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教章见闻抄上卷第二

首頁
    二同教已下 一。

    問。

    當宗意。

    同教得名者。

    是何道理耶。

     二。

    問。

    同教中分諸乘者。

    以何道理。

    名同教一乘乎。

     三。

    問。

    于上同教。

    會昔成今。

    彰今異昔之二重義相開。

    爾者。

    今分諸乘。

    融本末二科中。

    何可攝乎。

     四。

    問。

    攝方便攝言。

    是指何物乎。

     五。

    問。

    章雲。

    約所流辨(雲雲)然所引文雲。

    汝等所行是菩提道于所流一乘。

    不成其證乎。

     六。

    問。

    三中大乘為一乘(文)權大乘融一乘法同為一乘欤。

    将直權乘菩薩。

    望二乘殊勝。

    故名一乘欤。

     七。

    問。

    章雲。

    餘二即非真○此二有文意(雲雲)爾者。

    此二位共是殊勝門也可雲乎。

     八。

    問。

    餘二即非真者。

    大小二乘之釋難許就義釋耶。

     九。

    問。

    章雲。

    止息故說二(文)此文亦大小二乘義在之欤。

     十。

    問。

    教事深細者。

    教事共深細雲事欤。

     十一。

    問。

    今章八義者。

    同此論耶。

     十二。

    問。

    兩二重意樂者。

    雲何可心得乎。

     十三。

    問。

    攝大乘論。

    全是十義方便一乘更無八意說。

    今章可依何攝論耶。

     十四。

    問。

    此世親攝論意。

    十義八義中何耶。

     十五。

    問。

    性不同者。

    其相雲何。

     十六。

    問。

    此論二意樂者。

    其相雲何。

     十七。

    問。

    化故者。

    此文意雲何。

     十八。

    問。

    論文雲。

    前偈以了義說一乘。

    後偈以密義說一乘(文)爾者。

    法無我已下。

    八義約不了密義見。

    若爾者。

    以何道理。

    問答中顯了故。

    除究竟一乘句釋欤。

     十九。

    問。

    論雲。

    定性說一乘就此一句。

    諸論中無之耶。

     二十。

    問。

    法相意。

    菩薩化現顯入無餘後還生之相雲事。

    抑依何聖論。

    如此釋之耶二十一。

    問。

    定性無性皆成義。

    性宗意。

    屬何意趣耶。

     二十二。

    問。

    梁論雲。

    定性說一乘。

    豈非十一義意趣耶。

     二同教已下(建武元年五月十日始之) 一。

    問。

    當宗意。

    同教得名者。

    是何道理耶答。

    一義。

    師雲。

    當宗同教得名。

    定三一合論談之也。

    能同所同等義。

    約非論得名也。

    一乘心。

    同教義雖廣。

    不可出二門。

    一會昔成今義(是名三乘同教之義)二彰今異昔義(是名一乘同教之義)第一會昔成今者。

    一切小乘五戒十善。

    皆其當分佛因佛行談邊三乘同教。

    名是直三乘合名一乘之義。

    次說四乘三乘外别非有一乘也。

    疏一上雲。

    如攬三點以成一伊。

    就别非伊。

    伊具三點(文)抄二下雲。

    别說三乘。

    三皆是權合為一故得稱實。

    非三點外更有一伊(文)以此文。

    成三乘同教義也。

    第二彰今異昔者。

    昔日大有權實。

    權實共望法華一實者。

    皆是不足故。

    昔權實一乘三乘歸法華一實故。

    依之立一乘同教也。

    疏一雲。

    若依昔未顯說一切具有如來知見。

    根敗之種。

    今并說成(文)抄二雲。

    謂昔日雖有大乘。

    亦說如來藏性真實。

    涅槃法身真如之理由。

    未曾顯說一切衆生。

    皆悉具有如來知見○則一乘三乘。

    昔權今實。

    于理昭著權。

    是為化語物雖廣。

    于實體不足。

    皆屬法華。

    固其宜矣準此文。

    立一乘同教義也。

    是爾前之中。

    大乘有權實。

    權實共是望法華。

    是不足故。

    别立一乘也。

    然此乘有三一合論義。

    故名一乘同教也(為言)。

     二。

    問。

    同教中。

    分諸乘者。

    以何道理。

    名同教一乘耶。

    既雲分之故。

    無三一合說之義。

    爾者如何答。

    五戒十善等分齊。

    全。

    佛因佛行見。

    隻五戒十善同教。

    十善同教。

    五戒同教一乘名。

    或聲聞緣覺體互佛因見。

    是同教二乘名。

    同教一乘名也。

    望能同一乘名同教一乘望所同人天乘及所同二乘時。

    同教人天乘教。

    同教二乘教等名也。

    乃至。

    同教三乘同教一乘教等。

    從淺至深。

    皆以此趣。

    于同教分種種不同。

    故名分諸乘也。

    若不依佛因佛行門。

    直名同教者。

    如何于人天小乘等當位。

    與同教一乘名乎。

    如此雖有能同所同義。

    同教得名。

    不依能同所同義也。

    隻三一合論故。

    同教名立也。

    若如此當位當位。

    于諸乘當相佛因佛行見。

    一一一三和合義成。

    故名同教無失(為言)。

     三。

    問。

    于上同教。

    會昔成今。

    彰今異昔之二重義相開。

    爾者。

    今分諸乘。

    融本末。

    二科之中。

    何可攝乎答。

    二門共。

    分諸乘中。

    同教一乘。

    可攝在也問。

    同教一乘者于法華一乘。

    不可過昔彰今兩重(雲雲)然今章。

    于同教分兩重不同之中。

    融本末者。

    不被收會昔彰今兩重。

    抑何義所得耶答。

    法華兩重差别。

    于分諸乘建立之也。

    是從三入同機也。

    決擇其意中。

    第七類是也。

    今當章融本末者。

    法華中。

    會昔彰今機法全是本來不異雖教一乘也。

    雖爾。

    今同教雲事。

    從三入一機。

    是漸悟故。

    且名同教也。

    是即決擇其意中。

    第八從三入别機也(為言)。

     四。

    問。

    攝方便攝言。

    是指何物乎答。

    三乘教理行果四法指也。

    抄二雲。

    然開廢等言。

    有通有局。

    若約局者。

    約教則廢三立一。

    三教虛設故。

    約理則開三顯一。

    言有三理。

    覆于一極。

    開無三理。

    一極自彰故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