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教章通路记卷第八

首頁
    是一事實餘二則非真。

    答或有說者。

    三皆非實。

    如前文說。

    而言一實二非真者。

    三中之一。

    與無三之一。

    俱是佛乘。

    通說是實。

    餘二不開。

    别言非實。

    由是義故。

    二文不違。

    我或有說者。

    唯二非實。

    如後文故。

    而說三乘皆方便者。

    于一實中。

    加二非實。

    合說為三。

    是三非實。

    如又手内實有一果。

    方便言三。

    三非是實。

    無三果故。

    老而論之。

    一果是實。

    二是非實。

    有一果故。

    如智度論雲。

    于一佛乘。

    開為三。

    如人分一鬥未。

    以為三聚。

    亦得言會三聚歸一。

    亦得言會二聚歸一。

    會三會二。

    猶是一義。

    不相違也。

    或有說者。

    前後二文。

    各有異。

    不可一會。

    所以然者。

    三乘之教。

    有其二種。

    一者别教。

    二通教。

    别教三乘。

    三皆非實。

    皆是方便。

    以彼教說三僧祇劫。

    唯修四度。

    百劫之中。

    修相好業。

    最後身中。

    修于定惠。

    菩提樹下。

    成無上覺。

    如是因果。

    以為佛乘。

    是故佛乘。

    亦是方便。

    若論通教所說三乘。

    佛乘是實。

    餘二非真。

    以彼教說于十地中。

    具修六度。

    萬行圓滿。

    緻薩婆若。

    此薩娑若果。

    不與三世合。

    如是因果。

    究竟真實。

    此為佛乘。

    豈是方便。

    是故當知。

    二文意異。

    我有方便力開示三乘法者。

    是顯别教所說三乘也。

    唯是一事實。

    餘二則非真者。

    對通教所說三乘。

    其餘諸文。

    皆作是通(已上)此中總舉二說。

    初有說者。

    是嘉祥大師意。

    法相師意亦爾。

    後有說者。

    即元曉大師自義。

    元曉立四種教。

    一三乘别教是小乘故。

    二空之中。

    别說生空故。

    二三乘通教。

    是大乘教。

    般若等中。

    通說二空故。

    三一乘分教。

    梵網經上等。

    四一乘滿教。

    是花嚴經。

    今此破三。

    破三會通。

    約初二教。

    顯其義理。

    即當玄說記所舉第三有說。

    以大乘權教亦存不破故。

    又當光宅意。

    彼師解無無三文。

    唯約小乘中三乘。

    如前所引文句中。

    光宅疏三雲。

    尚無二乘者。

    言尚無偏行六度菩薩乘。

    辟支佛乘何況有聲聞乘。

    故知唯是一佛(已上)此當文句所引第二有人義。

    文句舉光宅義未詳。

    所以前陳述三乘義。

    且明三論師義。

    法相師義。

    恐繁不陳。

    所言三車四車通文者。

    方便品雲。

    随其本性。

    以種種因緣。

    譬喻言辭。

    方便力故。

    而為說法(已上)此釋迦佛章也。

    上四佛章。

    及以餘處諸文。

    前後散說非一。

    難可具引。

    同品亦雲。

    諸有所作。

    常為一事。

    又之無有餘乘。

    唯一佛乘。

    同品偈雲。

    知第一□滅。

    以方便力故。

    □示種種道。

    其實為佛乘(已上)或雲種種。

    或雲餘乘。

    或二或三。

    不可偏取。

    是故随應通兩宗也。

     章五約教事深細下。

    第五教事深細一乘。

    于中為二。

    初标。

    二如經雲下。

    引證。

    問何故是名教事深細。

    言深細者。

    其相雲何。

    答折薪雲。

    謂教深而事細也。

    言教深者。

    下文雲以法花中。

    亦顯一乘故。

    言事細者。

    下文雲。

    其處随教。

    即染歸淨。

    探玄雲。

    處有粗有細。

    粗者劫火燒滅。

    細者常存。

    如經雲。

    天人見劫盡。

    我此土安穩等。

    若唯約三乘。

    靈山即化佛居處。

    若唯約一乘。

    即居。

    蓮花藏世界。

    今既即化土。

    以顯報土。

    正是即三以顯一。

    故屬同教也(已上)複古雲。

    粗者見劫壞。

    細而常安穩。

    粗為三乘。

    細為一乘(已上)以教深故。

    說事是細。

    若教是淺。

    說事即粗。

    三乘淺故。

    說事即粗故。

    三乘教。

    說此娑婆界。

    瓦礫荊棘。

    丘陵坑坎。

    即是化身所居穢土。

    今教深故。

    事細微妙。

    法花第六壽量品偈雲。

    自我得佛來。

    所經諸劫數。

    無量百千萬。

    億載阿僧祇。

    常說法教化。

    無數億衆生。

    令入于佛道。

    爾來無量劫(乃至)于阿僧祇劫。

    常在靈鹫山。

    及餘諸住處。

    衆生見劫盡。

    大火所燒時。

    我此土安穩。

    天人常充滿。

    園林諸堂閣。

    種種寶莊嚴。

    寶樹多花果。

    衆生所遊樂。

    諸天擊天鼓。

    常作衆伎樂。

    雨曼陀羅花。

    散佛及大衆。

    我淨土不毀。

    而衆見燒盡(乃至)壽命無數劫。

    久修業所得。

    汝等有智者。

    勿于此生疑。

    當斷令衣盡。

    佛語實不虛(已上)彼品具說釋迦久遠成道之事。

    未來長壽。

    複倍上數。

    是故從昔久成之始。

    住此靈山。

    受用淨土。

    法花論主。

    于壽量品。

    明三身菩提相。

    伽耶成道。

    是化身菩提。

    五百塵前。

    久遠成道。

    是報身菩提。

    六無四非。

    即法身菩薩。

    三身菩提。

    經文委悉。

    論說報佛菩提雲。

    二者報佛菩提。

    十地行滿足。

    得常涅槃證故。

    如經善男子我實成佛已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故(已上)即是實修實證。

    自受用身。

    理智冥合。

    無上菩提。

    故雲十地行滿足得常涅槃證。

    周遍法界。

    常住妙果。

    唯佛與佛。

    平等一相。

    十地菩提。

    機結緣相。

    會于自證上。

    現他受用最妙色身。

    随應即有十重舍那。

    如應為彼令受法樂。

    論雲。

    我淨土不毀。

    而衆見燒盡者。

    諸佛如來。

    真實淨土。

    第一義谛之所攝故(已上)此是自受用土。

    約自證菩提故。

    不動此身。

    不礙此土。

    随十地菩薩。

    現他受用身土。

    現化用故。

    事嚴繁重。

    天人充滿。

    衆生遊樂。

    諸天擊鼓。

    常作伎樂。

    堂閣嚴飾。

    衆寶莊挍寶樹花果。

    曼陀散佛。

    并說他受用身土之相也。

    十章有等言。

    此即等取彼品一具淨土之文。

    又等取餘經所說。

    此門非唯此經。

    若有深細之義。

    亦此門攝。

    問寶塔品時。

    三變淨土。

    是何門土。

    若此攝耶。

    答不爾彼是别事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