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严五教章上卷指事本

首頁
    生身。

    周遍法界。

    因陀羅網。

    無邊際也。

    乃至十虛空身為總。

    餘九身為别。

    是故虛空身中。

    具足十身。

    全為一虛空身。

    餘準上也。

    是故十身門中。

    各攝十身。

    合為百身。

    于中亦有同異二門。

    各攝一百。

    合為二百。

    異體門内百身。

    複自即入。

    重重無盡。

    同體門内百身。

    複自即入重重無盡。

    是故同異二門。

    各有十無盡。

    圓融自在。

    作因陀羅。

    高出思議之外。

    玄超識知之境。

    此謂毗盧舍那如來。

    依正無礙。

    一多自在。

    因陀羅網。

    重重無盡。

    周遍法界。

    不可思議。

    圓滿究竟。

    十種法身也。

     言因分可說果分不可說者。

    地論第二。

    釋經偈雲。

    前言十地義如是不可得聞說。

    今言我但說一分。

    此言有何義。

    是地所攝有二種。

    一因分。

    二果分。

    說者。

    謂解釋。

    一分者。

    是因分。

    于果分為一分故。

    言我但說一分。

    此文既雲但說一分者。

    是因分故。

    知果分不可說也。

    故今取論意。

    雲因分可說。

    果分不可說也。

    探玄記第十卷。

    釋此二義。

    有五說。

    第五說雲。

    今釋有兩重。

    一此十地有二分。

    一就實十地。

    唯佛所知。

    佛智所行。

    名為果分。

    上論雲。

    此智是誰證。

    偈言佛智所行故。

    又上文雲。

    智起佛境界故。

    又上加分中。

    言不思議佛法。

    又如鳥迹所依大空為果海等。

    二随相十地。

    菩薩所知。

    菩薩所行。

    名為因分。

    是則果分玄絕。

    當不可說。

    因分約機。

    是則可說。

    此義通一部。

    經中大意。

    二雲。

    十地有二分。

    一約妙智正證。

    智如境故。

    離相離言故。

    名果分。

    則不可說。

    如彼鳥迹同于虛空。

    不可說也。

    二約方便寄法。

    顯地差别。

    如下文。

    初二三地。

    寄同世間。

    四五六地。

    同二乘故。

    又寄禅支道品諸谛緣生。

    以顯地别。

    令衆因此表解地義。

    故名因分。

    如空中迹約鳥說異。

    名為因分。

    同空無别。

    名為果分。

    一迹通二。

    故為二分。

    問。

    約鳥約空。

    迹皆離相。

    雲何有可說。

    有不可說。

    答。

    迹雖離相。

    就鳥得說。

    所說常離也。

    迹同虛空。

    理不可說。

    所況地智。

    準此可知。

    此釋局斯地品。

     言二是緣起因分等者。

    謂不可說性海果分。

    随因位機緣。

    以小分起故。

    随彼機緣。

    發起言說。

    令解其狀故也。

    與教相應故。

    雲緣起因分。

     言普賢者。

    德周法界曰普。

    至願成善稱賢。

    凡證普法皆稱普賢。

    非直一人目普賢也。

    即此因位普賢等機之所知境界也。

     言此二無二全體遍收等者。

    因分果分。

    以為此二。

    謂因分不異果分。

    如鳥迹空不異太空。

    果分不異因分。

    如大空不異迹空。

    故為無二。

    然大空不異迹空故。

    迹空全攝大空。

    迹空不異大空故。

    大空全攝迹空。

    故雲全體遍收。

     言其猶波水者。

    波随緣起。

    有分齊故。

    譬于因分。

    水不随緣。

    無分齊故。

    況乎果分。

    然波不異水故。

    水門全攝波水不異波故。

    波門全攝水。

    故雲猶波水也。

     言如法華中宅内所指門外等者。

    宅内者。

    是分段三界火宅内也。

    即以異熟賴耶。

    為其體性。

    言門外者。

    三乘之教行。

    合名為門。

    能出三界火宅故。

    理出教外。

    故名門外(以上基師釋也)智周師。

    引吉藏師釋雲。

    複有義。

    此名三界限城為門。

    故後文雲。

    即此三車。

    皆在門外。

    複言所燒門。

    故知。

    三界以之為門。

    問門宅何别耶。

    答如世間人。

    總舉一宅。

    名之為門。

    或稱一家。

    或言一戶。

    今亦然也。

    議曰。

    甚有理也。

    若經文勢。

    接言三車者。

    三乘所求之果。

    以言教方便。

    開此三果。

    誘引三乘之人。

    令得出分段生死系業故。

    然此三車體。

    釋者甚多。

    論雲。

    第一人者。

    示世間中種種善根三昧功德。

    方便令喜。

    然後令入大涅槃故。

    注雲。

    二乘菩提。

    未出變易。

    世間相從。

    名為世間。

    善根體性。

    是五取五蘊。

    非一衆多。

    今總标故。

    名為種種善根。

    别舉定故。

    名為三昧。

    以權施設二乘菩提故。

    言方便。

    大乘基雲。

    以二乘所得生空無漏智。

    唯為羊鹿體。

    虛指二乘所得。

    有漏假智。

    世間三昧。

    名為種智。

    稱二車體。

    有名不見。

    亦不登遊。

    不能分别諸法故。

    若自生空智。

    為車體者。

    二乘既得。

    雲何經雲言不得。

    故知。

    有漏解行智。

    是二車體也。

    菩薩以無漏正體智。

    為牛體。

    以無漏後得種智。

    為車體。

    有師雲。

    二乘之人。

    亦不有無漏種智。

    經文以無漏禅定根力等。

    喻二車故。

    以小分無漏種智。

    為二車體。

    若以有漏後得計解智為車體者。

    豈佛開迷執。

    以為所求果。

    以誘引二乘哉。

    問若以小分無漏種智。

    為二車體者。

    羊鹿車體。

    亦可實有。

    二乘亦可登遊。

    若爾何經雲不得哉。

    答言不得者。

    以昔三乘。

    望今一乘。

    故不得耳。

    非體無故以為不得。

    吉藏師雲。

    今明。

    未得真無漏已來菩薩心。

    及十信等。

    地前方便。

    名為世間。

    下論。

    釋法師品中及分别功德品。

    并明地前未得真無漏。

    故名世間。

    今說地前種種功德。

    令其歡喜。

    義一師雲。

    初二乘故。

    不顯實理。

    随世間三乘根機。

    而為說。

    故雲世間。

    此中言說盡無生二智及寂滅三昧功德。

    随世間根。

    又随欲暫令遊喜。

    權方便說故雲世間。

    是盡智及無生智等。

    非一故雲種種。

    靈範師雲。

    三車非一。

    名種種。

    即取有餘涅槃。

    以為車也。

    今在門外者。

    非想貪為門。

    以涅槃是無漏法非貪所系。

    名在門外。

    玄一師雲。

    今詳二德。

    皆有不盡。

    且基說不盡者。

    今此下論文。

    明為令七人得其利益。

    謂前論文明治七人病。

    自下論文。

    明令得利第一人利者即令得三車。

    既爾。

    何故唯說二車。

    不說牛車。

    設為彼救者。

    此經之宗。

    二是方便。

    一是真實。

    今言方便令喜者。

    即是方便教門。

    是以且說二車。

    不說一車。

    又城體。

    實是根本觀中所得擇滅者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