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十信堪任之義。
抑廣取十信雲堪任欤。
将限第十信此名得欤答。
兩記不同也。
若依義苑記釋者。
廣取十信名堪任。
若依折薪記意者。
以前九心無堪能之義故不得此名也。
第十信有堪能之義故。
獨名堪任也。
三十八。
問。
抑堪任雲得名。
約位立名欤。
将依種性立名欤答。
師雲。
堪任得名。
就種性為名。
非位名也尋雲。
至相大師解之中雲。
滿十千劫住堪任地者。
并皆成佛依此釋。
以十住法為堪任地。
是豈非位名答。
以種性名堪任在二義。
一若依所依性論之者。
更入十信。
于大菩提等。
有所堪任故。
名堪任持也。
是以瑜伽論中雲。
自未種性有大勢力。
于大菩提等。
有堪任故名堪任持。
此釋既明鏡也。
更是非位名也。
是就所依性。
論種性故。
于十信位。
論性習緣起義也。
于太子位法四海功能知有之。
于此大菩提所堪功能。
更至極所望。
正種姓名堪任之義。
至初住位成就雲計也。
位即是非堪任雲也。
正太子功能成就至極即位後四海法功能顯如雖然即位之位不可與太子名如。
以初住位不可名堪任也。
即位後太子功能顯如正至發心之位。
種性名堪任之義顯也至相大師解釋等。
以此意可會之。
三十九。
問。
上但可位至堪任已去兩義料簡。
依今章問。
又以何義。
知種性至堪任以下問答。
如何不同乎答。
依若右點成折薪義者。
凡此問答。
抑以何義。
二種性至發心堪任位成就雲事知乎問也。
答此問意。
論既性習通融成種性釋故。
不至最初發心堪任位者。
不可顯種性通融也。
今章論說種性必具性習者。
是此文意也。
但至發心堪任位。
成性習融通義者。
已前十信等位無串習之行者。
更不可至種性堪任。
是故十信等位可有串習行。
此習成就者。
于習上必可修行。
若如此修行。
正正行立位。
必可至發心堪任之位也釋欤。
今章既已有習必已修行。
若已修行必至堪任之解釋。
即此意也(為言)欤。
雖然。
上答已修行者分明何位修習發心成種性雲事不釋之。
是故上必已修行。
若已修行者。
愚夫未修習發心。
堪任中間十信位。
修串習行。
依此修行功。
至發心位。
成堪任性也。
若此中間十信位。
不修此串習行者。
更何位修乎。
若既不修者。
豈至堪任乎雲此文意也。
今章若不從愚夫乃至更何位修也者。
即此意也。
次以于愚位未修習故。
得位已去。
是第二住故者。
上必已修行。
若已修行者。
正是十信位義治定也。
次是故當知已下。
愚夫修串習行已去。
十信位串習事終正行立位。
必至發心堪任位。
性習融通顯種性緣起義畢。
此種性功能。
還在十信中。
是故十信即堪任者。
于十信位中。
性習融通以為種性如此通顯十信即堪任故。
發心是非堪任。
是第二住故可心得欤。
今章是故當知以下。
乃至。
得性習通融以為種性者。
如此可心得也(已上師口說如此)若依左點成一義意者。
今章問意。
抑以何道理。
二種種性。
至十信位成堪任之性雲知乎問也。
答此問有義苑集成不同。
若依義苑意也。
十信皆通為種性地。
為堪任持也。
是故性習通融。
以成種性事。
于十信當位所論之也。
○次既已有習必已修行者。
是十信以前串習等行也。
依此已前串習入十信。
即位堪任也。
必至堪任雲是也。
若從愚夫位未至十信堪任中間。
不修此串習行者。
何位可修乎。
若不修串習行者。
依何可入十信位堪任乎雲此文意欤。
今章。
若不從愚夫至堪任以來中間修此串修行更何位修也此意。
次以于愚位未修習已下文。
正定堪任位也。
上愚位十信中間。
雖釋修串習行雲義。
未定堪任之正位。
是故十信以前。
于愚位習種未成。
得位已去。
是第二住故。
是故以十信總定堪任也是故當知已下文上取成道理結釋也。
從愚位來修串習行者。
是十信以前也。
至彼堪任串習方成以為種性者。
是十信位也。
若依集成消今章者。
以論說種性必具性習者。
是第十信也。
既有習必已修行。
若已修行者。
是愚位第九信迄雲文也。
于此以前九心間。
依串習行。
必第十信堪任位住也。
是必至堪任雲欤。
若從愚位不至第十信中間。
不修此串習行者。
更于何住修之。
可住第十信堪任之位乎。
今若不從愚夫至堪任以來中間修此串習行更何位習也(文)此文意也。
次以于愚位未修習故。
得位已去。
是第二住故者。
中間答已。
修行位分。
必至堪任位分愚位未修習。
得位中間所論之也。
其故。
答位修行愚位末習以後。
第九信迄。
修串習行時分心得也。
正至第十信至堪任故。
成菩薩種性位分也雲義釋顯此文意也。
是故當知已下。
上道理結釋也。
縱愚位來修串習行者。
是十信前九信迄釋也。
至彼堪任串習方成。
故得性習通融。
以為種性者。
是于第十信。
性習通融。
以至堪任釋顯即此文意也尋雲。
就十信堪任義。
于問意者。
兩記可一同乎答。
不爾。
此問。
但可位至堪任已去者。
義苑十信通堪任名心得。
今問起故。
以何道理。
十信通名堪任哉問也。
集成但可位至堪任得。
第十信名堪任心得。
今問起故。
以何道理。
至第十信。
成堪任性。
具菩薩種性乎問也。
是故問随兩記不同也(為言)。
四十。
問。
瑜伽論謂先串習善根所得抑此三記意。
位分不同欤答。
爾也。
折薪初住以前。
十信等位迄。
總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