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严五教章深意钞卷第十

首頁
    樂判解行。

    以來後佛土判證果海。

    更無擇散亂粗動心。

    何強簡信心厚薄。

    何況經說雲。

    若有諸衆生。

    未發菩提心。

    一得聞佛名。

    決定□□(雲雲)加之都率天子。

    出地獄生都率天。

    一生一身上極解行□定知地獄生前。

    備見聞之位也。

    是則一見聞花嚴法花等經。

    成見聞位。

    成金剛種子也。

    依之第三生至離垢三昧前也。

    又善财童子一生一身上已極解行位。

    此等皆依花嚴等聞經功德也。

    故于娑婆世界分段血肉之身上。

    備見聞功德。

    何為難耶依此等心。

    更極樂往生不難也。

    彼入法界品中說雲。

    又複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刹那。

    一切諸根悉皆散壞。

    一切親屬悉皆舍離○輔相大衆宮城内外○如是一切無複相随。

    唯此願王不相舍離于一切時引導其前。

    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到已即見阿彌陀佛。

    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等。

    此諸菩薩色相端嚴功德具足。

    所共圍繞等(雲雲)一代聖教中。

    此經文殊勝也。

    願求往生之輩。

    甯不備座右乎。

    又同卷偈頌雲。

    願我臨命終時等(文)能能可暗誦也。

    但香象大師雖未見此文。

    經未來盡釋。

    定察此文欤。

    是普賢後身故也。

    加之圓宗付法弟子清涼山大師。

    依此等文。

    疏中解釋雲。

    不生花藏而生極樂。

    略有四意一有緣力故。

    二是便衆生歸憑情一故。

    三不離花藏故。

    四即本師故(雲雲)今此四故中。

    四即本師故之所以者。

    勘楞伽經雲。

    十方諸刹土衆生。

    菩薩中所有法報佛身及變化。

    皆從無量壽極樂界中出(雲雲)爰知三世十方諸佛。

    皆以阿彌陀為本師也。

    已有如此之機緣。

    大師豈釋薄地凡夫不許順次往生乎。

    真言教中又有此心也。

    但至孔目釋者。

    安養都率相對分别。

    界内界外雲時。

    西方異界都率同界也釋也。

    探玄深志。

    為今此界衆生往生極樂也。

    所以見入法界品文。

    彌勒極樂常随菩薩也。

    如上引成。

    若爾遂都率往生之日。

    同可預極樂往生也。

    彼如龍樹贊歎偈雲。

    系念一花一天子。

    亦得往生如意殿(雲雲)是又如此以念彌勒菩薩。

    可備極樂往生正因也。

    況彌勒菩薩十方諸佛長子也。

    花嚴經前後文所見也。

    故經偈雲。

    此是大悲清淨智。

    利益世界慈氏尊。

    灌頂地中佛長子。

    随順恩惟入佛境(雲雲)若爾西方行者國。

    定可稱念彌勒菩薩也私雲。

    至相寺大師決定遂極樂往生。

    見彼傳文故勸都率之文。

    如上會釋欤。

    又彌勒一切諸佛長子文。

    廣有花嚴。

    可勘見也。

    又觀經等有九品階差等。

    又智論雲。

    阿彌阿國有嚴淨不嚴淨世界(雲雲)故通報化二土。

    不擇凡夫異生。

    無疑耳。

     問。

    章。

    一國土海圓融自在當不可說(雲雲)爾者此義何□成耶。

    答。

    章釋此義。

    若寄此顯示。

    如第二會初說(雲雲)。

    問。

    國土海不可說義者。

    花嚴一宗難義也。

    于第二會寄緣說十之文。

    說不說義可成立也。

    答。

    實因分可說之文。

    果海不談之義。

    廣勘花嚴一經之說。

    引十地論等之文。

    可述大師所釋之旨也。

    先天親十地論中雲。

    前言十地義。

    如是不可說。

    聞今我但說一分。

    此言何義。

    是地所攝有二種。

    一因分說者。

    謂解釋一分者。

    是因分于果分為一分故。

    言我但說一分(文)探玄記中釋此文有二段釋。

    一此十地有二分。

    一就實十地。

    唯佛所知佛所行。

    名為果分。

    故論雲。

    佛所行雲佛境界。

    雲不可議佛法也。

    又如鳥迹如所依太虛為果海等也。

    二随相十地。

    菩薩所知菩薩所行。

    名為因分。

    是則果分言絕。

    當不可說。

    因分約機。

    是即可說也。

    此義通一部經中大意也。

    言十地有二分。

    一妙智正證十地。

    智如境故。

    離言相故名果分。

    則不可說也。

    如彼鳥迹同于虛空不可說也。

    二方便寄法十地。

    如下文初二三地相同世間等也。

    令衆因此表解地義故名因分。

    如空中迹約鳥說異名。

    名為因分。

    同空無别。

    名為果分。

    一迹通二故。

    名二分故。

    有說不說(取意抄之)是以因果二分者。

    偏佛智所了名果分。

    因人所知所了名因分也。

    次至雲如第二會說者。

    又舉經前後文。

    舉大師三重釋成立也。

    先第二會經時。

    諸菩薩作是思惟。

    若世尊見愍我等。

    願随所案。

    開示佛刹住佛刹莊嚴佛法性佛刹清淨佛所說法佛刹體性佛威德佛刹成就佛刹大菩提(文)次文殊答此諸菩薩問雲。

    此諸菩薩甚為希有。

    諸佛子。

    佛國土不可思議。

    佛住佛刹莊嚴佛法性佛刹清淨佛說法佛出現佛刹成就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皆不可思議。

    何以故。

    諸佛子。

    十方世界一切諸佛知諸衆生樂欲不同。

    随其所應。

    說法調伏。

    如是乃至等法界虛空界。

    諸佛子。

    如來于此娑婆世界諸四天下。

    種種身種種色相種種修短種種壽量種種處所種種諸根種種生處種種諸花種種觀察。

    令諸衆生各别知見(文)所以諸菩薩問佛果十種之功德。

    文殊舉十種佛果功德耶。

    答。

    皆不可思議。

    了宣其不思議故。

    舉所度衆生妄情。

    以種種身等十方益之。

    是則于一味法界。

    問内證果海。

    以所化衆生種種身等十身益之也。

    然則能随土海超思議境界故。

    以所随機緣顯之也。

    即是第二會機緣說十心也。

    故探玄記第四雲。

    不思議者。

    此中大意。

    于一味法界義分為二。

    一能随之土海。

    二所随之機緣。

    此二無二通融無礙。

    若以緣從體。

    即當相圓融無别。

    可别言說不及也。

    若以體從緣。

    即後印成差别緣起。

    約此殊形緣起。

    反顯土體絕緣之義。

    此則言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