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严宗种性义抄

首頁
    定性二乘成佛道理。

    何雲二乘無成佛種子耶。

    答。

    終教真如名法爾種子。

    此真如遍善惡諸法故斷善人身中所有不善五陰等皆是作報佛因。

    所以雲闡提人有佛性。

    故涅槃經雲。

    夫佛性者不名一法。

    不名十法。

    不名百法。

    不名千法。

    不名萬法。

    未得阿耨菩提時一切善法不善法無記法盡名佛性(雲雲)又定性二乘永非雲無佛性。

    且斷善不善因間無因性佛性雲也。

    問。

    不善法是煩惱惡業因。

    令衆生迷亂于生死荊嶽。

    而何雲報佛大菩提因耶。

    答。

    實在因位時名煩惱惡業等。

    而三阿僧祇間修行萬行諸波羅蜜。

    百大劫程圓滿功德智慧。

    轉八識心王得四智心品。

    變三毒煩惱顯三身行時。

    還觀煩惱惡業并無非報佛正因。

    故仁王經雲。

    菩薩未成佛時以菩提為煩惱。

    菩薩成佛時以煩惱為菩提(雲雲)問。

    爾以何為證據青丘大師分别此四句耶。

    答。

    雲。

    此涅槃經三十六雲。

    或有佛性闡提人有善根人無。

    或有佛性善根人有闡提人無。

    或有佛性二人俱有。

    或有佛性。

    二人俱無(雲雲)以此為證釋通四句也。

     章雲。

    如有難雲。

    若諸有心悉當得菩提者。

    佛亦有心亦應當得等(雲雲)此誰難何事耶。

    答。

    此宗師代法相伏難一切衆生悉有佛性宗。

    即難意若有心者悉得菩提者。

    佛有心故當得菩提。

    若佛不得菩提者佛即無性有情伏難也。

    問。

    爾何答之耶。

    答。

    章答言。

    經中自己為蘭藍故(乃至)不同佛也(雲雲)意涅槃教中但于衆生有心者成佛雲也。

    佛已成佛了故重無可成佛雲也。

    問。

    爾就答文未遮前難。

    其所以者。

    凡終教立一真如性雲佛與衆生無差别也。

    故密嚴經雲。

    如來清淨藏世間阿賴耶。

    如金作指環展轉無差别(雲雲)又華嚴經雲。

    心佛及衆生。

    是三無差别(雲雲)所以佛不得菩提者即成無性。

    佛與衆生無差别故。

    爾何可答之耶。

    答。

    此等文還成會難證。

    所以然者。

    此文明問一佛性。

    故皆破定性無性實有執明其種性無差别義證文也。

    而佛與及衆生無差别者是顯種性同也。

    然佛已證究竟極果更無可證果。

    何雲可等無性耶。

     章雲。

    若并有性如何建立五種性中無性者耶(雲雲)問心可爾。

    何答耶。

    答。

    為遮此難問。

    章引寶性論佛性論問答雲。

    論自有釋。

    故寶性論雲。

    向說闡提無涅槃性(乃至)此等過失由汝邪執無性義生等(雲雲)問。

    爾此文心何。

    答。

    此文意立無性是為令遮謗大乘因也。

    而執實有無性者同外道邪執雲也。

    問。

    爾既所所經論多說無性。

    是即佛說。

    而何雲同外道計耶。

    答。

    此非雲佛說同外道計。

    而佛以方便而為呵啧闡提人說一分有無性執真實說是同外道邪執雲也。

    是論有三破中第三難也。

    能可見證文耳。

     章雲。

    前始教中決定說有無性衆生。

    此終教中并·皆有性等(雲雲)問心何。

    答。

    意始教立無性終教無無性。

    爾此相違何可會雲也。

    問。

    爾次下何答耶。

    答雲。

    此章雲。

    亦論自有釋。

    故佛性論第二卷雲(乃至)一了一不了故不相違等(雲雲)意佛性論第二卷判有性無性有無雲。

    說無性阿含深密等經是不了義說。

    而說一切衆生悉有佛性楞伽涅槃等經是了義說雲也。

    故論同卷雲。

    言有性者是名了說。

    言有無性者是不了說(雲雲)問。

    爾既涅槃經佛自說言。

    一切衆生不成佛者不知我心。

    一切衆生成佛者亦不知我心(雲雲)故立無性是了義。

    有道理故。

    何雲不了義耶。

    答。

    此文意破迷佛方便說執一切皆有佛性一切皆無性妄執也。

    而實有性無性悉成佛者也。

    故仁王經雲。

    一切衆生暫住報登金剛源居淨土(雲雲)問。

    爾今此一切者是限有性而雲一切。

    約無性非雲一切衆生居淨土。

    故善戒經。

    雲。

    若無菩薩性者雖複發心勤修精進終不能得無上菩提(雲雲)又華嚴經說大藥王樹二乘闡提二所芽不生喻。

    又地持論雲。

    非種性人無種性。

    故雖複發心勤修精進必不究竟阿耨菩提(雲雲)又瑜伽論雲。

    住無種性補特伽羅無種性故。

    雖有發心及行加行為所依止定不堪任圓滿無上正等菩提。

    由此道理雖未發心未修菩薩所行加行(雲雲)又莊嚴論雲。

    一向行惡行。

    普斷諸白法。

    無有解脫分善少亦無因(雲雲)此等經論非一。

    故補處彌勒作瑜伽十七地建立五種性之中。

    說無性經為真實了義判定。

    而何雲此等經論不了義說耶。

    答。

    雖多文言立者宗專不為苦。

    所以然者。

    補處智力賢不可并釋尊智慧。

    故以瑜伽論為誠證定難。

    但會此等經論文者。

    彌勒大士帶方便深密等經作瑜伽等論建立五種性。

    又華嚴經說大藥王樹二所芽不生喻是約當體正機顯得益。

    且隐防宗益然而終得轉為益必成佛者也。

    故下文雲。

    而不舍生性(雲雲)餘經等同是方便說也。

    而正大圓覺修多羅了義經雲。

    地獄天宮皆為淨土。

    有性無性齊成佛道(雲雲)又涅槃經雲。

    師子吼者是決定說。

    一切衆生悉有佛性。

    凡有心者悉皆當得阿耨菩提(雲雲)依此等文立悉有佛性道理終教為了義說也。

    恐偏信阿瑜阇國五性論忝忘言跋提河一性經哉。

    問。

    爾彌勒依方便教作論假建立無性者。

    此義不爾。

    彌勒已受無著請從睹率下閻浮引勘諸經異說。

    細舍義實作瑜伽論大莊嚴等論。

    立五種性而說立無性經論為了義說判定。

    何法藏師末作五教章任意判斷一代聖教。

    并立無性教是為不了義說立悉有佛性經是了義說耶。

    答。

    彌勒大士引諸經作五性論。

    是為淺機衆生以方便呵責懈怠者為令趣向大乘直道。

    然宗大師作五教章段判斷一代聖教了義不了義及和會空有教時诤論深探采義意趣任道理判也。

    況諸經論證文其數甚多。

    夫尋本普賢大士。

    親聞華嚴妙理具大定智慧德。

    論迹巍國大師駕象德振于唐勝輩。

    故遠傳舍那遺風近受堅慧等筆。

    窮十玄圓融奧義尋六相方便源底。

    開五教法門令衆生開悟佛知見。

    豈違教理哉。

     章雲。

    依如是等道理佛地論等由此建立無性有情(雲雲)依如何道理建立無性耶。

    答。

    是始教為破終教付四過(四過者。

    一行阙成佛過。

    二自語相違過。

    三有損無益過。

    四有滅無損過也)而自欲離此等過立無性。

    由有此道理佛地論建立無性離上四過雲也。

    問。

    爾先其四過有方何。

    答。

    雲此章雲。

    若依終教一切衆生皆當作佛。

    即衆生界雖多必有終盡(乃至)有滅無損。

    不應理故(雲雲)意若一切衆生悉有佛性皆成佛者。

    最後佛無所化故利他行阙。

    行阙成佛故有行阙成佛過。

    又一切衆生盡當作佛者。

    衆生界可有盡期。

    然無盡期者有自語相違過。

    又一佛度無量衆生者。

    衆生界有漸損。

    雖有漸損無盡期者有有損無盡過。

    若無損者亦應無滅。

    而有滅無損者不應理故有有滅無損過。

    是其四過作法。

    故始教宗引佛地論為證。

    自離此過立無性破悉有佛性宗也。

    問。

    爾佛地論中無為離此等過建立無性文。

    凡立無性此法爾道理。

    何雲由此建立無性有情耶。

    答。

    章主無證據非雲如此。

    正佛地論第二卷雲。

    第五種性無有出世功德因。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