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教章通路记卷第三

首頁
    。

    皆是吾子。

    愛無偏黨。

    我有如是七寶大車。

    其數無量。

    應當等心各各與之。

    不宜差别。

    是時諸子。

    各乘大車。

    得未曾有。

    非本所望。

    此是經中。

    譬喻相也。

    問以此譬喻。

    合法相何。

    答國合三界。

    長者合佛如來。

    則為世間之父。

    諸苦永盡。

    衆德圓滿。

    慈悲方便。

    出現世間。

    為濟衆生三毒等火。

    教化令得大菩提故。

    而諸衆生起惑造業。

    受種種苦。

    不覺不驚不求解脫。

    于此三界。

    馳走不患。

    如來見此思念為彼與佛智樂。

    今其遊戲。

    如來複念但與知見。

    衆生鈍根。

    不能得出廣火宅所燒。

    何解佛智。

    但以方便。

    令出三界。

    即為衆生。

    說三乘法。

    名修令出三界火宅。

    如彼長者。

    不用身手。

    說怖畏事。

    但以方便。

    言與三車。

    令出火宅。

    聲聞修谛。

    如彼羊車。

    緣覺因緣。

    如彼鹿車。

    菩薩六度。

    如彼牛車。

    各出三界。

    得自乘果。

    如來複念。

    三乘衆生。

    已出三界。

    我有智慧力無畏等無量法藏。

    是諸衆生。

    皆是吾子。

    等與一乘。

    令成佛果。

    以佛滅度。

    而滅度之。

    如彼長者。

    初與三車。

    引出火宅。

    後與白牛。

    令彼第一快樂安穩以喻合法。

    其相如是。

    問何以得知。

    三車三乘。

    露地大牛是一乘教。

    答譬說合說。

    相對得知。

    三車如次。

    對合法花已前三乘。

    大白牛車。

    即合法花所說一乘。

    故門外三車。

    是三乘教。

    四衢大車。

    是一乘教。

    問何以得知門外所指牛車之外。

    别有四衢大白牛車。

    未審大白牛車。

    若是門外牛車。

    答一乘三乘。

    差别道理。

    唯有此門。

    章主大義。

    建立十别。

    具在次下。

    下直約就經文明之。

    經說三中牛車相雲。

    若有衆生。

    從佛世尊。

    聞法信受。

    勤修精進。

    求一切智。

    佛智自然。

    智無師者。

    如來知見。

    力無所畏。

    愍念安樂無量衆生。

    利益天人。

    度脫一切。

    是名大乘菩薩。

    求此乘故。

    名為摩诃薩。

    如彼諸子。

    為求牛車。

    出于火宅(已上)(已上)上經具舉佛說三乘法。

    與譬和合。

    此文既是說牛車竟。

    次下即陳與受大白牛車。

    文雲。

    如彼長者。

    見諸子等。

    安穩得出火宅。

    到無畏處。

    自惟财富無量。

    等以大車。

    而賜諸子。

    如來亦複如是。

    為一切衆生之父。

    若見無量億千衆生。

    以佛教門。

    出三界苦怖畏險道。

    得涅槃樂。

    如來爾時。

    便作是念。

    我有無量無邊智慧力無畏等諸佛法藏。

    是諸衆生。

    皆是我子。

    等與大乘。

    不令有人獨得滅度。

    皆以如來滅度而滅度之。

    是諸衆生。

    脫三界者。

    悉與諸佛禅定解脫等。

    娛樂之具。

    皆是一相一種。

    聖所稱歎。

    能生淨妙第一之樂(已上)述曰。

    若見無量億千衆生者。

    總牒已前。

    為取三車。

    所出衆生。

    此諸衆生。

    皆托教門。

    出三界苦。

    是故三車所出之界。

    并以出三界系為果。

    是故為三乘子。

    皆與大白牛車。

    令出變易苦。

    獲三佛大果。

    是為如來救子本懷。

    是為三乘所歸極果。

    次文亦雲。

    如彼長者。

    初以三車。

    誘引諸子。

    然後但與大車寶物莊嚴安穩第一。

    然彼長者。

    無虛妄之咎。

    如來亦複如是。

    無有虛妄。

    初說三乘。

    引導衆生。

    然後但以大乘而度脫之。

    何以故。

    如來有無量智慧力。

    無所畏諸法之藏。

    能與一切衆生。

    大乘之法。

    但不盡能受(已上)前舉喻中。

    最後總有不虛妄譬。

    是故今對合彼喻說。

    此中分明陳演三乘三車。

    皆是方便施說。

    一乘一車。

    是最實事。

    一乘之外。

    有三乘方便。

    三車之外。

    有一車真實。

    文相分明。

    義理極成。

    經次下雲。

    以是因緣當知諸佛方便力故。

    于一佛乘。

    分别說三(已上)三一權實。

    文義如是。

    由此義故。

    此中三乘。

    總攝始終頓三。

    一乘唯攝别教宗義。

    問爾何故。

    引法花證今一乘義。

    以彼法花是同教故。

    答義苑明之。

    如前已引。

    今更略陳。

    法花之意。

    三乘之外。

    别立一乘。

    會三顯一。

    雖是同教。

    三外明一。

    故引證之。

    雖三中大亦是同教。

    今唯取其三外之一。

    況彼同教所歸之一。

    即是花嚴别教義乎。

    此門即如義苑師。

    明下十别中。

    多引法花。

    其意同然。

    亦不更釋。

    問喻中諸子。

    以何等事。

    為其出宅所趣之果。

    答長者宅内。

    告諸子言。

    門外有三車。

    各出取之。

    諸子為取車。

    各競出宅。

    故以取車。

    為所期果。

    問其各所期車。

    門外得之耶。

    答長者方便。

    外指三車。

    子雖出宅。

    皆無得之。

    問外既指車。

    何故不得。

    答無三車處。

    言有三車。

    故雖出宅。

    不得三車。

    問長者契車。

    諸子随出。

    而不得車。

    有何義理。

    答長者契車。

    為令出宅。

    已出火宅。

    免焚燒難。

    諸子安穩。

    長者無慮。

    三車既虛。

    故亦無與。

    問車既不與。

    豈無妄咎。

    答無有虛妄。

    出火宅故。

    經中如來。

    與舍利弗。

    問答說之。

    然經二重。

    一全命出宅相對。

    二小車大車相對。

    今期三車出宅。

    是初重相對也。

    問所合法中。

    三乘之人。

    各于自乘。

    發心修行。

    發智斷惑。

    取自乘果。

    喻中得車為所期事。

    而不得車。

    似無其果。

    法中三乘。

    各得自果。

    法與喻異。

    喻與法違。

    若如喻者。

    不可得果。

    若如法者。

    喻可得三車如何。

    答法譬相對。

    一往似違。

    始終本意。

    義理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