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严五教章问答抄上(上)

首頁
    雲克證也。

    非謂三祇滿也。

    抄古十玄中意。

    抄是故上雲。

    若約教道。

     華嚴自防遺妄集第四(初心行圓成正覺門)。

    沙門文超述。

    問。

    據三乘差别教中入此一乘。

    略有三處入。

    一十住初心入。

    以得位不退故。

    二回向終心入。

    于一阿僧祇諸行純熟故。

    三極遲至初地入。

    以證得法界融遍自在故(文)。

    文超法師者。

    宗家上足六莫之随一也。

    而遺妄集未度文也。

    圓宗文類第二十品引之。

     華嚴問答(上)雲。

    問。

    三乘教中立諸位地。

    令生信解者。

    不若如所立要至自究竟果耶。

    有要至自究竟果人耶。

    答。

    不定泛三乘教大意。

    為欲生信解。

    衆生意安立受此教。

    人有多重。

    若利根人始聞方便教。

    即知方便之意。

    即入一乘。

    又有聞不知方便之意如教修行人。

    此中有多品類。

    随根熟處入一乘位。

    最鈍根人如所聞教。

    至自究竟果方回入一乘見聞位(文)。

    一義雲。

    此中有多品類等者。

    兼遺妄集三處回入也。

    最鈍根人至自究竟果者。

    遺妄集第三機初地進入之人也。

     又雲。

    問。

    何知三乘極為佛而還入一乘也。

    答。

    如法花經雲。

    既至三車所方又索車故。

    信乃與一車故。

    彼三車處即三乘果喻故。

    不可不爾也(文)。

     一乘義私記中雲。

    問。

    非依三乘教成佛人。

    更複回入别教一乘。

    雲言者何香象問答立三乘極為佛。

    而還入一乘耶。

    答雲。

    此先德(雲雲。

    意欤)不同也。

    或古德雲。

    非是五教師言不可依。

    或古德雲。

    此五教師言也。

    但破文要談雲。

    問。

    爾其破文何可談耶。

    答。

    三乘極為佛。

    而還入一乘可談之。

    問。

    談爾意何。

    答。

    三乘菩薩起一乘行解。

    悟三乘教權。

    往至于佛果位。

    回入别教一乘雲事也。

    非謂依三乘教成佛人。

    更亦回入别教一乘成佛也(雲雲)。

     一義雲。

    三乘教極為佛。

    而還入一乘。

    如是可談欤。

     又問答上上引仁王經。

    唯佛一人居淨土。

    唯佛一人斷煩惱盡事釋了雲。

    問。

    若爾者。

    彼宗佛既在淨土。

    亦斷惑何不入一乘乎。

    答。

    彼教中一乘隐于極處故作如是說。

    若約教分齊約行分齊者。

    彼佛亦有自報土。

    或複不永斷。

    以至三車處方便索故(文)。

    此文意雲。

    一義雲。

    三乘極為佛等問。

    并最鈍根人至自究竟果者。

    總釋三乘。

    非限菩薩也。

     問。

    性起品雖聞不信之機。

    通在世滅後欤。

    答。

     十九。

    問。

    當章文證本末之義。

    付引大乘同性經四乘十地。

    且諸佛法者。

    指一乘佛果欤。

    為當通三乘佛果欤。

    答。

    略文義。

     複古記上雲。

    諸佛法是本。

    餘法是末故。

    二宗差别也○如是諸法是前二乘并菩薩法也。

    皆悉流入者。

    會前三乘末。

    歸舍那之本法也○如是下一切三乘法歸第四諸佛法也。

    智藏大海即諸佛十地中第十名也(文)。

     一乘義私記雲。

    問。

    毗盧舍那智藏大海等者。

    體何物耶。

    答。

    毗盧舍那智藏大海者。

    一乘圓果。

    即十身如來。

    聲聞法辟支佛法者。

    二乘因果。

    菩薩法者。

    三中共教一乘因。

    諸佛法者。

    三中共教大乘果也。

    又菩薩法者。

    三中權教大乘因果。

    諸佛法者。

    同教一乘也。

     一義雲。

    同性經下品說聲聞緣覺菩薩如來之四乘十地。

    二乘十地名攝因果盡。

    菩薩十地唯歡喜等十地也。

    不兼地前與佛果。

    如來十地中第三地對聲聞說法。

    至四五地等對三乘說法。

    第十地唯為菩薩說法。

    故知。

    第十地一乘圓果也。

    故名毗盧舍那智藏大海地也。

    前九地三乘等佛果也。

    是故如來十地中。

    第十一地本。

    餘前九地并二乘菩薩等十地末也。

    義折等釋繁故略之。

    章。

    龜鏡(雲雲)。

    章。

    守株之類(雲雲)。

     章。

    經雲所未聞經(文)。

    淨名經下品香積佛品文也。

     二十。

    問。

    該攝門意三乘望于一乘。

    不一不異之二門雲。

    爾不一之義該攝門所以欤。

    答。

    爾也。

    付之。

    凡該攝門者。

    一切三乘本來之義也。

    三一不一義既背本來一乘之義。

    何可為該攝門之由耶。

    是以章文此中不一是上分相門。

    此中異是上該攝門也(文)。

    如何。

    答。

    章文。

    一切三乘等法本來悉是彼一乘法。

    何以故征。

    謂不異不一(雲雲)。

    此文起盡無诤。

    二門共該攝門所以(見)況章文釋二義了。

    是則不壞不一。

    而明不異結。

    以知。

    若無差别無可圓融之義。

    故不一猶該攝門所因也。

    次又此中不一是上分相門等者。

    是既又釋也。

    知上不一不異共該攝門也雲事。

    若不爾者。

    又釋起文相難消哉。

    但折薪心。

    何以故言。

    分相該攝二門相違進退征問。

    以不一不異之二義。

    答分相該攝二門(見)可見之。

     問。

    一乘即三三乘即一之義。

    别教欤。

    同教欤。

    答。

    别教中該攝門之義也。

    付之。

    既三一相即之義也。

    尤可同教。

    是以章文釋二門雲。

    結雲此是如下同教中辨(文)。

    如何。

    答。

    一義雲。

    雖三一相即。

    本來悉是所目故。

    别教一乘之義也。

    不同同教三權一實之相望也。

    但章文如同教中辨等者。

    相同義勢相似計也。

    非謂此門一向同教義也。

     問。

    章文。

    隐顯四句反上思之(雲雲)。

    爾問答共反上欤。

    答。

    略文義。

    折薪指事問答共反上。

    餘記但反四句不反問答也。

     指事雲。

    問○一乘機人如何更反入三乘耶。

    答。

    普機兼知權實法故。

    唯知自分法。

    不知他分法。

    不名普故。

    今知他分義。

    故雲入三乘。

    又一乘法門以主伴具故。

    本末無礙故。

    以未攝本故。

    故雲一乘入三乘也(文)。

     問。

    同教門心有何故。

    初分諸乘耶。

    答。

     五十要問答(上)共教一乘之中。

    出小乘三乘等。

    如上題目所引。

    複古記雲。

    同教者○三乘一乘和合亦名回三入一也。

    是故具别諸乘。

    普攝無量。

    則亦三亦一是同教也(文)。

    心雲同教者。

    開會三乘等入一乘義。

    故至同教門初分諸乘(為言)。

     尋雲。

    所列二乘三乘等當體。

    同教故雲同教欤。

    融本末故雲同教欤。

    答。

    一義雲。

    分諸乘總舉能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