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教章见闻钞上卷第三

首頁
    名小乘難也。

     二十七。

    問。

    幹慧等十地者。

    其相如何答。

    幹慧者。

    小乘五停心觀。

    總相念處。

    别想念處。

    是雲三賢。

    此位無漏聖慧法水潤幹故名幹慧也。

    菩薩住行向三賢雲幹慧也。

    性者。

    暖頂忍世第一法雲性地。

    此位種姓定故。

    是通大小乘也。

    八人地。

    見道前十五心名八人地也。

    八人得名。

    見道十六心。

    八忍八智。

    以前十五心雲八人故。

    八忍雲八人。

    實八人七智也。

    雖然忍是道。

    以之為本故。

    且七智名隐也尋雲。

    若爾者。

    如何不雲八忍。

    名八人耶答。

    忍者以人為本。

    憂喜善要堪能忍無過人。

    是故人雲事即忍義也尋雲。

    人修道之時。

    斷修惑欤。

    若斷入者。

    第十五心道類智忍。

    是迷理斷惑也。

    第十六心是迷理惑斷解脫道故。

    如何第十六心以。

    可入修道攝耶。

    未斷迷事惑之故。

    如何答。

    見地者。

    第十六心名見地也。

    是即修道初也。

    薄地者。

    欲界修惑前六品斷者雲薄地。

    離欲地者。

    下三品惑盡處雲離欲地也。

    已辦地者。

    四禅四無色九品修惑斷得已辨地也。

    辟支佛地者。

    此獨覺斷惑。

    異聲聞事。

    見修二惑習氣斷也。

    菩薩地者。

    歡喜等十地是也。

    佛地準之。

     二十八。

    問。

    付天台立教。

    亦名頓教。

    亦名秘密教者。

    是化法中異名欤。

    又直如本宗所該。

    約化儀漸頓秘密不定等建立欤答。

    一義雲。

    化法中異名也。

    一義雲。

    漸教秘密教者。

    通四教。

    以聲聞不見聞華嚴見。

    秘密義增故。

    約增相名秘密教也。

    又幹惠等十地三乘通。

    漸教之相增。

    是故約增相名漸教也。

    雖然。

    秘密漸教得名不通四教雲非也是約化儀。

    如本宗可得意耶問。

    雲法師。

    立四乘教。

    判一代教雲事。

    依憑有何處耶答。

    彼師立教判一代事。

    未見分明證。

    隻依法華。

    釋四乘義之故。

    付之如何釋欤。

     二十九。

    問。

    深密經三時教意如何答。

    初地外道無因。

    以正因緣法輪破之也。

    中時照法輪者。

    初時因緣法者執心。

    第二時般若智光以。

    畢竟皆空照故。

    雲照法輪也。

    第三時。

    初時說唯有。

    第二時說皆空。

    未顯中道。

    然于第三時。

    顯了立三無性及三性理之故。

    空者相持。

    以之名持法輪也。

     三十。

    問。

    深密第三時。

    攝終教事如何答。

    師雲。

    深密是一代通依經限。

    不可屬法相經。

    相宗學者。

    認此性經強判有相宗教。

    今則不爾。

    此經是不空真如如來義說。

    全是終教義也。

    意彼經意。

    直許法性随緣可得心欤。

    其例證。

    清涼唯識本頌以判明真如随緣義。

    皆此意也(文)。

     分教開宗以下 三十一。

    問。

    就法分教。

    ○以理開宗此文意如何答。

    一義雲。

    就法分教者。

    如來一代能诠教法以為所依。

    此一代教法五教分别故。

    雲教類有五也。

    以理開宗者。

    就所诠義理。

    各各所當所立宗計不同分别。

    宗即有十宗也尋雲。

    若依能诠教法。

    立五教之故。

    增不至六教。

    減不雲四教雲者如何。

    探玄記中。

    雲以義分教類有五耶。

    此文無疑。

    不依能诠教。

    就所诠義開五教見。

    若依所诠義之故。

    宗有十宗者。

    以義分教故。

    教可立十教。

    何乍雲以義分教。

    釋教類有五耶。

    若又以義分教故。

    教立五教者。

    以理開宗故。

    宗可立五宗。

    何作釋以理開宗。

    雲宗乃有十乎答。

    自元诠三乘義名三乘教。

    诠一乘義名一乘教也。

    依教法雖立五教。

    五教即非不依所诠一乘教義。

    如來一代教法五教攝屬。

    所依所诠義異分之也。

    探玄記以義分教類有五釋。

    皆此意也。

    喻以多賀波賀利布尺寸量如。

    所量布如來一代教法如。

    能量多賀頗賀利。

    所诠義理以一代教五教判屬如。

    探玄記以義分教。

    能量多賀波賀利邊出。

    今章就法所量布邊出之也。

    下約理以分教結。

    是多賀利出也。

    但同約所诠義理。

    分宗教者。

    依何道理。

    宗增雲十。

    教減雲五乎雲難。

    同約所诠義。

    五教之時以義分教。

    所诠義斷惑證理無邊取也。

    此斷惑邊望一代斷。

    教類不可過五教。

    是總隻法門道理差别邊望立五教非也。

    次十宗之時。

    以理開宗者。

    總所立法門所崇差别付立之也。

    别不依斷惑證理一邊。

    若望斷惑者。

    先小乘六教宗不同。

    更不可有之也複古記意欤尋雲。

    抑此義付。

    以法為所诠教雲事。

    其證如何答。

    四無礙辨中。

    法無礙辨者。

    能诠教法也。

    義無礙辨是所诠義也。

    以此義為證據也一義。

    師雲。

    就法法義者。

    是所诠義雲法也尋雲。

    下以理開宗義理。

    如何異耶答。

    上法者是所诠總名。

    下理者所诠中别義也。

    喻就所诠義。

    八識總心名如。

    心是八識總名故。

    今法雲得名。

    即是此心也。

    眼耳鼻等一一差别道理顯。

    是則别别道理也。

    今以理開宗雲此意也。

    意斷惑證理無邊望。

    五教建立故。

    教類不可過五。

    以此義雲法。

    是所诠中通稱也。

    然斷惑證理邊一教。

    此一教中部計不同各别義義以。

    建立法門道理差别顯然也。

    此所崇宗趣付十宗建立也。

    小乘一教開六宗此意也。

    此即所诠中别義也尋雲。

    法雲所诠通稱雲事。

    是何依憑乎答。

    起信論雲。

    一者法。

    二者義今雲法者是所诠通稱雲事。

    以此文為證也。

    是豈以能诠教為法耶尋雲。

    若爾者。

    十宗時義理者。

    是所诠别義欤答。

    爾也。

     尋雲。

    若爾者。

    探玄記雲。

    以義分教。

    教類有五(文)此文即就所诠别義分五教雲事欤。

    既于一師釋。

    今章就通稱分五教。

    探玄記就别義分五教雲事。

    自語相違似。

    今章約所诠别義。

    即有十宗者如何。

    探玄記約别義立五教乎。

    如此釋義進退難辨如何答。

    于法界有二重。

    一能诠法名。

    所诠義名。

    是如四無礙辨。

    探玄記義者。

    約能诠所诠相對法義釋之故。

    總所诠皆名義也。

    能诠法名故也。

    二于所诠法中立法義意。

    所诠通稱雲法。

    所诠别義雲義也。

    起信論一者法二者義說等如。

    今章就法界教釋皆意也。

    下約理以分教結釋。

    是如玄記釋可得心。

    能诠所诠相對法義就釋故。

    對能诠法所诠皆名義也設以義分教釋。

    或約理分教釋。

    于所诠中總别相對。

    内釋理付五教分雲非也。

    就所诠總言五教分。

    就所诠别義開十宗也。

    今章依此義釋之。

    能诠所诠相對時。

    能诠名法。

    總别共所诠義名也。

    玄記約此義。

    雲以義分教類有五也。

     三十二。

    問。

    圓滿教得名。

    通同教欤答。

    爾也尋雲。

    若爾者。

    上五圓教标列下簡别時。

    後一即别教一乘(文)此釋圓滿教名。

    不通同教乎答。

    就本出之計也。

     三十三。

    問。

    今章雲。

    中間三者○三乘教也。

    始終頓三教。

    皆可名三乘教耶答。

    今章爾也尋雲。

    清涼大師。

    終教已上一乘釋。

    總三乘教義不共許之。

    爾者。

    師資相違如何答。

    師資不同。

    各依一義。

    今章主心。

    中間三教皆三乘教。

    清涼後三教一乘。

    宗密禅師。

    頓圓二教一乘雲。

    三義不同也。

    然今三人所得故。

    三乘教雲事。

    古來有二義。

    一義雲。

    法華已前諸楞伽。

    勝鬘。

    淨名等經中。

    說一乘道理雲事。

    三乘中菩薩乘見解望說之。

    菩薩直解了一因一果實理。

    三乘三果各别執心無之。

    是望菩薩所知。

    一因一果一乘大道也。

    清涼至菩薩終教已上一乘釋也。

    雖然。

    聲聞緣覺更不辨之。

    此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