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教章见闻钞上卷第一

首頁
    白牛車之故。

    不可有相違也尋雲。

    若如講答者。

    經文自簡别分明。

    以佛教門出三界苦中。

    三乘雙攝見。

    如何釋以經文不簡故乎答。

    他師。

    今以佛教門等經文次下。

    但與大車及等一大車等文相連。

    以佛教言。

    約二乘也得意故。

    彼宗義受釋以經不簡故也。

    宗本旨實如所難。

    約三乘說以佛教門等雲事。

     二十四。

    問。

    章雲。

    亦不可說非本所望言但約二乘等(文)付此經文勘。

    譬喻品文雲。

    所以者何。

    是大長者○而作此念我财物無極下應以下劣小車與諸子等。

    今此幼童。

    皆是吾子。

    愛無偏黨。

    我有如是七寶大車。

    其數無量。

    應當等心各各與之。

    不宜差别○是時諸子。

    各乘大車。

    得未曾有。

    非本所望(文)此經文。

    對羊鹿二機不應與下劣小車。

    與諸子等○是時諸子。

    各乘大車得未曾有。

    若爾者。

    非本所望言。

    專約二乘見。

    如何答。

    今所引文意爾。

    但今次上文雲。

    是時長者見諸子等安穩得出。

    皆于四衢道中。

    露地而坐。

    複無障礙。

    其心泰然歡喜踴躍。

    時諸子等。

    各白父言。

    父先所許玩好具。

    羊車鹿車牛車。

    願時賜與。

    舍利弗。

    爾時長者各賜諸子等一大車。

    其車廣大。

    衆寶莊嚴準此。

    經文分明三機同索車。

    故三機皆得大白牛車見。

    若爾者。

    非本所望言。

    可通三乘雲事。

    道理極成欤。

    但于不應以下。

    出小車等經文者。

    先對二乘實意說之故。

    非本所望言。

    似不通牛車。

    雖爾。

    準上分明誠說。

    非本所望言。

    通三乘雲事。

    無疑者欤。

     二十五。

    問。

    總法華一部心。

    開會三乘說一乘道理雲事難思。

    其故。

    正方便品中(法華第一)于法說說思惟因緣雲。

    我始坐道場觀樹亦經行。

    于三七日中。

    思惟如是事。

    我所得智慧。

    微妙最第一。

    衆生諸根鈍。

    着我癡所盲。

    如是之等類。

    雲何而可度。

    爾時諸梵王○眷屬百千萬。

    恭敬合掌禮。

    請我轉法輪。

    我即自思惟。

    若但贊佛乘。

    衆生沒在苦。

    不能信是法。

    破法不信故。

    墜于三惡道。

    我甯不說法○尋念過去佛。

    所行方便力。

    我今所得道。

    亦應說三乘。

    作是思惟時。

    十方佛皆現。

    梵音慰谕我。

    善哉釋迦文。

    第一之導師。

    得是無上法。

    随諸一切佛。

    而用方便力。

    我等亦皆得微妙第一法。

    為諸衆生類。

    分别說三乘。

    少智樂少法。

    不自信作佛。

    是故以方便。

    分别說諸果。

    雖複說三乘。

    但為教菩薩○思惟此事已。

    即趣波羅奈。

    諸法寂滅相。

    不可以言宣。

    以方便力故。

    為五比丘說。

    是名轉法輪次同譬喻品之中。

    于喻說思惟因緣雲。

    複更思惟。

    是舍唯有一門。

    而複狹少。

    諸子幼稚未有所斷着戲處(文)見此兩品經文。

    于所度小乘。

    思惟能度因緣見。

    若爾者。

    一部肝要。

    回二乘令入菩薩大道之故。

    以佛教言。

    或非本所望言。

    約二乘雲事。

    經文顯相。

    誰可疑之乎。

    下化城喻品因緣說文。

    準之可勘之。

    事廣故略之答。

    方便·譬喻·化城三品。

    即是法譬因緣三段也。

    然此三段。

    正機法說。

    以舍利弗為正機。

    喻說以迦葉。

    阿難。

    目蓮。

    須菩提。

    四大聲聞為正。

    為因緣說。

    即以五百千二百聲聞。

    為正為故。

    以二乘為正為。

    簡彼權宗。

    說一乘道雲事。

    更無餘義。

    然三乘皆回雲事。

    佛對二乘帶三因三果各别之執故汝等所得非真滅破也。

    于法說者。

    利根舍利弗。

    深别因果執被破。

    信開示悟入四佛智見。

    覺一因一果一道也。

    然舍利弗。

    覺一因一果道理之位。

    同于法說。

    上根菩薩。

    昔日所信受。

    三果各别之執。

    一時消息也。

    依此道理故。

    以二乘為正為之邊。

    望法說思惟說故。

    約二乘之條勿論也。

    然除菩薩疑網之邊望故。

    三乘共會雲事無疑。

    如今法說。

    喻說中根四人聲聞。

    于一乘法信解。

    中根菩薩。

    亦覺一因果之旨也。

    亦如此喻說。

    于因緣說。

    下根五百千二百聲聞。

    于一乘道。

    覺佛智見之道之時。

    同下根菩薩三界各别執破也若爾者。

    約事雖破二乘實滅。

    約教權教大乘。

    自被破故。

    三乘皆回入一乘也其證文雲。

    法華第一方便品雲。

    舍利弗。

    當知。

    鈍根小智人。

    著相煩惱者。

    不能信是法。

    今我喜無畏。

    于諸菩薩中。

    正直舍方便。

    但說無上道。

    菩薩聞是法。

    疑網皆已除。

    千二百羅漢。

    悉亦當作佛(文)譬喻。

    化城喻品可勘之。

    師雲。

    所诠探玄記。

    一約事破二乘實滅。

    二約教亦破權教大乘之釋。

    以法華大乘得意。

    三乘皆無不會一乘也(為言)。

     二十六。

    問。

    德量段。

    消文意如何答。

    但言牛車不言餘德者。

    牛者即根本無分别智也。

    此智能引導引種智之車。

    如牛引車故也。

    慈恩釋意也。

    指事引之。

    露地七寶大車者。

    即體大也。

    真如平等不增減理也。

    其上寶網等者。

    真實識知故。

    遍照法界故。

    真如内恒沙之萬德呼。

    喻寶網等也。

    一乘是諸乘本故。

    白色諸色根本故喻也。

    肥壯大力等者。

    今經須由聞之即得究竟阿耨菩提說。

    或一切衆生皆成佛道說。

    故此法能導一切衆生至佛果。

    非肥壯大力者難救欤。

    又須由聞之即得究竟。

    道理勝益頓速故。

    雲其疾如風等也(為言)指事釋委細也。

    見之。

    多諸傧從等者。

    指事雲。

    言多諸傧從等者。

    基雲。

    以二智為先。

    萬行神通。

    六度四攝。

    覺分解脫。

    煩惱利生之法皆随之起。

    名多諸仆從。

    又佛地經雲。

    其有無量天諸藥叉人非人等。

    所翼從名仆從。

    傧音必刃切。

    相也。

    導也○前導名傧。

    後随為從。

    所以知者。

    探玄記第二卷。

    說衆生世間圓滿中雲。

    異生衆中。

    先辨金剛力士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