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章

首頁
    别談。

    ” “我跟他說過。

    ”醇王噘起嘴唇,也是對他五哥大表不滿的神情,“我說,咱們得連成一條心,對付肅順,自己親弟兄,怎麼反倒拆台呢?他說,大夥兒都是這麼說,叫我有什麼辦法?簡直是不可理喻。

    ” “他是糊塗人,你可不糊塗。

    ”恭王停了一下又說,“你記住,在這兒随他們怎麼說去,你不用跟他們動真的。

    反正回了城,好歹總得見真章兒!” “回了城,”醇王極興奮地問道:“六哥,你預備怎麼辦?” “這會兒還沒有準稿子。

    走着瞧吧!” 這話讓醇王覺得委屈。

    他自覺已頗能有所作為了,而這位六哥,還是把他歸入老八、老九一堆,當做一個孩子,什麼要緊話也不肯說。

     自然,看他臉上的表情,恭王便已知道他心裡的話。

    “你别忙!”他安慰他說,“我知道你是我一個好幫手,可是我實在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做?等我想妥當了,少不了有你賣力氣的時候。

    ” 幾句話,立該又把醇王說得滿懷興奮。

    打倒了肅順,當然是六哥當權,那時候就決不會光幹這個擺樣子的“禦前大臣”了!他才疏而志大,一直在想整頓八旗親軍,練成勁旅,縱然不能步武創業的祖宗,鐵騎所至,縱橫無敵,至少也要旗幟鮮明,器械精良,擺出來滿是士飽馬騰,顯得極精神的樣子,才能把“到營要少、雇替要早、見賊要跑”的壞名譽洗刷掉。

     他在想着未來,做哥哥的卻在想着過去,“我實在想不明白!”恭王困感而傷心地,“先帝何以始終不願意跟我見面,臨終也沒有一句話交代!” “那都是肅六一手遮天!”醇王憤憤地說,“病重的那幾天,老五太爺帶着五哥和我,特為去問安,說不上兩句話,就讓肅六使個花招,給攆出來了。

    ”接着,他把大行皇帝崩逝之前的情形,細細說了給恭王聽。

     “唉!”痛心的恭王,唯有付之浩歎。

     “大行皇帝對不起咱們,咱們可不能對不起大行皇帝。

    得把阿瑪遺下來的基業,好好保住。

    ” “就是這話了。

    ”恭王頗為嘉許,“咱們弟兄都存此心,大清的天下,一定能保得住。

    ” 看來是泛泛的話,其實含意甚深——指肅順、也指洪楊,醇王倒是好好地體味了一會,把的的話緊緊記住了。

     “六哥請安置吧!”醇王站起來請了個安,“我跟你告辭。

    ” “好,我還有幾天耽擱,再談吧!”恭王把他送到廊沿,又低聲說道:“以後,有什麼事,我會讓曹琢如告訴你。

    宮裡有什麼話傳出來,你也告訴琢如好了。

    ” 恭王的想法,與曹毓瑛的“靈感”不謀而合,曹毓瑛也已想到,從醇王身上,可以建立一條穩妥的交通宮禁的秘密通路。

     醇王福晉是西太後的胞妹,出入宮禁,無足為奇,而作為近支親貴的醇王,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個不容易想得起來的、無關重輕的人物,所以由這條線來傳達秘密消息,十分可靠。

    曆來宮廷中有大變局,成敗關鍵,往往系于一個“密”字,現在自然而然有此一條路線,真是天意安排,成功可必! 興奮的曹毓瑛,由這個發現,細心推求,他認為恭王根本不必再進宮當面回奏,禦前召對,摒人密議,一上去就是個把時辰,任何人都會有所猜疑,何況是虎視眈眈的肅順?所以能有辦法避開猜嫌,又何樂不為? 不但恭王非萬不得已不必進宮,就是自己,非萬不得已亦不必與恭王見面。

    一想到此,他改變了主意,原來準備第二天再找機會,繼續他與恭王因醇王不速而至打斷了的談話,現在不妨以筆代舌,作未竟之談。

     于是,他剔亮了燈,拈一張在京裡琉璃廠紙鋪特制的仿薛濤箋,握筆在手,稍稍思索了一下,揮毫如飛,傾刻間就寫完了一張信箋,立刻又取一張,接着寫下去,一口氣寫了七張才擱筆。

     這七張信中,沒有一句套語,看來是個極其切實的“條陳”,首先就說了所以“函陳”的原因,然後建議恭王要“示人以無為”,梓宮不妨多叩谒,太後卻要少見面,同時透過醇王夫婦的關系,向兩宮太後申明贊成垂簾,但不能操之過急的苦衷。

     至于試探垂簾,朱學勤所設計的發動清議,需要加緊進行,下一步就看肅順他們的反應而定,他們如果是無可無不可,則隻要有個禦史,上一道奏折,正式提出垂簾的建議,原折發交王公大臣、六部九卿、翰詹科道,妥議具奏,則水到渠成,當然最好,但多半不會有這樣順理成章的好事,那就得陳兵示威了。

     對于這一點,曹毓瑛不肯多寫。

    他心目中原有個勝保,可是勝保桀骜不馴,令人不能沒有戒心。

    所以到底是調怎樣一支兵來鎮懾肅順,他覺得最好由恭王自己來決定,而且,籠絡勝保的工作,文祥和朱學勤已經在做了,也不必再多費筆墨。

     信中沒有收信人和發信人的名款,最後隻寫上“兩渾”二字,又加上一句:“閱訖付火。

    ”然後開了信封:“鑒園主人親啟”,這是恭王的别号。

     在未曾封緘以前,他又從頭到尾看了一遍,慢慢踱到窗前,望着熹微的曙色,通前徹後地考慮了一番,忽然覺得世事如棋,翻覆甚易,這裡通宵不寐在計算肅順,也許那面肅順、杜翰他們,也正是如此在計算恭王,有此警惕,越發謹慎,便在信上特加一筆,勸恭王早日回京,好松弛對方的戒備。

     一切妥帖,差不多也就到了每日應該入宮的時刻,稍稍假寐,便即漱洗早食,套車到軍機處。

    同事比他到得早的還有,就是那最近正在拚命巴結上進的鄭錫瀛。

     曹毓瑛是個深沉有涵養的人,這十幾天來,鄭錫瀛飛揚浮躁,而他的态度,依舊保持着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