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
所由如上錢喻中說。
于中可述異同二門相即義也。
言此經偈雲不可說等者。
第三十一卷。
阿僧祇品雲。
不可言說諸劫中。
說不可說。
不可盡。
不可言說諸佛刹。
皆悉盡末。
為微塵。
悉于一一微塵中。
演說一切不可說。
悉能善于一念中。
說不可說諸世界。
不可稱說。
諸劫中。
念念次第而演說。
不可說劫。
猶可盡。
而不可說不可盡。
今異取文。
尋之可知。
言又偈一切衆生心等者。
第十卷。
發心功德品文也。
如所引文。
疏不說也。
言故地論雲以信地菩薩乃至與不思議等者。
第一卷雲。
經曰。
又一切菩薩。
不可思議諸佛法明說。
令入智慧地故。
攝一切善根故。
善分别選擇一切佛法故。
廣知諸法故。
善決定說諸法故。
無分别智清淨不雜故。
一切魔法不能染故。
出世間法善根清淨故。
得不可思議智境界故。
乃至得一切智人智境界故。
論曰。
是中一切菩薩者。
謂住信行地。
不可思議諸佛法者。
是出世間道品。
明者見智得證。
說者于中分别。
入者信樂得證。
智慧地者。
謂十地智。
如本分中說。
此是攝本入。
如經又一切菩薩不可思議諸佛法明說令入智慧地故。
此修多羅中說。
依根本入。
有九種入。
一者攝入聞惠中。
攝一切善根故。
如經攝一切善根故。
二者思義入。
思惠于一切道品中。
智方便。
如經善分别選擇一切佛法故。
三者法相入。
彼彼義中。
無量種種智故。
如經廣知諸法故。
四者教化入。
随所思義。
名字具足。
善說法故。
如經善決定說諸法故。
五者證入。
于一切法。
平等知。
見道時中。
善清淨故。
如經無分别智清淨不雜故。
菩薩教化衆生。
即是自成佛法。
是故利他亦名自利。
六者不放逸入。
于修道時中。
遠離一切煩惱障故。
如經一切魔法不能染故。
七者地地轉入。
出世間道品。
無貪等善根淨故。
如經出世間法善根清淨故。
八者菩薩盡入。
于第十地中。
入一切如來秘密智故。
如經得不可思議智境界故。
九者佛盡入。
于一切智相入智故。
如經乃至得一切智人智境界故。
是諸入。
為挍量知義差别次第轉勝。
非根本入。
一切所說十句中。
皆有六種差别相門。
此言說解釋應知除事。
事者謂陰界入等。
六種相者。
謂總相别相同相異相成相壞相。
總者是根本入。
别者餘九入。
别依止本。
滿彼本故。
同相者入故。
異相者增相故。
成相者略說故。
壞相者廣說故。
如世界成壞。
法藏雲。
九句中。
有四位。
謂願樂位。
見位。
修位。
究竟位。
初四寄在地前。
願樂位次一寄初地。
見位次三。
寄修位。
後一明究竟位。
問。
此中正為說十地法。
何故。
乃說地前乃佛。
答。
為顯十地前有起下之功後有成上之義。
又釋。
由十地證智。
放阿含光。
是故地前是此十地阿含分攝。
由此地智依果海成故。
有佛果。
上不思佛法及下鳥迹所依空等。
并是其事。
案雲。
地前信地菩薩及佛果不思法。
為一緣起。
以六相方便。
圓融相即故。
一一位中。
各攝六位。
一一位滿。
皆到佛果。
是故雲也。
有人引初地位行挍量中信行及不思法。
釋此文者。
是甚謬矣。
所以何者。
彼行挍量中。
不說六相故。
又彼但說信行。
不說信地故。
又引此證者。
為證初發心位到佛果位義。
非證初地位證得佛果義。
是故甚非也。
言此經雲何以故此初發心菩薩等者。
第十卷發心功德品文。
如所引文。
疏雲。
此五句約佛内證盈滿等。
于中一總。
四别。
别中初二所依法等。
一俗谛境。
一真谛境。
後二能依德等。
一身。
二智。
所化等一句。
屬下釋文。
言又雲初發心時便成正覺等者。
第九卷梵行品末雲。
初發心時。
便成正覺知一切法真實之性。
具足惠身。
不由他悟。
今略取文。
疏雲。
初發心時是因。
便成正覺是果。
故下雲。
初發心菩薩。
即是佛故。
悉與三世諸如來等。
此明行兩入位時。
即得普賢位故。
以知一切真實者。
顯理圓也。
具足惠身者。
智德備也。
不由他悟者。
内自開覺也。
豈是因中說果耶。
此一乘普賢行位。
因果圓融。
相即無礙。
故緻然也。
宜須思準。
言答今言作佛至不可說耳者。
答意。
顯究竟果海。
雖絕言說。
而因果相由。
為一緣起故。
若無果即因不成故。
是故為成因。
對于因位。
準其果德。
非謂于實果海。
明其果法也。
言此如龍女至應準思之者。
言龍女者法也。
如經第五卷說。
尋之可知。
天台四教義第十一雲。
又法華經說。
龍女于刹那項。
發菩提心。
成等正覺。
即往南方無垢世界。
坐道場。
轉于法輪即是。
大涅槃經雲。
發心畢竟二不别。
如是二心。
前心難即是。
涅槃經複有一行。
是如來行。
所謂大乘大般涅槃。
初住分證真涅槃也。
如此等諸大乘經。
悉是圓教。
明初發心住也。
言普莊嚴童子者。
是毗盧舍那之本因行也。
如第一會末說。
藏疏雲。
義準上下經意。
有三種成佛。
一約位。
以六相方便。
即十信終心。
勝進分後。
入十解初位。
即成佛。
以此是三乘終教不退之位故。
以一乘六相融攝。
即具諸位。
至佛果也。
是故此中童子。
見初佛。
為信位自分。
聞初經。
為信位勝進。
見後佛。
當解位初自分。
聞後經。
為解初勝進。
以攝諸位皆具足故。
二約行。
總不依位。
自分勝進究竟。
即至佛果。
三約理。
則一切衆生并已成究。
更不新成。
以餘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