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教章通路记卷第一

首頁
    。

    受具之時。

    奉請大師。

    為尊證師。

    于時大師齡六十六也。

    大唐第六主。

    玄宗皇帝。

    先天元年。

    歲次壬子。

    賢首入滅。

    春秋七十。

    當日本國人王第四十三代。

    元明天皇禦宇壬子歲也。

    賢首大師一期行業。

    興法濟物。

    不可勝計。

    前後講新舊花嚴經三十餘遍。

    大經及諸經論。

    制章撰疏。

    其數極多。

    探玄記二十卷。

    是為大部。

    造花嚴宗中。

    雜要義料。

    廣略三十餘本。

    造諸經論疏十有餘本。

    今日本國所流傳者。

    探玄記二十卷。

    五教章三卷。

    旨歸一卷。

    綱目一卷。

    花嚴問答二卷。

    花嚴三昧章一卷(亦名發菩提心章)花嚴雜章一卷。

    義海百門一卷(亦名法界義海)遊心法界記一卷。

    法界還源觀一卷。

    花嚴策林一卷。

    關脈一卷。

    花嚴三寶禮一卷。

    金師子章一卷。

    花藏世界觀一卷。

    普賢觀行法門一卷。

    花嚴傳五卷。

    纂靈記五卷(本是賢首所撰。

    于後靜法作之)此是并就花嚴撰之。

    又梵網戒本疏三卷。

    心經疏一卷。

    密嚴疏四卷。

    楞伽心玄記一卷。

    起信論疏二卷。

    同論别記一卷。

    法界無差别論疏一卷。

    十二門論疏一卷。

    此并就餘經論撰之。

    自餘諸文。

    舊經翻梵語一卷。

    新經梵語一卷。

    三寶對辨懸談一卷。

    新經略疏十二卷。

    花嚴贊禮一卷等。

    并逸不行。

    或留唐朝不傳日域。

    或高麗等流傳盛學。

    賢首大師。

    則天皇後治世。

    嘉運大弘佛宗。

    昌興一乘。

    帝乃谥号賢首大師。

    一朝國師。

    四海導首。

    是大唐花嚴宗第三祖師。

    花嚴大經。

    新舊義門。

    唯以大師解釋為本。

    後代花嚴。

    并從此疏。

    凡立宗義必依祖承。

    今花嚴宗。

    立祖有二。

    一古來立五祖。

    謂帝心尊者。

    雲花尊者。

    賢首菩薩。

    清涼大師。

    圭山大師也。

    此是始祖自唐而取。

    二宋朝淨源。

    奉诏建立七祖。

    唐五祖上。

    取馬鳴龍樹。

    以為初二。

    此之二義。

    唐土人師。

    判斷成立。

    以為楷模。

    日本古德。

    未必楷定。

    今立十祖。

    以為大準。

    夫法界身雲毗盧遮那如來者。

    是開法大師。

    一乘教主也。

    海會上首四依菩薩。

    以為傳法弘教祖師。

    謂普賢菩薩。

    文殊師利菩薩。

    馬鳴菩薩。

    龍樹菩薩。

    世親菩薩。

    帝心尊者。

    雲花尊者。

    賢首菩薩。

    清涼大師。

    圭山大師也。

    大日本國興隆花嚴。

    朗辨僧正以為始祖。

    最初講弘。

    新羅學生。

    審祥禅師。

    專有其功。

    自爾已來。

    于今不絕。

    此等由來。

    具如别明。

    諸祖雖多。

    獨立賢首尊者。

    為宗家焉。

    研究判斷。

    成立辨明。

    究幽盡理。

    事在茲故。

    舉世号為香象大師。

    日本智憬大德雲。

    新羅元曉法師。

    飛龍之化。

    贊于青丘。

    故字香象。

    傳記如斯。

    見者知之(已上彼師起信唯識同異章文)真影銘雲。

    一朝由茲駕以香象(已上)今推此事。

    唐土諸文。

    無立此名新羅日本。

    立香象稱。

    此乃由駕乘德。

    顯法化儀故也。

     所言撰者。

    元照師雲。

    撰即訓述。

    示其謙也(已上清緣記一上文)此約大途。

    兼通為言。

    若細言之。

    撰述有别。

    元照亦雲。

    撰謂采觚染翰。

    诠次成章。

    述謂謙己推他。

    相備舊轍(已上資持記文)此是所謂其差别也。

    今約通相。

    撰即述也。

    是故宋本即雲述也。

    義苑疏雲。

    教傳至道。

    諸聖同途。

    先覺後賢。

    一門遊趣。

    故稱曰述。

    演義雲。

    傳古非作。

    又雲。

    作者曰聖。

    述者曰明。

    明聖者述作之謂。

    此乃謙之謂欤(已上)撰既即述故。

    以述字義理。

    可知撰之義也。

    若别釋之。

    遠效諸聖。

    親承師授。

    布列成次。

    诠表作章。

    自謙推他。

    專修舊轍。

    故曰撰也。

     章建立一乘。

    一下二本文。

    此中分二。

    初預列章門。

    二正入本文。

    今初。

    此之十門次第有由。

    教主毗盧遮那如來。

    海印定中。

    頓說圓經。

    顯彰一乘中正之道。

    今陳此旨故有初門。

    雖明餘乘。

    意在立一。

    或本立建立乘無一之言。

    壽靈所覽。

    即依此本。

    古來流行章本多爾。

    指事解雲。

    初依海印三昧。

    建立諸乘差别。

    乘為本故。

    是故初有建立乘門(已上)意雲。

    此門總明三一等乘。

    非謂唯局欲明一乘。

    是故标章言建立乘。

    不言一乘。

    或本雲建立一乘。

    宋朝章本。

    其言皆爾。

    具雲建立一乘。

    不言建立乘也。

    此土古德鈔雲。

    言建立一乘者。

    有本無一字。

    然準下釋。

    有一字勝也。

    下文雖釋二三乘等。

    而随本意故名建立一乘(已上)義苑雲。

    将欲遂機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