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教章通路记卷第三

首頁
    不迥異餘宗耶。

    若通中間三教。

    臨門三車。

    豈是終頓耶。

    又若是花嚴一乘。

    何指法花白牛。

    若是法花一乘。

    豈得名為别教。

    今釋此義。

    略為二門。

    一引教正釋。

    二問答辨明。

    初中有二。

    一引當文。

    二引他文。

    初中此一乘者。

    是花嚴迥異之别。

    此門外三車。

    通中間三教。

    故下章中。

    三處明文。

    以深密法相為終教。

    何者如李唐三藏。

    深密等。

    三法輪中。

    後二是始終二教。

    故文雲。

    此三法輪。

    但攝小乘及三乘中始終二教。

    不攝别教一乘(此亦是将别教一乘。

    對法相宗三乘料揀。

    亦以三乘。

    通始終教)又雲。

    立教中。

    複指深密三法輪中。

    後二是始終二教。

    又決擇其意。

    第三門小始入終。

    亦雲後二為始終二教。

    如深密說者。

    是此上三說。

    正以法相宗第三時。

    為終教也。

    相宗正當三時教。

    知三車通終教也。

    況下同教中明文。

    以臨門三車是終頓二教。

    故文中以小乘在所引諸子中。

    臨門三車為能引因緻。

    問雲。

    雲何得知愚法二乘在所引中耶。

    答以彼愚法二乘。

    約大乘終教已去。

    并不名究竟出三界故。

    何以故。

    人執煩惱。

    未永斷故。

    但以能折伏而已。

    乃至結雲。

    是故當知。

    門外三車。

    不同愚法。

    釋曰。

    以始教許二乘斷證。

    所以出界。

    不在界内所引中也。

    若始教為能引。

    但引不定性人。

    定性趣寂。

    則在三界門内所引中也。

    既約終教已去許為能引。

    豈非三車通終頓二教也。

    又正立教中雲。

    中間三者有其三義。

    一或總為一。

    謂一三乘教也。

    以此皆為三人所得故。

    如上所引說。

    據此文。

    正指前能引三車共般若之義。

    亦以三車。

    總合中間三教也。

    此上引當文以證。

    二引他文者。

    大疏光宅四乘中。

    彼以三車為權。

    清涼辨違雲。

    若唯說法花為實。

    則抑諸般若及大乘了義之經。

    是知昔大亦有權實。

    法花但會昔權故。

    說三皆虛。

    指昔日不滞方便。

    故不會之。

    演義雲。

    抑昔大乘了義之經。

    皆成權故(此之不許昔大皆屬權亦是通中間三教之意)又南中諸師。

    以第二時。

    為空。

    第三時。

    為雙照空有(此當臨門三車)清涼辨違雲。

    若第二時。

    未顯常住實相。

    般若豈無常耶。

    涅槃亦說佛性。

    亦名般若。

    是知實相般若。

    則正因佛性等(此不許第二第三時一向是權)如上所引。

    并以三車。

    通中間三教。

    非為始終也。

    二問答辨明者。

    問若如所引。

    雖知三車通于三教。

    何故圭山。

    雲然此大乘與一乘異者。

    法相宗學人多不信之。

    故花嚴藏和尚。

    制五教義分齊。

    文中料揀大乘一乘。

    有十義差别。

    都引二十餘部經論。

    論證之。

    據此豈法相宗是終教頓教耶。

    答此文乃是乘攝中文。

    其中不曾言是始是終。

    況圭山乃是性相對論。

    今文乃是别教一乘。

    與三乘對說。

    若以法相宗。

    證今三車。

    為始教者。

    今明一乘應是終教。

    何得獨以法相宗。

    證此三車為始教。

    何不以彼一乘。

    證今一乘。

    為終教耶。

    況或固執法相宗。

    為始教者。

    此亦是吾宗大分一意。

    但不可堅守。

    何者若以意求。

    昔日三車。

    通乎二義。

    如上引破光宅之文。

    并破南中二三時義。

    則昔三乘。

    通乎權實。

    若辨光宅等。

    順則許昔三是權故。

    雲若未依昔顯說一切具有如來知見。

    根敗之種。

    今并說成。

    則今昔有異。

    演義雲。

    昔日大乘。

    亦說如來藏性涅槃法身真常之理。

    未曾顯說一切衆生皆具如來知見。

    則一乘三乘。

    昔權今實。

    又雲。

    昔日實體。

    不足皆屬法花(此即許昔三。

    為始教。

    已此中許意。

    非昔無實。

    但實體不足。

    由将法花一向實。

    故大分以昔三。

    是權始教義也)又南中諸師。

    辨順中雲。

    若約大分。

    猶有理在(此亦許二三時為權。

    當始教義)故清涼破南中五時而圭山用南中五時者。

    正取清涼辨順中大分之意也。

    如上等文。

    則昔日大乘。

    通有一義故。

    諸祖或雲是始。

    或雲通實。

    随說皆得須。

    善得文意。

    不可局執。

    今文乃是通相之義。

    故當中間三教也。

    又問三車通意。

    雖以辨明法花白牛。

    安是别教耶。

    答露地白牛。

    揀三是别教。

    會三是同教。

    但教有同别之二乘。

    唯露地白牛故。

    上文于一乘教義分齊。

    開為同别二門。

    正如一心二門。

    二門不同。

    心唯一也。

    所以教義攝益中。

    以白牛自有教義。

    則是别教。

    唯指花嚴。

    若三車為教。

    一乘為義。

    則唯法花。

    若門外三車。

    說之為教。

    得出為義。

    則通餘經。

    則法花已前。

    諸大乘經也。

    此之三義亦證之。

    唯有一乘而有二教。

    若自具教義。

    則屬于别。

    三一合說。

    則屬于同。

    又證知三乘。

    是法花前諸經。

    豈不通中間三教耶。

    又近人多以三車為始。

    又多疑法花一乘是别故。

    緻繁文辨拆。

    願真罪你屢也(已上彼文)此中二門。

    文義委悉。

    三乘是通始終頓三。

    一乘即是圓中别教。

    義理極成。

    不可異端。

    複古記雲。

    别教一乘别于三乘者。

    至相曰。

    依法花經。

    約界分體相。

    方便究竟不同故。

    探玄雲。

    或開為二。

    謂一乘三乘。

    前諸經中。

    雖有存三泯二不同。

    然皆通三乘趣入。

    故名三乘教。

    後一直顯本法。

    不通二乘。

    故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