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和表現這個變化在人心上所生的影響,本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總會所組織由新近逝世的王禮錫先生所領導的作家戰地訪問團,和我們這裡所組織的戰地文藝工作團,或者都不免于時間太短促的缺點。
但就是這樣,這個工作已有了很大的意義,收了相當的成果。
近的例子:《文藝戰線》上的不少創作,都是由參加了工作團的同志供給的。
這個工作值得繼續去做,更多方面去開展。
除了訪問團工作團這種方式之外,作家與戰争還可以有更固定一點的聯系的方式。
一方面派遣作家到前線較長期的去實際工作,另一方面在前方的實際工作人員特别如政治工作人員中間發現作家,以他們為通信員建立起一個廣大的戰地通信網,“文協”就是這個通信總站。
和他們建立一定的經常的正式關系,他們定期的供給通信,稿件,後方給他們一切出版上物質上的便利;對于可信賴的作家,可以實行特約的辦法;甚至由出版機關,預付一定的稿費給他,限定他一定時期交稿,有計劃有組織的去規劃戰時作品的活動,這是一個重要的工作,我希望“文協”負擔起這個責任來。
上面說的在實際工作人員中發現作家,這個工作也是極重要的。
戰争孕育着新的作家,他們正在豐富的實際生活中貯藏着豐富的藝術形象。
他們在創作上也許還沒有成熟,或者成熟了沒有機會露面。
一般的,他們具有往往為既成作家所缺少的新的生活經驗,年青的熱情,強烈的創作欲,而且缺點是技術上不夠熟練的不足。
對待他們的正确态度,不是使他們脫離原來的生活,成為作家,在一二篇較為成功的作品之後,就變成貧乏的作者了。
而是在使他們保持和實際的密切聯系,給與他們技術上寫作上的幫助和鼓勵。
你提出的設立函授學校的辦法,我非常之贊成。
這裡也曾成立了文學顧問會,就是專為此地各機關學校中的文學青年而設的。
“文協”處在首都,和各地青年聯絡較易,可負指導之責的作家又較多,他能夠而且也應該負起培養文藝上的新軍這個重大的任務。
可發現的人材一定很多。
就以我們這裡來說,魯藝的文學系,先後不過幾十個同學,從他們裡面,就已經出現了具有才能和相當熟練的作者,我介紹你下面一些名字:野蕻,天藍,鷹潭,孔厥,梁彥,魏伯,黃鋼,康濯,其中隻有一兩位是以前發表過作品的。
這樣的青年作者,在前方,在大後方,一定都有。
希望“文協”能找出一切方法來和他們互通聲氣,給與他們種種具體的幫助和鼓勵。
最後,我要說的是關于作家生活的問題。
中國的作家不多,靠寫作生活的職業作家尤少,大部分都是以寫作為副業,甚至有以文學為進身之階的。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是單靠寫作不能夠生活。
世界各國作家的生活,怕沒有比中國更苦的了。
抗戰以後就連一點生活上的依靠都失去了,作家的生活就變得更加困難了。
這實在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文協”已經在抗日的旗幟下團結了全國的文藝家,這個政治上的結合,同時成為一個職業性的團體。
“文協”可以說是文藝勞動者的總工會,保障文藝人本身的利益應列為“文協”章程中的重要一條。
有兩件事是可以做,必須做的:一、成立一筆相當數目的互濟金,作特别困難的作家或其家屬之用;二、切實保障作家版權利益,不使受到侵害。
雖然“文協”的經費是極端困難的,在這工作上要盡量争取政府和社會人士的更多援助,但主要的卻仍然是要靠文藝家本身團結一緻與利害相共的精神。
噜噜蘇蘇說了許多了,就此帶住吧。
總括我的意思:“文協”在抗戰中已起了他應有的作用,打下了自己的基礎;在這基礎之上,如何更進一步的去取新文學自由發展的更好條件,加強文學與抗戰的更密切的聯系,培養文藝上的新軍,保障文藝人本身的生活,一句話,如何在使文藝服務于抗戰的當中,謀新文藝的更大發展,這就是“文協”當前的任務,也就是我對它的希望。
“文協”隻有把自己和抗日戰争,新文藝事業,作家生活這三件事情通通聯系起來,它才能更長久更堅固的站着它的腳,讓我祝它更健壯的成長!
給作家訪問團的電已打去。
禮錫先生的死,此間朋友都極為悲惜,對陸晶清女士的今後生活,大家都很關心。
見到陸女士或訪問團的同志的時候尚煩代我們再緻慰問之意。
匆複,順問
近好
周揚十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