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教章通路记卷第八

首頁
    及。

    粗載證文。

    一方便品雲。

    佛以方便力。

    示以三乘(此六文中第一)二同品雲諸佛以方便力。

    于一佛乘。

    分别說三(六文第二)三方便亦雲。

    聲聞若菩薩聞我所說法。

    乃至于一偈。

    皆成佛無疑(已上)聲聞菩薩聞經成佛。

    菩薩除疑。

    四乘是明四。

    又雲。

    十方佛土中。

    唯有一乘法。

    無二亦無三。

    除佛方便說。

    五又雲。

    我有方便力聞亦三乘法。

    六我等亦皆得最妙第一法。

    為諸衆生類。

    分别說三乘也。

    菩薩聞是法。

    疑網皆已除。

    千二百羅漢。

    悉亦當作佛(已上)三中菩薩。

    于法花時。

    入一乘者。

    正此偈文。

    三乘定别。

    二乘不作佛疑。

    此時即除。

    受一切皆成佛義。

    深破二乘。

    兼破菩薩。

    初心菩薩破彼二乘不成佛許故。

    八第二卷譬喻品。

    長者虛指三車。

    門外令出諸子。

    子子不得車故。

    名索其中車。

    九同雲。

    但以智惠方便。

    于三界火宅。

    拔濟衆生。

    為說三乘聲聞緣覺佛乘(已上)三乘俱出三界火宅。

    以為自乘出世極果。

    十又雲。

    初以三車。

    誘引諸子。

    然後但以大車寶物莊嚴安穩第一。

    十一又雲。

    初說三乘。

    引導衆生。

    然後但以大乘。

    而度脫之(已上)此二如次。

    開譬法合。

    十二又雲。

    當知諸佛方便力故。

    于一佛乘。

    分别說三。

    十三信解品雲。

    于一乘道随宜說三。

    十四第三卷化城喻品偈雲。

    諸佛方便力。

    分别說三乘。

    十五第七卷囑累品中。

    餘深法中。

    示教利喜。

    此是三乘教中菩薩。

    十六序品偈雲。

    諸求三乘人。

    若有疑悔者。

    佛當為除斷。

    令盡無有餘(已上)是故至方便品雲。

    菩薩聞是法。

    疑網皆已除。

    十七方便品初偈中。

    舉不知佛智之人具出三乘。

    其中雲。

    新發意菩薩。

    供養無數佛等。

    此豈非三中菩薩乎。

    十八身子三諸初請偈雲。

    求佛諸菩薩。

    大數有八萬(乃至)合掌以敬心。

    欲聞具足道(已上)此八萬人。

    如序列者。

    皆是上地不退菩薩。

    大數即爾。

    其中亦有如上新發意人。

    十九身子第三請中雲。

    我等千二百。

    及餘求佛者。

    願為四衆故。

    唯乘分别說(已上)此文亦如次土料簡。

    二十方便品偈雲。

    有佛子以淨。

    柔軟亦利根等。

    三行半偈。

    别明三中菩薩乘人。

    且舉二十個條證文。

    并是陳廣四車如乘。

    厥三車宗所由文中。

    無有餘乘若二若三。

    及尚無二乘何況有三之二文。

    是四車證。

    以言若三及有三故。

    勝劣列次。

    如四車宗師。

    不許之故。

    雖言若二。

    大小二故。

    殊勝門故四車宗雲。

    開三顯一故。

    三立一會。

    三歸一會。

    三為一回。

    三入一。

    如是等也。

    三車宗雲。

    實是會二歸一。

    亦名會三歸一。

    不違會二末開會時。

    本來總合。

    即成三乘。

    會二枝末。

    歸一根本總合成一。

    是故會二。

    即成會三。

    不同二皆末。

    歸入根本一實。

    即名為勝會三歸一。

    又二乘方便。

    三乘方便。

    會釋亦爾。

    一實二權。

    權實合三。

    開為三乘。

    是方便說。

    故名三乘方便。

    論其實體。

    二是方便。

    故名二乘方便。

    是故八證。

    為本宗義。

    會通六文。

    唯是一意。

    非謂三乘皆方便。

    故玄論四雲。

    今所明者。

    八證六文。

    猶一意耳。

    且會二文。

    餘皆可領。

    一雲方便說三。

    次雲唯一是實。

    餘二非實者。

    唯二佛乘。

    欲引導衆生故。

    方便說三。

    考實而言。

    唯一佛乘是實。

    餘二非真。

    是故說三說二猶一意耳。

    請設近喻。

    以況□旨。

    加又□中。

    唯有一果。

    欲引諸子。

    說一果。

    為三果。

    考實而論。

    唯有一乘。

    果無二果。

    是故二文無相違也。

    以三二既明。

    會義可領(已上)此以一實。

    為其正意。

    二權為歸一實故也。

    今四車宗。

    三乘之外。

    一乘為本。

    會三枝末。

    皆歸一乘。

    諸文現證。

    直顯此義。

    問經中三乘證文非一。

    故玄論雲。

    諸文其多。

    唯舉八證。

    此釋既非(上舉四車師義)則四乘義謬。

    會三亦失矣(已上)若爾四車宗師。

    雲何會通三車證文。

    顯四車義。

    答三乘既是方便假說。

    是故必歸三外之一。

    法花中。

    對對明其破立之事義。

    非一準。

    或有總陳三乘一乘權實之義。

    或有佛對聲聞乘人陳演其事。

    或有聲聞自陳其事。

    或有唯對菩薩陳相。

    或有約别教陳宣其相貌。

    或有就同教演通彼行相。

    是故即有破二三言。

    總陳則破三會。

    别明則破二會二。

    信解品中。

    聲聞自述己所經事。

    即能二三。

    未曾說汝等當得成佛。

    此對聲聞。

    故雲汝等。

    唯對菩薩。

    即囑累品。

    就同别教。

    正會二權。

    今章所說八證自開。

    玄記一雲。

    一乘三乘。

    有存泯。

    諸說不同。

    或聞唯破二乘。

    即謂唯約不定種性。

    或聞無二亦無三。

    即謂大乘實教亦破。

    或聞不破大乘。

    即謂大乘權教亦存。

    今釋有二位。

    一約事破二乘實滅。

    二約聲亦會大乘權教。

    大乘權教。

    許入寂二乘不成佛。

    故但深破二乘。

    即是破三。

    是故破二破三皆不相違(已上)此中異說舉其三類。

    初類即法相宗。

    以二乘回心。

    唯不定性。

    定性二乘。

    不許回心故。

    次類不許何宗。

    若天台宗。

    法花已前。

    初心菩薩。

    即是圓人。

    聞圓教法。

    即謂遍圓相隔。

    圓在遍外。

    法花之時。

    破此會此。

    解不相隔。

    悟偏即圓。

    即當此類。

    第三類者。

    亦未許之。

    若光宅師。

    四乘教中。

    唯破小乘教中。

    偏行六度菩薩。

    即當此類。

    若元曉師。

    言破三者。

    即破三乘别教菩薩。

    不破三乘通教菩薩。

    亦當此類。

    此三類宗。

    太□大滅。

    第二類義。

    是在太過剩。

    破實教大乘法故。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