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善根。
悉得十地諸力莊嚴。
具足三昧。
皆悉成就衆生界等善身口意業。
滅一切障。
皆得清淨見。
百千萬億那由他佛刹。
微塵數七寶蓮等乃至猶未能見離垢三昧之少分也等雲雲。
疏雲。
離垢三昧有二位。
一約因緣如第十法雲地菩薩所得。
離自二障微細垢故。
二約果初。
如此文。
又雲。
以是普賢諸位。
相攝大善巧法。
是創得出地獄已。
聞此普法。
即得十地。
明與三乘漸次教不同也。
又雲。
謂雖得十地因滿。
簡不同果故。
雲猶未能等也。
又雲。
此等衆生。
悉先修善。
明宿有見聞一乘。
修普賢善根。
故喻中。
如在欲界已得初禅。
身雖未轉。
而得彼天樂如是衆生。
過此光明。
頓得十地。
身猶未轉。
全本身肉眼。
而得普眼。
是法力故。
問諸天等。
昔在何位。
見聞一乘。
退堕地獄。
答雖未見正文。
準聖教道理。
從愚位。
乃至十信位。
見聞一乘。
修普賢善。
遇惡因緣。
退堕地獄。
令以種善根故。
遇善知識故。
盧舍那佛威神力故。
于地獄命終。
生天上。
聞無妙音。
除滅業障。
聞普賢法。
入信滿位。
諸位相攝。
得十地位。
此約普門。
得如是耳。
若約别門。
不得爾也(妄說雲雲。
非述破例)問此諸天子。
現身成佛。
答孔目第四卷雲。
一依世界性等。
十世界身輪王身。
現身成佛。
如普莊嚴童子等。
二者依天子勝身。
從三惡道出。
生兜率天。
現身成佛。
三者依閻浮提勝功德身。
如善财等。
現身究竟普賢之位。
後生即見佛。
四者依法花經。
就女之身。
南方成佛義。
當留惑之身。
疾得成佛故(已上彼文)靈大德意。
兜率天子。
到信滿心。
依圓融門。
得第十地。
行布不爾。
居信滿心。
若依圓融。
應得佛果。
言初發心時便成正覺故。
何唯第十地而已載。
折薪雲。
小相品者。
即唐經随好光明功德品。
以十身相好品。
為大相故。
以随好為小相也。
彼經說地獄天子。
三重頓圓十地。
如經雲。
彼世界中。
地獄衆生。
遇斯光明。
衆苦休息。
得十種清淨眼。
六根皆經。
乃至天谷告雲。
諸天子。
汝以不放逸。
于如來所。
種諸善根。
往昔親近衆善知識。
毗盧遮那大威神力。
于彼命終。
來生。
注雲遇光息苦。
獲十眼等。
即是出世身。
往昔親近知識等。
是先于一乘。
已成解行也。
清涼釋雲。
心不放逸。
顯曾修行。
種諸善根。
通見聞等(粗雲)乃至諸天子。
聞天谷說法。
得十地身(即出世身上證彼也。
已上粗注彼文)此亦于獄。
獲十眼等。
即為出世解行之身。
全同義苑釋也。
集成雲。
先于一乘已成解行者。
随好品。
天谷發音。
而告之言。
諸天子。
汝以心不放逸。
于如來所。
種諸善根。
往昔親近衆善知識。
疏雲。
示宿因。
心不放逸。
顯曾修行。
于如來所種諸善根。
通見聞等。
親近知識。
必曾聞法。
成金剛種。
後于出世身上證彼法者。
彼又雲。
爾時諸天子。
聞說普賢廣大回向故。
便得十地。
獲諸力莊嚴三昧等(已上)此故不言堕獄立身。
是出世身。
餘同義苑折薪兩記。
複古記意。
雖不分明。
大與集成記主意同。
指事雖是分明。
不配解行出世。
而意天上為出世身。
舍此身上。
得信滿位。
界内即通見聞解行。
别教一乘。
三生得果。
一見聞生。
二解行生。
三證入生。
于此三位。
究竟成佛故。
今約此以明證益。
中下二卷。
粗陳其相。
至彼文處。
可具陳述。
章三或通攝二機下。
三通攝二機。
亦二。
初标分。
二若先以三乘下。
随釋。
亦二。
初同教相益。
二别教攝益。
今初。
若先以三乘引出後令得一乘等者。
義苑雲。
若乃三乘先攝。
同遊解脫之門。
後趣一乘。
齊證圓融之境。
者。
則三資一。
一尊三乘。
故雲三一和合。
故屬同教。
此是一乘同體。
參具德故。
若不爾者。
何異前說。
故。
學者應思(已上)前三後一。
三一和合。
與前同教。
其相全同。
然其入義。
與前是别。
前是常途同教之事。
此是直見體德無盡。
天絕三乘之域。
深入溶融之宮。
是名曰一乘同教。
折薪雲。
若先以下。
清涼雲。
三乘之人。
以佛教門。
出三界苦。
謂為究意。
不能索車(即界内機得出世益也)已被陶練。
一乘機發。
宜機扣聖。
義言索耳。
佛知機熟。
靈山集會。
為說法花等(即校界外機。
得出出世益也)故名二機成二益耳(已上)言謂為究竟者。
三乘行人。
出離三界。
獲自乘果。
各謂極處。
保執自果。
不能移轉。
言不能索車者。
索車之時。
以彼應悟一乘之器。
已純熟故。
由索車故。
即與三外大白牛車。
今既保執。
以為究竟。
是故不能勝進移轉趣向。
請索乞索三車。
似是未出三乘之果。
即索其果。
然得三乘自教之果。
已在争出大宅之時。
而索三車者。
一機純熟。
堪入實事圓滿乘時。
即謂已前三果實否。
疑情發言。
前所許與三乘各果。
何故非實。
是在何處。
其果實有可各賜與。
此即疑彼三果非實。
名為索車。
由索車故。
即授一乘。
機索言索。
所以成立。
蒙調誘已。
堪受一實。
故言機索。
身子懷疑。
三請不止。
故雲言索。
由此二索。
親說一乘。
乃至與記。
契佛本意。
名為得車。
問此段既雲通攝二機令得二益。
故義苑雲。
通攝二機者。
謂界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