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严五教章问答抄上(上)

首頁
    一乘義。

     一。

    題目異說。

     二。

    題目一乘。

     三。

    撰号。

     四。

    義理所诠前後。

     五。

    諸教通依海印。

     六。

    果分說不。

     七。

    因果二分通諸教。

     八。

    終頓攝車。

     九。

    小乘菩薩攝車。

     十。

    三車在所。

     十一。

    露地門外同異。

     十二。

    開方便門示真實相。

     十三。

    索車界内外。

     十四。

    索車三一。

     十五。

    所求果說。

     十六。

    四地五地通寄四果。

     十七。

    八地已上一乘。

     十八。

    三乘進入位分。

     十九。

    同性經佛十地本末。

     二十。

    該攝門不一義。

     二十一。

    十眼五眼等相攝。

     二十二。

    汝等所行是菩薩道。

     二十三。

    毗尼即大乘。

     二十四。

    餘二則非真。

     二十五。

    八義意趣。

     二十六。

    愚法出界。

     二十七。

    但能折伏。

     二十八。

    非真滅度。

     二十九。

    羅漢在大乘。

     三十。

    不共般若不思議經。

     三十一。

    一音解許不。

     三十二。

    本會聲聞聞自分法。

     三十三。

    天乘梵乘。

     建立乘一(三一立破。

    三國相論自宗大義也。

    故初明之。

    )。

     一、題目異說。

     現流布本上中同雲。

    華嚴一乘教分記(雲雲)。

    下品華嚴經中一乘五教分齊義(雲雲)。

     指事上本雲。

    若爾雲何一部題目上下相違。

    解雲。

    上中卷雲華嚴。

    謂華嚴經中也○教謂五教。

    分謂分齊爾乃上中存略。

    下卷存廣○問。

    雖知廣略别不相違。

    未知何勝。

    答。

    未知勝劣。

    然若随多而為勝。

    華嚴一乘教分記是以為勝。

    以上中二品共同為目故。

    又品文含義故○又初首故(文)。

     唐本章三品共雲。

    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雲雲)。

    義折複集皆如此牒釋故也。

    又折薪雲。

    複有别名。

    一曰華嚴五教章。

    一曰華嚴一乘教分記(文)。

     圓覺小抄雲。

    華嚴藏和尚制五教義分齊(雲雲)。

    宗家送新羅義相大師消息雲。

    一乘教分記三卷。

    探玄記二十卷。

    兩品未了(文)。

     義分齊重校序(淨源出圓宗文類)。

    原夫先祖标題也。

    以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為目。

    而圓覺廣抄引之詳矣。

    比見數本。

    或标華嚴五教章。

    或題雲華嚴一乘分教記。

    是豈祖師之意耶(文)。

     二。

    問。

    題目中雲華嚴一乘(雲雲)。

    爾者此一乘者。

    攝法花等諸教欤。

    為當唯限華嚴一乘欤。

    答。

    兩方也。

    若雲攝法花等者。

    既雲華嚴一乘。

    何可攝法花等哉。

    何況下卷題華嚴經中一乘(雲雲)。

    若雲限華嚴一乘者。

    下文雲。

    然此一乘教義分齊開為二門。

    一别教。

    二同教(雲雲)。

    然此一乘之言。

    豈非題目一乘耶。

    以知。

    攝同教一乘法花等雲事。

    何況同教分諸乘中。

    出三小等諸乘。

    剩凡一代諸教雲華嚴一乘欤(見)如何。

    答。

    一義雲。

    華嚴一乘者。

    依該攝門心。

    指一代諸教雲一乘。

    教分記者。

    依分相門。

    分五教也。

     折第一雲。

    初題目○今此一乘具同别二教教義之分齊也。

    以下列十門釋此教義。

    不出三乘一乘。

    若别教一乘。

    則三乘等本來不異故。

    若同教一乘。

    則三乘合明故。

    今雖标一乘。

    攝三乘等俱盡(文)。

     指事上(本)雲。

    言一乘者。

    有其多義。

    一存三一○二遮三一。

    如法花等○三直顯之一。

    如華嚴○問。

    既顯華嚴一乘。

    唯可标第三直顯一。

    何兼餘義。

    答。

    圓教故。

    攝方便故。

    唯下同教可知(文)。

     尋雲。

    題目一乘言能所釋中何耶。

    答。

    指事雲。

    言華嚴者。

    所釋之經稱也。

    一乘教分記者。

    能釋之章目也(文)。

     集成雲。

    然此一題能所兩重。

    初者章是能釋。

    上皆所釋。

    二者華嚴能诠。

    次六字所诠。

    從诠就旨以立章題。

    全取他名。

    有财釋也(文)。

     複古多同。

    此釋心題目全皆章之名也。

    而章一字是文名也。

    上八字皆經能所诠之名也。

     五十要問答(上)雲。

    問。

    一乘教義分齊雲何。

    答。

    一乘教有二種。

    一共教。

    二不共教。

    圓教一乘所明諸義。

    文文句句皆具一切。

    此是不共教。

    廣如華嚴經說。

    二共教者。

    即小乘三乘教(文)。

     三。

    撰号。

    現流布本雲。

    法藏撰。

    是略居所。

    唐本雲。

    京大薦福寺沙門法藏述。

    京行願抄雲。

    京者大也○謂天子所居(文)。

    義苑雲。

    京者大也。

    則西京古之長安。

    今永興(文)大薦福寺。

    西崇福寺。

    西太原寺。

    同所異名也故。

     行願抄二雲。

    大崇福寺古名西太原寺(文)。

    又雲。

    為唐祚起自太原。

    以報地恩造五處寺。

    總名太原。

    複因天後重修改名崇福(文)。

     筆削記一雲。

    西太原寺者。

    即長安崇福寺也。

    以天下有五寺。

    俱名大原○東即揚州。

    南即荊南府。

    西即長安。

    北即太原(亦名崇福)中即東都(今之福光)俱稱太原者。

    以則天生于大原。

    此既皆彼舍宅所置。

    為敬生處以為名(文)。

    問。

    何故有三名耶。

    答。

    先太原者○薦福者。

    還源觀補解雲(源)薦追也。

    言為考妣追福也。

    此寺唐中宗皇帝所造(文)。

     行願抄雲。

    後因天後重修改名崇福(文)。

    薦福·崇福同義也。

     問。

    薦福·崇福之名通五大寺欤。

    答。

    依筆削記。

    西太原寺即長安崇福寺(雲雲)。

    又雲。

    北即太原(亦名意崇福)。

    又行願抄雲。

    造五處寺總名太原。

    後因天後重修改名崇福(文)。

    此釋又崇福名通五大寺(見)。

    依此等釋義。

    薦福·崇福通五大寺欤。

     法藏。

    賢首。

    香象。

    三名事。

     義苑法藏者。

    教主之名字之與号。

    俱稱賢首(文)。

    集成全同。

    筆削雲。

    法藏者。

    俗姓康氏。

    華嚴第三祖。

    敕谥賢首大師(文)。

     述撰作三别事。

     四。

    付十門标列之次第。

    且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