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知。
南宗初弘成實。
後尚三論。
近代相傳。
以天台義。
指為南宗者非也。
自是山門一家相承。
是故難則南北俱破。
取則南北俱存。
今時言此宗者。
謂俱舍唯識。
南方近代。
亦無遍弘。
其中諸師。
所用義意。
若憑三論。
則應判南宗。
若今師所用。
毗昙·成實。
及三論等。
大小諸經。
随義引用。
不論南北(已上)南北二方。
古來弘教。
諸師意緻。
大途如此。
然嚴法師。
宗愛法師。
惠是法師。
柔法師。
次法師。
惠觀法師。
智藏法師。
雲法師等。
并是南北之法匠也。
南北之中。
如此等師。
通立三教。
一者頓教。
即花嚴經。
二者漸教。
始自鹿苑。
終至涅槃。
次第誘引。
先小後大化儀是也。
三不定教。
是于漸教化儀之中。
别有一機。
佛為彼說。
如勝鬘經。
金光明等。
非是頓攝。
雖非頓攝。
而明佛性常住甚深之理。
是名偏方不定教也。
演義鈔二下雲。
言偏方者。
謂大體而言。
漸中先小後大。
而不妨說小之時。
亦有說大。
如人十年弘律。
不妨私房時說大乘。
故曰偏方不定(已上)南中諸師。
共用此三。
以共用故。
無别異立。
而于漸教開合漸次。
總有三家。
三家各立。
互诤是非。
名之南三。
謂一者虎丘山岌法師。
漸中分三。
一十二年前。
名有相教。
二十二年後。
名無相教。
三最後涅槃。
名常住教。
是謂漸中三時化儀。
二者宗愛法師。
漸中分四謂有相教。
無相教。
同歸教。
常住教也。
同歸教者。
法花經也。
前無相中。
開出此一。
三者定林寺柔法師。
次法師。
及道場寺惠觀法師。
并于漸教中。
開為五時。
謂有相·無相·抑揚·同歸·常住教也。
宗愛無相。
開維摩等。
名抑揚教。
故成五時。
莊嚴寺惠旻法師。
用宗愛四時教。
開善寺智藏法師。
及光宅寺法雲法師。
同用柔次惠觀所立五時教也。
是故三大法師。
承用餘師所立教相。
有此差别。
而三種教。
諸師共許。
不簡三時四時五時。
無不舉世師承共用。
今光宅師。
總用頓漸不定三教。
别用漸中五時判法。
聖德太子。
所立義途。
皆依光宅。
為其本義。
判教攝法。
行相皆爾。
太子勝鬘疏别本雲。
此經乃是。
應适時宜偏方獨說。
非是五時次第之教也(已上)斯即全依光宅意故。
光宅法花疏中。
明權實二智等。
具約五時諸教判之。
太子疏中。
依用皆爾。
今四乘教。
依法花經會得。
悟機根一途次第。
作此判斷。
以法花意。
誘鹿苑聲聞等。
辨大乘中初心菩薩。
滞三乘之者。
以空破有。
抑小揚大。
然後令入一乘實道。
以此為宗。
約此一門。
爾前三乘。
為三乘教。
法花一乘。
為一乘教。
是故總合。
成四乘教。
事儀必然。
義理極成。
此約化義。
成此次第。
問。
光宅法花疏中。
何所正明四乘教。
答。
光宅疏中。
無有别處立四乘教攝判諸教。
唯明三車四車權實。
此即任運成四乘教。
彼疏章緻。
立教唯必然。
光宅大師。
常講法花。
啻暗開講。
無有筆錄。
門人于後。
繕集成疏。
即如天台諸章疏等。
既得師意。
叙之疏中。
彼疏第四雲。
三種實車。
即是羊鹿牛車。
即譬昔日阿羅漢·辟支佛·大力菩薩·三無學人究竟果。
珍寶大車。
平等一種。
無三種差别。
即譬今日法花經中。
為衆生受記。
同得佛果。
且自長者。
昔在門内許時。
門外三車。
賜諸子令避門内之苦。
出門外得車故示。
既出門外。
不見有車。
是故就父求索。
何關索大車(已上)此明索車之處。
破有人言索大白牛車義也。
彼疏釋經言如此種種羊車鹿車牛車今在門外可以遊戲雲。
明長者示諸子三車處。
内合示三乘人果處。
三車既在門外。
然三乘人。
盡無生智。
在三界外。
若同殘三界正使煩惱挂出三界外。
證挂無生智。
故言示三車處也(已上)又釋經各賜諸子等一大車雲。
即譬上方便品中第八。
于諸菩薩中正直舍方便但說無上道。
明如來為三乘人說法花。
乃至初言各賜諸子等。
此一句。
先開長者心平等京門。
圓合明如來今日平等。
為三乘人。
說大乘經。
令同得圓極妙果也。
次言一大車。
此三字。
即是第二所賜物章門。
同用圓極妙果。
與今時衆也(已上)此等文中。
三車。
大白牛車。
三乘。
一乘。
總通合數。
成四乘教。
是故賢首·靜法·清涼并以光宅。
為四教師。
非唯此文。
彼疏文多。
故探玄記。
叙光宅師四教已雲。
是釋如彼法花疏中(已上)指此八卷疏也。
問。
光宅師意。
三乘菩薩。
為取小乘教中菩薩。
大乘教中菩薩乘耶。
答。
彼方便品疏。
釋尚無二乘何況有三雲。
尚無二乘者。
言尚無遍行六度菩薩乘。
辟支佛乘。
何況有聲聞乘。
故知唯是一佛乘(已上)偏行六度菩薩者。
是小乘教中。
所說菩薩也。
同疏四雲。
阿羅漢。
辟支佛。
大力菩薩。
殘正使已挂(已上)此舉三乘。
無舉究竟人也。
既言大力菩薩。
此是大乘權教菩薩。
探玄光宅教中。
明三車俱不得。
以不上故。
亦三皆索。
故菩薩亦索車已雲。
故知是權。
同羊鹿也。
以是大乘中權教方便說故(已上)章主得光宅意。
判言大中權教。
即同光宅大力菩薩。
明知。
法花不會爾前實大乘教。
以爾前實教不滞方便故。
大同清涼。
得光宅意。
又玄記權大言。
不可言唯大。
彼疏亦舉小菩薩故。
是故總通二類菩薩。
同問。
章餘義同上辨者。
是何等義。
答。
權實差别中。
三權一實文。
破執立正。
所成相狀。
後此意同。
故指同上。
問。
上權實門。
令入别教。
為彼門意。
此義雲何。
答。
光宅宗意。
唯會三權。
歸入法花一乘而已。
宗義不同。
不關花嚴。
問。
賢首大師。
愚法二乘。
不出三界。
三車不攝。
光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