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财一生也。
一生者今生也。
歎德所說宿習善根也。
十六問。
解行證入之生者隔生欤。
答(雲雲)兩方也。
若雲隔生者。
别教心。
以分段身直至佛果。
圓機何至十地因滿。
可有分段隔生欤。
是以孔目章中。
普莊嚴童子等。
現身成佛之機定。
若依之雲不隔生者。
既雲約報。
若不隔生者。
約報但二生也。
何可雲三生欤。
是以善财童子證果。
新舊二經共在于當來見。
加之大威光太子。
于第三佛所成就普賢行了。
命終生須彌山上天宮見。
何況大威光太子者。
毗盧舍那。
乃往過去之本事也。
知證果在後雲事如何。
答。
善财證果當來者。
三生行布之義相也。
若約圓融實義者。
既初發心時證入了。
又威光太子。
于第三佛所成就普賢行畢。
後作忉利天王。
又詣第四佛所得三昧等(雲雲)。
是即解行生中自在受生之義也。
非解行證入之隔生之義也。
華嚴問答下雲。
又孔目雲。
華嚴經中成佛有五○善财童子。
既現身至普賢菩薩知識。
而彌勒知識言。
當來我成佛時汝見我。
故知。
後生中成佛。
此等且約文相。
據見聞等三位為三生故。
作如是說耳。
約實共皆同。
但以一身中成佛。
言一身者。
法性身。
無别分段等身(文)。
共皆同者。
普莊嚴兜率天子善财童子等。
皆同現身成佛機雲也。
孔目文如下引。
孔目第四雲。
善财一生皆得者。
依華嚴經。
疾得成佛有其五種。
一依勝身。
一生即得。
從見聞位後。
一生至離垢定。
後身即成佛○初義有四。
一依世界性等十世界身輪王之子。
現身成佛。
如寶莊嚴童子等三者。
依閻浮勝功德身。
如善财等。
現身究竟普賢之行。
後生即見佛○二依見聞經生疾克。
如初地中說三時益○三依一時疾得成佛者。
如善财童子。
于知識之處。
一時之間獲普賢法(文)。
自防遺忘集第三雲。
未入地獄已前名見聞生○不離天處。
見佛法身名證入生。
何以故。
天子不改分段身故。
經雲。
少作方便疾得菩提。
斯之謂也(文)。
晉經六十雲。
爾時彌勒菩薩○告善财言○善男子。
我于彼中壽終下生成正覺時。
汝及文珠師利。
俱得見我(文)。
唐經七十九多分同也。
探玄二十雲。
釋有三義。
一雲。
我當來成佛時。
亦說此花嚴。
彼時亦有文珠善财所說之法故雲也。
二雲。
我成佛時。
汝與文珠。
俱來助我。
宣揚法化。
三為表法。
謂善财何故上于佛會。
但求諸善知識。
而不求佛者。
以善财此生是修因之身未成果故。
不至佛所。
非謂不求。
但成果隔因故說當見佛。
以是滿位故。
無仰推等也(文)。
指事雲。
引此文了雲。
案雲。
此三釋中。
今此章解。
當第三釋。
準思可知之。
疏十(下)雲。
俱見我者。
亦有三意。
一俱助化故。
二善财行。
文殊信智成正覺時。
俱證此故。
三者文殊古佛善财當佛慈氏現佛。
三世圓融浩然大均故雲俱見(文)。
唐經十一雲。
諸佛子○複有佛出号名稱普聞蓮花眼幢。
是時大威光。
于此命終。
生須彌山上寂靜寶宮天城。
為大天王。
名離垢移德幢。
共諸天衆俱詣佛所聞此經已得三昧。
名普門歡喜藏。
以三昧力。
能入一切法實相海。
獲是益已。
從道場出還歸本處(文)。
疏二(下)雲。
遇第四佛文分為四○二是時下天王就供中二。
先明菩薩行進報處天宮○若結會者。
應雲爾時威光菩薩者。
毗盧舍那是等(文)。
會解記雲。
威光結為功利王(雲雲)。
抄無釋。
疏序雲。
解行在躬一生日曠劫之果(文)抄一(上)雲。
指善财普莊嚴二人也。
會解記釋雲。
而言果之果。
即一生滿足諸行故雲果爾(文)。
錦冠抄第二(上)雲。
疏解行在躬○者。
第二解行益○若爾何言果耶。
答。
理實但是因圓。
以是果因故言果也(文)。
錦冠者。
圓宗文類第二十引之。
問。
三生成道者别教本意欤。
答(雲雲)。
花嚴問答下雲。
問。
見聞等三位普法正位耶。
答。
不也。
但從三乘位。
作如是說耳。
若普法正位即無不位。
一切六道三界。
一切法界法門。
皆無不普法位。
又一位一切位。
一切位一位。
如位法門。
一切行教義等法門皆爾。
可思(文)。
問。
章文約行明位。
乃至謂自分勝進(雲雲)。
爾者今自分勝進者。
通探玄所立七重自分勝進欤。
為當限行相望自分勝進欤。
答(雲雲)。
兩方也。
若雲通七種自分勝進者。
既章文約行明位(雲雲)。
知第四行位相望自分勝進也雲事。
若依之雲爾者。
章文此門通前諸位解行。
及以得法分齊說(雲雲)如解釋者。
通七種見雲何。
答(雲雲)。
探玄第二雲。
然此分通說有七重。
一約一行生熟分。
二約二行。
如施行已成後修戒等。
三約二利。
以分四就行位。
以得位為勝進。
五約比證以分。
六約二位。
謂前位已成為自分。
超向後位為勝進。
七就因果。
因成自分。
入果勝進(文)。
複古全引此文。
可通七重見。
集成又同心欤。
委細指複古故。
折雲。
三約行下。
自分即約當位。
勝進分二。
一約趣後位。
二約趣佛果。
此門下此有二義。
初唯上因圓。
謂每得一位。
自分即勝進。
徹于解行諸位也。
及以下。
二徹入果海位。
以此為分齊爾。
如上雲勝進分得一切位及佛地等(文)。
每得一位自分等者。
每一一位得自分體者。
自分也。
勝進通于因圓與極果。
是又可通探玄七重欤。
一義雲。
今約行爾者。
行者指十信。
十信。
成就自分也。
十信終心圓滿諸位解行與極果。
勝進功德也。
故章雲。
此門通前諸位乃至得法等者。
舉勝進分功德也。
凡雲約行者。
自内證也。
内證者。
十信終心作佛故。
不立諸位故雲唯有二也。
故下斷惑章雲。
約行十信終心斷(雲雲)。
探玄三雲。
又此中童子得法是何位者。
義準上下經意有三種成佛。
一約位○十解諸位即成佛○二約行總不依位。
但自分勝進究竟即至佛果。
三約理财一切衆生并已成竟(雲雲)。
大疏四上發心品雲。
通說諸位。
互相收攝。
總有三類。
一以行攝位。
如十信中具一切位。
賢首品說。
二以位攝位○三初心攝終(雲雲)。
此等解釋。
約行明。
位等行者。
限十信行。
不通諸位之行見。
若此約行明。
位科一一位中。
皆攝因果諸位義也雲者。
第一約寄位。
修雲何異欤。
章如普莊嚴乃至約因門示故(雲雲)。
屬約行明位科。
即釋别教之行相。
就中此段。
付上勝進分。
明諸位解行之行相。
若約信滿得位下。
十信終心作佛得果之行相也。
即上得法分齊處也。
普莊嚴等者。
取善财兜率天子等也。
集雲。
其身下二位内行相(文)。
孔目第一雲。
若依一乘圓通之教。
由義自在總别相成故。
無前後始終淺深近遠等别。
但不退已後。
即明得彼普賢之法。
約熟教比之。
即十信滿心已去。
即是其位。
其普賢位中。
對彼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