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教章通路记卷第三十八

首頁
    是方便。

    名之為行。

    非不退故。

    今此始教十信是位。

    以爾前行。

    為其方便。

    頓教離相。

    不立階位。

    圓教立位。

    全同終教。

     章十回向後别立四善根為加行位者。

    二明加行位。

    言十回向後别立四善根者。

    此中意說。

    資糧之位。

    順解脫分。

    乃至十回。

    修行滿足。

    然後欲入初地正位。

    而有别方便。

    即四善根。

    以是見道近方便故。

    是故此四善根。

    不可屬十回向。

    出回向位。

    然後為入初地見道。

    修此四法。

    故雲十回向後别立四善根。

    此即望後。

    是近方便故。

    不屬前十回向分。

    無異古昔法常師等。

    配對地前諸位成立立四善根法。

    不同增訴玄奘等師。

    言于第十回向後心。

    修四善根。

    問資糧見道遠方便行。

    此中既修十回向行。

    既望見道。

    有方便義。

    遠方便門。

    既是回向。

    其近方便。

    亦應回向。

    何故暖等。

    安回向外。

    答方便有遠近義不相開。

    涉。

    遠方便已竟。

    别修近方便。

    不可以近參雜遠中。

    故回向外。

    别立四善。

    問有何所憑。

    成立此義。

    答雖章文中别不引文。

    義意漸次。

    理必然故。

    況有經論。

    為無所據。

    唯識九雲。

    菩薩先于初無數劫。

    善備福。

    德。

    智慧資糧。

    順解脫分。

    既圓滿已。

    為入見道。

    住唯識性。

    後修加行。

    伏除二取(已上)既言順解脫分既圓滿已故。

    十回向亦圓滿已。

    四加行位。

    尤應彼後。

    由此文故。

    别立暖等。

    問此外何師。

    明别立義。

    答清涼師意。

    全同今章。

    大疏雖舉諸師所說。

    至自義者。

    不同餘師。

    十回向後。

    初地已前。

    别修暖等四種善根。

    為初地加行。

    鈔十四下。

    釋初地加行十心。

    十心未滿。

    唯在地前。

    十心已滿。

    即入初地。

    雖在地前。

    而非回向。

    出回向已。

    作初地門方便行故。

    厥十種心。

    未滿之中。

    有四善根。

    十回向會。

    無四善根。

    十地會初。

    雖有暖等。

    而在入心未滿之時。

    清涼大師。

    成立此義。

    故與章主别立義同。

    新羅芬皇寺玄隆法師。

    定聲聞菩薩四善根位中。

    陳菩薩位雲。

    若菩薩者。

    古來大德等。

    兩解不同。

    一解。

    十回向以後。

    初地已下。

    别有四善根。

    第一阿僧祇已後。

    一小劫内。

    欲入初地。

    别修四善根。

    故攝論雲。

    已過地前四位。

    别有暖行。

    又大智論雲。

    柔順忍。

    無生忍中間。

    有頂法。

    如聲聞法中。

    暖忍中間。

    有頂法也。

    解雲。

    十解等三位。

    名為柔順忍。

    初地菩薩。

    名為無生忍。

    此二忍中間。

    有頂法。

    為顯聲聞法中。

    與頂法相似故。

    疏說須法。

    不後暖等解法。

    問若爾何故華嚴經雲。

    十回向訖。

    即入初地。

    不說暖等四心。

    又地持論雲。

    解行清淨句後。

    即入初地。

    解雲。

    華嚴經中。

    在第十回向。

    合說地前諸位。

    皆為初地方便故。

    地持論雲。

    解行清淨者。

    初地已上。

    皆名解行地故。

    對法論雲。

    勝解行菩薩者。

    始從初發大菩提願。

    乃至未入極歡喜地。

    如十回向已後。

    别有四善根。

    初地二地中間。

    亦有别行故。

    十地論雲。

    具足初地行已。

    欲入第二地者。

    當生十種直心。

    即二地入分。

    迳一劫滿。

    最後刹那。

    始入二地。

    解雲。

    初地出分已後。

    迳一小劫滿。

    乃入二地。

    乃至法雲地亦爾。

    當知。

    第一劫已後。

    别小劫。

    入初地别方便。

    間若爾何故攝論等。

    唯說三十三劫。

    不說三十四法。

    解雲。

    二地勝進道一劫者。

    初地出分。

    合說不開。

    故唯說三十三劫。

    所以者何。

    初地一切法。

    皆為二地方便故。

    就十地論亦說别方便故。

    開為一劫也。

    一解。

    四善根。

    唯在地前四位。

    無别位地。

    謂暖者十解。

    頂者十行。

    忍在十回向。

    十回向最後一刹那。

    名為世第一法。

    問若爾攝論及大智度論。

    雲何會通。

    解雲。

    攝論雲已過四位者。

    通相為論。

    謂已過十信有暖。

    已過十解有頂。

    已過十行有忍。

    十回向最後刹那。

    名為世第一法。

    故雲已過四位。

    不說四善根皆過四位也□大智度論雲柔順忍。

    無生忍中間。

    有頂法者。

    十住已上。

    初地已下。

    皆名柔順忍。

    此暖等四善根。

    在二中間。

    故雲間也。

    不說皆過柔順忍末後也。

    今依唯識論。

    與初解同故。

    唯識論雲。

    菩薩先于初無數劫。

    善具福慧資糧。

    順解脫分。

    善圓滿已。

    為入見道。

    住唯識性。

    複修加行。

    伏除二取。

    謂暖。

    頂。

    忍。

    世第一法。

    此四總名修決擇分。

    順超真實決擇分故。

    又對法論雲。

    已過初阿僧祇劫。

    有暖等善根。

    問若已過地前四位。

    别有決擇分善者。

    當為初無數劫攝。

    為第二劫攝。

    若初無數劫攝者。

    何故論雲先于初無數劫。

    具善福慧圓滿已。

    若屬初無數劫者。

    不應說先。

    又何故對法論雲已過初阿僧祇劫有暖等善根。

    若屬第二無數劫者。

    璎珞經雲。

    已過三無數劫。

    一百劫中。

    修殊勝定。

    亦可屬佛地耶。

    解雲。

    兩解不同。

    一解屬第二無數劫。

    如論說。

    然經雲已過三無數劫修殊勝定者。

    雖過三劫。

    猶屬第三劫。

    所以者何。

    第三僧祇劫。

    猶在因地。

    決擇分善。

    亦屬第二劫。

    最後一百劫位中。

    在因地故。

    還屬第三劫。

    不屬他地。

    一解決擇分善屬初僧祇。

    然論雲已過阿僧祇劫者。

    在彼末後。

    故雲已過。

    未離初劫故。

    四善根位。

    猶入初僧祇。

    然欲顯初地别方便故。

    開為别劫(已上)此中二解。

    四善根位。

    地位分齊。

    引證會違。

    相狀可見。

    然其初解。

    同賢首義。

    得經論文。

    和會相違。

    意雖少異。

    義勢大途。

    彼此是同。

    又四善根位。

    初二僧祇。

    攝屬不屬。

    玄隆法師。

    作二解釋。

    分齊炳焉。

    玄隆法師。

    新羅國人。

    法門義解。

    多出數義。

    或有局新羅。

    或有通他國。

    四善根位。

    已出二解。

    若通唐朝。

    其初解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