

    又上古哲人。

    探諸聖典。

    斷定階位。

    流通末代。

    末葉愚夫。

    何發诳心。

    不信此文。

    反迷妄說。

    若無正斷故。

    不信此文者。

    何聖教中。

    正斷此不信者。

    為三乘佛果耶。

    願示現教。

    決此疑難。

    若依寶積。

    作此說者。

    驗彼經文。

    都無此文。

    若依法華。

    驗經亦無。

    驗上古經疏。

    亦都無此文。

    天受所見。

    豈勝上古。

    既無聖教。

    何作妄說。

    如思禅師。

    智者禅師。

    靈山聽法。

    憶在于今。

    即作章疏。

    流通末代。

    彼章疏中。

    不作此說。

    又此土古德。

    訓僧都等。

    名高一朝。

    學普六宗。

    近受詳法師。

    遠依藏法師。

    傳彼一乘宗。

    都無如是說。

    今汝依誰。

    為此妄說。

    非直無現教。

    亦無教授師。

    愚夫妄義。

    由何建立。

    又汝愚雲。

    五教雲自位究竟者。

    以得佛果故。

    名自位究竟。

    今亦難雲。

    若藏法師。

    作五教時。

    以佛果位。

    為究竟處。

    作經疏時。

    豈說三賢位信入一乘耶。

    若不見正文。

    謬說地前者。

    未見正文。

    何作五教。

    以佛果位。

    為究竟說耶。

    如是征難。

    都無走避。

    由此可知。

    佛果回之義。

    但是汝等之妄說耳。

     言當知是前至亦真實也者。

    此如次上說。

    亦由不信法華人。

    即不信華嚴。

    反知。

    信法華人。

    即信華嚴。

    以處而說信法華不信華嚴故。

    愚者迷甚多故。

    現示耳。

     言八難信易信差别者。

    難信法。

    以為一乘法。

    易信法。

    名為大乘法。

    由此難信易信差别。

    明一乘大乘别。

    故雲難信易信差别。

     言求大乘者甚希有至能信是法甚為難者。

    疏雲。

    此同性起品雲億那由他劫。

    修行六度。

    不信受持。

    猶為假名菩薩。

    亦同法華中。

    若不信此法。

    當于如來餘深法中。

    示教利喜。

    案雲。

    由此即知。

    此求大乘者。

    地前三賢位。

    求三中牛車也。

    上權實差别中雲。

    大乘亦說回也者。

    即是求大乘者。

    此第八卷末文。

    如所引文。

    然初句少異。

    雲一切世界諸群生。

    疏雲。

    顯信行者難(具不說之)。

     言信位終心即攝一切位等者。

    問。

    何以故。

    唯說信位終心。

    攝諸位。

    即成佛。

    不說信初心。

    攝諸位。

    成佛。

    答。

    信位初心。

    未得不退故。

    未出三界故。

    未得般若故。

    未見平等界理故。

    由不見此理。

    不能解普法。

    是故說初心成佛。

    到信滿位。

    得不退心。

    出三界外。

    成就般若。

    分見平等法界理故。

    得解普法。

    由解普法故。

    初位攝後位。

    即成正覺。

    是故經雲。

    初發心時。

    便成正覺具定惠身。

    不由他悟。

    由此明知。

    三乘菩薩。

    亦得不退。

    信入一乘今時凡夫。

    見聞一乘。

    亦到彼位。

    可得普法若不爾者。

    何初發心。

    即成正覺。

     言九約機顯理差别者。

    為别機而顯淺理。

    以為三乘教。

    為普機而顯深理。

    以為一乘教。

    由此機理淺深。

    明一三别。

    故雲約機顯理等也。

     言若人根明利至說無盡佛法者。

    問。

    三乘教中。

    亦說佛法。

    何唯為說菩薩道耶。

    有一乘教中。

    說菩薩行。

    何故說無盡佛法。

    答。

    三乘教中。

    雖說行布一相因分少分佛法。

    以未說主伴無盡果分圓滿十佛境界故。

    唯是菩薩所知。

    因分之少分故。

    随初心菩薩機。

    名說菩薩道。

    一乘教中。

    寄普賢門。

    顯主伴無盡。

    果海十佛境界。

    故名說佛法。

    是故下雲。

    不同三乘一相一寂等法也。

    此之謂也。

    後句雲無盡佛法。

    疏不說也。

     言一相一寂等法也者。

    如法華經第三卷雲。

    如來知。

    是一相一味之法。

    所謂解脫相。

    離相。

    滅相乃至常寂滅相。

    終歸于空。

    榮師疏雲。

    一相者。

    謂同一無相。

    一味者。

    同一解脫味。

    解脫相。

    離相滅相等者。

    于一相中。

    更立三名。

    并是空之異名。

    同以人法二空。

    為其體故。

    雲終歸于空。

    又大般若第三百八十三雲。

    通達一切有為無為皆同一相。

    所謂無相。

    案雲。

    三乘教中。

    唯說如是一相佛法。

    以未說無盡佛法故。

    不同一乘。

     言以此地中作大法師等者。

    若菩薩住此地。

    始為大法師。

    得四無礙辨。

    說法故也。

    是故經雲。

    是菩薩住此地。

    為大法師。

    守護諸佛法藏。

    入深妙義。

    用無量慧方便。

    四無量智。

    言辭說法。

     五教上卷指事(本)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