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是望義名法。
經論無名。
經論之中。
雖無此名。
實有此義。
四中前二。
是其小乘。
後二大乘。
大小之中。
各分淺深。
故有四也。
言立性者。
小乘中淺。
宣說諸法各有體性。
雖說有性。
皆從緣生。
不同外道立自然性。
此宗當彼阿毗昙也。
言破性者。
小乘中深。
宣說諸法虛假無性。
不同前宗立法自性。
法雖無性。
不無假相。
此宗當彼成實論也。
破相宗者。
大乘中淺。
明前宗中虛假之相。
亦無所有。
如人遠觀陽炎為水。
近觀本無。
不但無性。
水相亦無諸法像此。
雖說無相。
未顯法實。
顯宗者。
大乘中深。
宣說諸法妄想故有。
妄想無體。
起必托真。
真者所謂如來藏性。
恒沙佛法。
同體緣集。
不斷不脫。
不斷不異。
此之真性緣起集。
成生死涅槃。
真所集故。
無不真實。
辨此實性。
故曰真宗。
此四宗中别。
乃無量。
且據斯義。
以别宗耳。
前之兩宗。
經同論别。
後之二宗。
經論不殊。
随義分之。
前二宗中。
言經同者。
據佛本教。
同顯在于四阿含中。
無别部黨。
言論别者。
小乘衆生。
情見未融。
執定彼此。
言成诤論。
乘有毗昙成實之别。
後二宗中。
言經同者。
據佛本教。
随就何經。
以義分之。
不别部帙。
故曰經同。
言論同者。
大乘之人。
情無異言無诤競。
故無異論。
有人一向言無四宗。
是所不應。
四中前二。
不分自異。
不待言論。
後之兩宗。
經中處處。
具有斯義。
何須緻疑。
如勝鬘中明如來藏。
有其二種。
一者空藏。
即是不真。
二不空藏。
即是顯實。
又如央崛摩羅經中。
彼诃文殊不知真法。
妄取法空。
所取妄空。
即是不真。
其所不知。
真實法者。
即是顯實。
又涅槃中。
見一切空。
即是不真。
不見不空。
之實即是真宗。
經說非一。
何得言無。
又人立四别配部黨。
言阿毗昙是因緣宗。
成實論者是假名宗。
大品法花如是等經。
是不真宗。
花嚴。
涅槃。
維摩。
勝鬘。
如是等經。
是其真宗。
前二可爾。
後二不然。
是等諸經。
乃可門别深淺不異。
若論破相。
遺之畢竟。
若論其實。
皆明法界緣起法門。
語其行德。
皆是真性緣起所成。
但就所成行門不同故。
有此異。
花嚴法花。
三昧為宗。
諸部般若。
智惠為宗。
涅槃經者。
以佛果德涅槃為宗。
維摩經者。
以不思議解脫為宗。
勝鬘經者。
一乘為宗。
如是諸經。
宗歸各異。
門别雖殊。
旨歸一等。
勿得于中辄定淺深。
衆經宗别。
分之粗爾(已上)四宗之相。
巨細如是。
此中舉二。
有人所立。
初言無宗。
後有人者。
各配經論。
以明四宗。
彼章皆破。
然後有義四宗之中。
前二實爾許而不破。
後二大乘。
配經不正。
是故深破。
此所破義。
即若在彼諸德中焉。
淨影師意。
四宗名同。
與彼共用。
但不配經。
随義有異。
故成四宗。
問今此章中。
所叙四宗。
淨影所立。
及所破中。
當何義途。
為所立。
答文相次第。
當所破義。
若不配經。
當淨影義。
四宗之名。
既是一同。
不可遮妨。
淨影大師。
在所立諸德之中。
章五依護身法師下。
第五五種教。
亦二。
初依人标教。
二依法陳相。
今初。
言護身法師者。
折薪雲。
護身即是寺名。
約處标名也。
名自軌。
時人号為大乘法師(已上)智解堪海。
詞鋒峙峰。
開演論難。
為衆所推者。
乃護身寺自軌法師是也。
章三種同前下。
二依法陳相。
言三種同前者。
即同前大衍所立初二三。
是立性。
破性。
破相三也。
義苑雲。
其第四立名。
亦同前師。
但義别故。
前以涅槃花嚴。
通為真實宗。
此師分涅槃。
為真實宗。
則一切衆生。
皆有佛性。
真實妙理。
體本常然也。
故花嚴為法界宗。
則交徹容攝。
緣起重重。
因果該收。
一多無礙。
三宗既同前師。
違亦例彼耳(已上)教數少分。
義門總含。
教名漸多。
理緻顯明。
章六依耆阇下。
第六六宗教。
亦二。
初依人标教。
二依法陳相。
今初。
言耆阇法師者。
義苑雲。
耆阇即寺名。
曰凜(已上)即耆阇寺凜法師也。
學解秀逸。
開敷明白。
遂立六宗。
攝一代教。
章初二同衍師下。
二依法陳相。
義苑雲。
此師立六宗教。
據名則前四宗。
同前衍師。
今但雲初二同者。
謂初二名義皆同。
第三已下。
名同義異。
故将彼第三一宗。
分成二宗。
謂不真唯明諸法如幻。
真宗方明真空理等。
又于第四真實宗分出花嚴。
為第六圓宗。
明法無礙等。
若第五同諸師同歸時教。
第六同護身法師法界宗教。
又真宗說真空理。
常宗說真理恒沙性德常恒。
既是真理。
非常宗者。
應同無常耶。
又三四二宗。
但法喻之别。
故未盡善(已上)折薪雲。
初二下。
言第三等者。
亦與衍師名同義異。
衍師唯約法空理。
為不真。
今以如幻等。
為不真。
即約喻别也。
其真宗。
卻是衍師不真宗。
但約法。
顯名真空也。
清涼雲。
三與四但法喻之别爾。
五六可知(已上)此等所立。
消文解義。
理緻可知。
不事委釋。
五教章通路記卷第十一(終)
正安二年(庚子)十一月六日。
于東大寺戒壇院。
為實圓禅明房述之
花嚴宗沙門凝然春秋六十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