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本性種姓别故。
說如是義名三乘教。
此教即說三乘五性。
一聲聞種姓。
二獨覺種姓。
三菩薩種姓。
此三各具自乘種子芽不具餘。
四不定種姓。
具三乘種。
非定一故。
然有四種。
一聲聞綠覺不定。
二聲聞菩薩不定。
三綠覺菩薩不定。
四三乘不定。
初一定性。
不能成佛。
後三成佛。
有佛種故。
五無性有性。
阙無三乘無漏性種。
極以人天教化成就。
言一乘者。
一切衆生皆具理性。
真理為性。
有此理故。
一切衆生無不成佛。
名一乘教。
若據結綠。
有三乘性。
是理性上暫時假立。
暫時性故。
後皆成佛。
而定性者。
習性堅牢于此世中決定不回。
必入涅槃寂後生心。
所入涅槃非實滅故。
心想還生。
回心向大。
次第勝進。
修行成佛。
不定種姓。
此世回心。
趣向升進。
修行成佛。
問。
始終頓三教。
無一乘名耶。
答。
約五教門立三一名。
互有與奪。
不可一準。
始教名密意一乘。
終教名佛性一乘。
頓教名絕想一乘。
法華名同教一乘。
華嚴名别教一乘。
圓教分二。
同教别教。
始終頓三。
是故總立五種一乘。
愚法都無一乘之名。
五種一中唯别教宗是真實一。
根本一乘諸乘本故。
法華攝末歸本名一。
始終頓三雖三乘教。
随所立義各與一名。
然始教宗。
三乘教本。
終頓二教三人所入。
故名三乘待對三乘。
故名三乘。
其所說相。
是一乘義專說三乘皆成佛故。
泯絕三乘歸一理故。
故清涼師。
始教大乘名三乘教。
終頓圓三皆名一乘。
若成佛門。
終頓二教共是一乘。
事事無礙别教一乘。
同教義門。
同頓同終。
或同始小。
故名同教。
然于五教立三乘名亦有五種。
一始别終同三。
如小乘教。
二始終俱别三。
如始教宗。
三始終俱同三。
如終教宗。
四始終俱離三。
如頓教宗。
五始終俱同三。
如同教宗。
别教一乘無三乘名。
問。
同教一乘有種類耶。
答。
唯同三乘名為同教。
不可有類。
若強言之。
有法華同教。
是對機同。
有華嚴同教。
是稱性同。
法華同教為本兼有别教。
約所入故。
華嚴别教為本兼有同教。
約該攝故。
直爾就正分二門者。
華嚴是别教。
法華是同教而已。
第五所立法義。
問。
華嚴一乘教說何等法義。
答。
别教一乘法界法門。
體相。
森羅業用周遍。
攝束樞要成四法界。
一事法界。
即是無礙所依體事。
即有十對。
教義。
理事。
境智。
行位。
因果。
依正。
體用。
人法。
逆順。
應感。
此十對法。
各皆圓融。
或一攝餘。
互皆融攝。
二理法界。
攝歸真實寂寥湛然。
此有十門。
文繁略之。
三理事無礙法界。
随綠事法與理一味。
此有十門。
各成無礙。
一理遍于事門。
二事遍于理門。
三依理成事門。
四事能顯理門。
五以理奪事門。
六事能隐理門。
七真理即事門。
八事法即理門。
九真理非事門。
十事法非理門。
以此十門明理事無礙相。
四事事無礙法界。
名周遍含容。
真理随綠成種種事。
一一事法融通無礙。
亦有十門。
即十玄門。
一同時具足相應門。
二廣狹自在無礙門。
三一多相容不同門。
四諸法相即自在門。
五秘密隐顯俱成門。
六微細相容安立門。
七因陀羅網境界門。
八托事顯法生解門。
九十世隔法異成門。
十主伴圓明具德門。
此十玄門。
同一綠起。
終一一法具十玄門。
無礙圓融。
随其一門即有一切。
于一塵法具四法界。
一塵當體是事法界。
因綠所生分限法故。
此塵全以真理成立。
故還泯亡全是真理成理法界。
理即成事。
事即成理。
二門無隔。
是事理無礙故。
周遍真理全成一塵。
一塵之外無有真理。
自餘諸事不離塵理。
萬法與理在一塵内。
是則事事無礙行相。
故四法界同時有之不離真理。
一塵中事具十玄門。
同時具足。
廣狹自在。
相即相入如是等也。
事事無礙所因有十。
一唯心所現故。
二法無定性故。
三綠起相由故。
四法性融通故。
五如幻夢故。
六如影像故。
七因無限故。
八佛證窮故。
九深定用故。
十神通解脫故。
十中随一即能令彼諸法混融無礙自在。
十玄二門。
一德相十玄。
舍那自德本具足故。
二業用十玄。
為物顯現成利潤故。
上四法界即是别教一乘所說法義綱要。
第六本經次第。
問。
此華嚴宗既是經宗。
本經所說行相雲何。
答。
大華嚴經一部六十卷。
七處八會。
三十四品。
理實法界綠起因果為宗。
高祖香象賢首大師。
大華嚴經總為五分。
一發起因綠分。
是初世間淨眼品當餘經序分。
明證信發起二序行相故。
二盧舍那品名舉果勸樂生信分說舍那果德。
令人信樂故。
此之二品。
是第一會名菩提場。
第二會有六品。
謂名号品。
四谛品。
光明覺品。
明難品。
淨行品。
賢首品是也。
名号已下三。
名修因契果生解分。
十信已後乃至性起品。
四十一位因果鈎鎖漸次成故。
由此次第生妙解故。
第二會六品中。
初之三品佛果三業為十信所依。
後之三品信位當相成解行德。
三品次配。
問。
何故十信如來三業以為所依發起生起。
答。
菩薩行位。
要攬佛果生起成辨。
是故如來三業為依。
起信位行。
況全攬果分為因分體。
是故因人成就一法。
果海即顯。
位位成佛即由此義。
問。
雲何明難成十信解。
答。
明難品十首菩薩各說一法。
初問文殊通問九首。
九首菩薩各答一深。
後有九首。
總問文殊。
文殊即說佛境一深。
此十甚深者。
一綠起甚深。
二教化甚深。
三業化甚深。
四佛說法甚深。
五福田甚深。
六正教甚深。
七正行甚深。
八助道甚深。
九一乘甚深。
十佛境甚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