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严五教章问答抄下(五)

首頁
    一劫。

    弗沙佛贊歎之時超九劫(雲雲)。

    超九劫九十一劫成道者。

    随轉小乘之義也。

    問。

    超劫之義。

    通地前地上欤。

    答。

    第三卷同學抄論義也。

    相承義。

    釋尊四十劫之超劫。

    皆後二僧祇同也。

    但第一心地觀經雲。

    時佛往昔在凡夫。

    入于雪山求佛○道以求正法因緣故。

    十二超劫生死苦(文)。

    會此文雲。

    一雲。

    初二三地相同世間故雲凡夫。

    一雲。

    遠指先雲凡夫。

    一雲。

    薩娑多宗。

    三祇百劫皆異生故。

    随轉而雲凡夫。

     問。

    超劫者。

    超僧祇數量欤。

    超餘心欤。

    瑜伽雲。

    但經于三無數大劫。

    便證無上正等菩提。

    不過此量○決定無轉無數大劫(文)。

    最勝疏雲。

    取作意時。

    方便善心相續時量經三大劫。

    非是通取修不修時作不作意。

    經爾許劫故。

    勤惰根性不同。

    俱說三祇(文)。

    此超餘心文也。

     問。

    上上精進菩薩可超無數大劫欤。

    答。

    瑜伽決定無轉無數大劫(雲雲)。

    付之。

    大般若理趣分雲。

    當經十六大菩薩。

    生定得如來執金剛性(文)。

    同疏雲。

    由于此經行先法行。

    能超生死不經僧祇。

    經十六劫便入初地。

    以經所明實相之理有大神驗。

    聞此法已故超生死無邊劫量(文)。

    會雲。

    經十六劫者。

    分地前一僧祇為十六劫也。

    不經僧祇者。

    僧祇外生死無邊之劫數也。

    又千手經雲。

    我于是時。

    始住初地。

    一聞此咒故超第八地(文)。

    會雲。

    初地八地等者。

    三乘共十地也。

    超第八獨覺地。

    入第九菩薩地為言。

    或為顯神咒功能。

    示現超地相欤。

    尋雲。

    由何義。

    以地前一大僧祇分十六劫欤。

    答。

    清水理趣分經雲。

    此有二義。

    一者仕十六大菩薩故。

    二者總會諸門顯理趣分故。

    拟之為十六劫也(已上)。

    超劫等覺義。

    自宗解釋退可撿入。

     問。

    始教心。

    二乘修行時分如何。

    答。

    折雲。

    顯揚論雲。

    第七雲。

    時者聲聞菩提。

    極少三生修行得。

    獨覺菩提。

    由百大劫修行而得。

    無上正等菩提。

    由三大劫阿僧祇耶修行而得(文)。

    章由此始教就下機故(前機淺直進)。

    有二乘故(初回心)。

    此身是彼所知見故(釋第二句)。

    是權教故(釋第一句)。

    注折薪義也。

     問。

    終教菩薩。

    超劫義可有欤。

    答。

    起信論雲。

    一切菩薩皆經三祇(雲雲)。

    故小始二教。

    超劫之義出。

    終教不出也。

    付之。

    始教心。

    雖超多劫。

    所超之劫僧祇餘心故不相違。

    皆經三祇之義。

    縱雖終教菩薩。

    于地前豈無勤惰不同哉。

    況今終教僧祇者。

    始教之僧祇數量也。

    始教既有超劫。

    終教何無欤。

    加之理趣分千手經心地觀經等。

    皆說超劫之義。

    此諸經說。

    何可限始教之義欤。

    如何。

    答。

     問。

    妙經文。

    我實成佛已來。

    無量阿僧祇等(雲雲)。

    爾者終教心。

    可談釋迦久成之義欤。

    答。

    清涼大師雲。

    若就迹門則能今能久(雲雲)。

    久成既迹門也。

    豈不通終教欤。

    但今心必非取久遠作佛。

    為終教之義。

    為證實成之義也。

    折雲。

    又此下顯此教勝。

    揀前教劣也。

    故法下既爾許劫前已成道。

    則知。

    今約釋迦論成。

    非實報也(文)。

    此記心。

    以法花一文。

    證終教實成與始教就化身二義也。

     問。

    章文于燃燈佛所得受記等(雲雲)。

    指何經欤。

    答。

    指事雲。

    又雲。

    我說等者。

    亦是依壽量品文也(雲雲)。

    付之。

    披妙經說欤。

    壽量品。

    諸善男子。

    于是中間。

    我說燃燈佛等。

    又複言。

    其入于涅槃。

    如是皆以方便分别(文)。

    我說燃燈等文。

    燃燈與釋迦一體之義(見)。

    全無得授記之義。

    是以光宅清涼大師等。

    存二佛一體之義。

    加之慈恩大師。

    釋我說燃燈等之文。

    平等意趣(雲雲)。

    如何。

    答。

    一義雲。

    縱雖二佛佛上一體。

    方便攝化多端也。

    得記之義不可相違。

    故金剛般若經雲。

    是故燃燈佛與我授記(雲雲)。

    或今章文。

    即指金剛文欤。

    故複古雲。

    燃燈授記。

    即金剛經文(文)。

     章亦無百劫修相好業(雲雲)。

    抄七下雲。

    始教三祇不同小乘。

    小乘十十數之。

    此即倍倍數之。

    仍說百劫修相好等。

    智度論破此别修相好。

    不許三祇之外别修。

    即是實教之意(文)。

     五。

    問。

    終教心。

    立不定僧祇欤。

    答。

    立之也。

    付之。

    披起信論之文。

    超地速成約怯弱機。

    無量僧祇約懈慢衆生皆會之欤。

    一切菩薩皆經三祇(雲雲)。

    起信既終教當中也。

    豈不定僧祇不違論文欤。

    是以探玄中。

    釋寶雲經不定僧祇。

    此是約雲會三歸一(文)。

    知不定僧祇。

    同教一乘義。

    而不開終教雲事。

    爾者宗家解釋。

    似自語相違如何。

    答。

    先終教門通同教事。

    處處例多之。

    次起信論文。

    折雲。

    問。

    起信雲為懈慢者。

    說無量劫實唯三祇。

    今雲實則無數劫淺近說三祇義。

    正相反如何。

    會釋。

    答。

    前約一方定說故。

    論以無量劫為方便。

    今約不定說故。

    經以三祇為方便。

    各說一義。

    互相不違(文)。

     問。

    終教心。

    不定僧祇者。

    定三僧祇之外實經無量僧祇欤。

    又雖實行時分但定三僧祇。

    望佛德雜類世界等。

    立不定之義欤。

    答。

    順後句答。

    若實經無量僧祇者。

    不可有成佛之期也。

    起信論雲。

    或示超地速成正覺。

    以為怯弱衆生故。

    或說。

    我于無量阿僧祇劫當成佛道。

    以為懈慢衆生故。

    而實菩薩種性根等發心。

    則等所證亦等無有超過之法。

    以一切菩薩皆經三阿僧祇劫(文)。

     鈔七(下)雲。

    且如娑婆。

    方之安養。

    一劫方為一日。

    則安養世界。

    乃經三無數日耳。

    更方袈裟幢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