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品。
并無漏心品。
應無法執。
非染污心。
有二相故。
如佛無漏智品。
彼計如來無漏智品非有執故。
第三會後違文。
安惠難雲。
若有漏心。
非皆有執。
瑜伽等說。
藏識緣種。
何獨遍計。
故今會雲。
雖說藏識等。
意雲藏識所緣。
有妄執種。
非妄執種。
今瑜伽等說。
緣妄執種者。
且舉一邊有漏強者。
謂遍計種。
不言有漏種。
皆是遍計。
既爾。
複不言第八唯緣遍計種子。
既無唯言。
明知。
第八所緣之種。
更有多也。
上是護法會三文竟。
上來能遍計體。
護法正義。
标宗。
立證。
會違三段。
并依慈恩述記抄錄。
此是取要。
廣義如彼。
自下法相。
三性法門。
并依彼疏。
取要抄之。
論次文。
護法總結雲。
由斯理趣。
唯于第六第七心品。
有能遍計(已上)文相可見。
是故述記。
結破他雲。
五八名識。
入意識攝。
未見文故。
故非五八能遍計也(已上)此破安惠會通攝論意識能遍計文。
問。
雖演義鈔。
言今從護法能遍計體。
直舉正義。
而此正義。
對安惠解。
破彼成此。
若不知彼。
此義難領。
請兼示彼。
彼雲何立。
答。
論先等彼義。
然後立正義。
正義所立。
對彼成此。
論先舉安惠所立雲。
初能遍計自性雲何(此總問也今因列引)有義八識及諸心所。
有漏攝者。
皆能遍計。
虛妄分别。
為自性故。
皆似所取能取現故。
說阿賴耶。
以遍計所執自性妄執種。
為所緣故(已上)言有義八識等者。
此安惠等執。
即通三性有漏之心。
無非執者。
五八之識。
唯有法執。
七唯有人。
六通二種。
言虛妄分别為自性故者。
若有漏心。
有漏心。
有如無漏心。
不起執者。
即不應言虛妄分别。
若不執心。
名妄分别。
即無漏心應名虛妄分别之心。
即以此理。
明有漏心。
皆能遍計。
楞伽中邊等文皆言。
八識是妄分别。
言皆似所取能取現故者。
聖教中。
說二取名執。
有漏諸心。
既似能取所取相現。
故皆有執。
非有取心。
不名取故。
非無執心。
似二取。
故一切經論。
皆有此文。
攝大乘論第四卷中。
及辨中邊。
皆作是言。
言說阿賴耶以遍計所執等者。
所執自性妄執習氣。
即能執心等種子。
瑜伽第五十一。
及顯揚等。
說阿賴耶識。
以遍計所執。
自性妄執種子。
為所緣故。
若有漏心。
有不執者。
有有漏種。
第八不緣。
何故論說第八緣妄種。
瑜伽第六十六。
及解深密經。
說第八緣相名分别習氣。
五十一說緣遍計種。
故遍計種。
通有漏一切心。
即善心等中。
許有法執。
安惠等師義。
此中牒文。
是私之言。
釋文皆是述記正文。
此即安惠論師。
依三類經論文。
建立八識能遍計義。
安惠等者。
非唯一人。
德惠即是安惠所承。
等取此等。
釋論之家。
上正義處。
述記指言。
護法等師。
亦非一人。
勝子。
勝友。
是護法弟子。
等取此等。
演義鈔言。
所計有多故。
雲彼彼者。
此釋論文。
論雲。
識品雖二。
而有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遍計不同。
故言彼彼(已上)鈔攝此文略雲有多。
識品雖二者。
第六七二識。
遍計是分别異名。
種類無量。
言二三等。
總唯一分别。
即是遍計體。
不可論異俱。
言二等。
所言二者。
攝論第四。
遍計有二。
一自性計。
二差别計等。
三分别者。
一自性。
二随念。
三計度分别。
如對法第二說。
四者。
攝論說。
一自性計。
二差别計。
三有覺計。
四無覺計。
五者。
攝論說。
一依名計義。
五依二計二等。
六者。
顯揚十六說。
一自性計。
二差别計。
三覺悟計。
四随眠計。
五加行計。
六名遍計。
七者。
即七分别。
謂有相。
無相。
任運。
尋求。
伺寮。
染污。
不染污。
如瑜伽第一。
對法第二說。
八者即八分别。
自性。
差别。
總執我。
我所。
愛。
不愛。
愛不愛俱相違。
如顯揚十六等說。
九者。
以理為之。
即緣九品計。
執九地亦然。
九結俱品執亦是。
十者。
即攝論第四說。
一根本分别。
二緣相分别。
三顯相分别。
四緣相變異分别。
五顯相變異分别。
六他引分别。
七不如理分别。
八如理分别。
九執着分别。
十散動分别。
論有等言。
等取十一已上諸類。
十一者。
攝論說十一識。
十二者。
十卷楞伽第四說。
十二分别。
十三者。
無也。
十四者。
十四不可記事分别。
十五者。
亦無。
十六者。
十六空所除。
言所除者。
是妄執故。
十七者。
對法十二說。
謂相見等。
十八者。
十八空所除。
二十空所除。
二十五句。
我我所見。
對法十二。
二十八見。
六十二見等。
瑜伽七十四等說。
随依他起爾所份量。
遍計亦爾。
故無量種。
取疏中要。
廣說如彼。
論前文雲。
周遍計度。
故名遍計。
品類衆多。
說為彼彼。
謂能遍計。
虛妄分别。
即由彼彼虛妄分别。
遍計種種所遍計物。
謂所妄執。
蘊處界等。
若法若我自性差别。
此所妄執。
自性差别。
總名遍計所執自性。
如是自性。
都無所有。
理教推征。
不可得故(已上)此難陀等。
釋遍計頌。
慈恩唯識疏。
名述記。
三性之段。
在疏九本。
彼文雲。
唯第六識。
能周遍計度。
第七識等。
是此類故。
亦名遍計。
俱可名計。
而非遍故。
今依正義。
由此應作四句分别。
有遍而非計。
謂無漏諸識。
有漏善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