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大寺沙門凝然述
自下第二融本末。
于中分二。
初牒章。
二釋相。
今初。
融本末者。
義苑雲。
一乘為本。
三乘為末(已上)複古雲。
本末則同教所攝。
一三乘等。
融通無二也(已上)本末之義總陳。
雖然末乘之中。
亦有本乘。
七種一乘即是。
根本二乘之中。
初是一乘三乘二乘。
其一乘者。
即是本也。
三乘三義。
初門三乘。
其中一乘。
即是本也。
四乘三義。
初二皆一。
即是本也。
五乘三種。
即初五之中。
一乘是即本也。
無量乘中。
初是本也。
諸乘之中。
六種皆是一乘是本。
如是重重。
即是融會如是本末。
章此同教諸乘等下。
二釋相。
亦二。
初略辨分門。
二一泯下。
廣陳顯相。
今初。
言此同教諸乘等會融無二等者。
折薪雲。
本即一乘。
末即三乘小乘。
若上三乘中。
雲顯法本末。
即三乘通本末。
今并是末。
此等本末。
以法界融之。
方得本末無二。
據三寶章中出通收所以雲。
以本融末。
圓融無二相故。
稱方便故。
同一法界故。
彼雲圓融無二。
同今會融無二。
彼雲同一法界。
正同今文。
彼是同教所以。
今豈得非。
故今由同一法界有二門故。
方得上分諸乘。
三之與一。
成合為一。
或分為二三等。
皆得自在也(已上)複古雲。
此同教者。
指分諸乘中。
或三或一。
權實礙。
角立互成。
而總名一乘者。
良由應法界。
而有二門。
有二門故。
兩宗并立。
應法界故。
三一無礙。
皆入此門。
故吾祖曰。
或亦通收。
以本末圓融無二相故。
攝方便故。
同一法界故。
人天所得。
亦在其中。
又曰。
若攝方便。
如前諸教。
并在此中。
是故同教一乘。
先分引諸乘。
後明融本末也。
易簡。
折薪。
将同法界。
作同救得名所以者誤也。
如祖師曰。
此文在三乘。
亦得一乘用。
何以故。
由此觀法。
一切處用。
應法界故。
又此文在一乘及三乘。
餘宗不具顯。
若無盡究竟。
唯一乘。
何以故。
以應法界故。
若從文相别。
則是三乘。
當知此說差别三乘。
得入一乘。
所以也。
如雲文在三乘。
義通一乘何以故。
以應法界故等。
又雲。
此文在三乘。
義通一乘。
用由同法界故。
又雲。
此文在三乘。
一乘方究竟。
何以故。
稱法界故。
又雲。
諸義差别不同。
皆是同教一乘義也。
何以故。
為成普法故。
普法所成故。
義甚分明。
同教之名。
但由三一共耳(已上)問别教該攝本來不異與同教。
會歸會融無二。
有何差别答前别教中。
一切諸乘。
本來即是一乘法門。
不見三乘五乘等法。
今同教中。
三一和合。
成同教義。
以能共一。
會所共法。
即成一乘本來無二。
是其差别。
章一泯權歸實門下。
二廣陳顯相。
亦二。
初示義。
二作句。
初中亦二。
初正釋。
二問答。
初中亦二。
初明權實。
二顯無礙。
今初。
一泯權歸實門等者。
複古雲。
泯權等者。
則三已而一顯。
故唯一乘。
攬實成權。
則一隐而三存。
以别機不見普法。
唯見三乘也。
别教唯有初門。
三乘獨有後門同教具斯二門。
該攝中。
指一即于三。
雲如同教說者。
義見于此(已上)折薪雲。
則三乘教等者。
等取小乘人天也(已上)泯權者。
舍所起之權。
不作權慮。
契法理故。
法體爾故歸實者。
攬實為權故。
于權見實。
此權即實。
實外無餘。
如是解悟。
名之歸實。
契本法故。
如實見故。
攬實者。
既一乘外無别餘事。
一切唯一。
總該萬法。
自非取一。
三乘難成。
故欲成三。
如攬一也。
于一佛乘。
即是其相。
成權者。
為三乘機。
既攬一乘故随機宜成三乘法。
分别說三。
即是其事。
章初即不壞權下。
二顯無礙。
複古。
初則下。
由有四句不待壞等故。
故即一而不礙三也。
後則下譬。
猶泯總成别。
不動總也。
是故即權而不礙一。
體無二者。
吾祖曰。
分非圓外分。
分圓以成分。
圓非分外圓。
攬分以成圓。
是即分内之圓。
圓内之分也。
水動故成波。
澄故為水。
何二之有哉(已上)三乘即一。
源由攬一乘。
一乘即三。
基由不壞。
三不壞三而一者。
由實智之功。
不異實而三者。
在權智之力一法托三機。
示現三乘。
三教托一機。
顯示一乘。
三一互融。
三一宛然。
即是一味法界德用。
章問若爾二門下。
二問答。
亦二。
初問。
次答。
今初。
言若爾二門俱齊等者。
上明權實融通之相雖實即權。
雖權即實。
權實難分。
不一邊故。
義似相濫。
故緻此問。
複古雲。
初問俱齊三一俱融。
體無二故(已上)釋問意也。
章答義門别故下。
二答。
亦三。
初直答。
二征釋。
三結成。
今初。
言義門别等者。
義苑雲。
義門異故者。
定其義宗。
不乖權實。
理遍通故者。
出其由緻。
無違融攝(已上)複古雲。
以義從門。
則權實常在。
法界理圓。
其體不二(已上)三一權實。
不二而二。
理義同别。
常恒具足。
章何者謂權起下。
二從釋。
何者是征。
謂下即釋。
折薪雲何者下征。
意雲。
理既遍通。
義門何以異耶。
謂權下。
正明異相。
權攬實等者。
如彼必攬水而不失于水。
亦如妄如攬真而不失于真。
實現未必藉權等者。
如水未必一向藉波。
有靜水故。
即波泯也。
亦同真現未必一向藉于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