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回

首頁
    小精悍,目光炯炯,隐具威棱,不可逼視;有的古貌清奇,長髯疏秀,道骨仙風,英标獨秀;有的虎頭燕颔,秃頂虬髯,活似畫中飛仙劍俠,煞氣英威自然流露;未座一老,頭童齒豁,須眉白而極稀,看去年紀似乎較衆人最高,身也瘦弱,仿佛是個年已衰老的文士,不像是位英俠老輩。

    這七人,隻第一座面向着門,下餘六座略微偏斜。

    右首第一第二兩座俱是道人,第三座是個神情儒雅的俊秀書生,第四座也是個身着前朝文士衣冠的中年瘦子,五六兩座又是須發如銀的老者,一胖一瘦,都是精神矍铄,顧盼有威,與衆不同。

    第七座王獅叟,第八座馬玄子,已然見過方明矩、陸、周、淳于等二十多位俠士,俱都恭恭敬敬垂手侍立。

    在這兩排座位後面,另有手持金撾長戈的八名武裝侍者侍立兩旁,看去氣象甚是莊嚴威武。

     那正門離小殿前兩排座位還有四丈來深,柳春初來不知禮節,少年心性又多好奇,隻管心存敬畏,仍由不得要偷看兩眼,正在邊走邊往前偷觑,猛一眼瞥見陸萍和師父周謙,站在上首座後朝己使眼色,心中一驚,剛一慎肅,把頭低下,忽聽淳于震命三人立定暫停,高聲向上禀道:“四弟馬驕新收弟子梁堅、梁俊,十弟周謙新收弟子柳春,連日已按入山規條考驗完畢,俱是誓矢忠貞,材質足堪造就,茲謹帶同進見,伏乞老山主鈞裁賜示。

    ”随聽上首第一座瘦小老者從容發話道:“梁堅、梁俊志行忠毅,身未入山,功已在籍,無愧忠義之後,殊堪嘉尚,可随衆先進弟子等候少時,一同拜廟行禮,參拜兩輩尊長,以後仍随乃師馬驕勤習功課,以觀後效。

    隻令柳春先行來見便了。

    ”淳于震聞言,手朝旁一指,旁立侍者便有一人走過。

    梁氏弟兄随朝上遙拜謝恩領命,随那侍者往右壁角小門中走去,淳于震便領柳春走到離座丈許的大紅拜墊前下跪。

    柳春知那首座發話的便是師祖周老山主,三人同進,獨令自己先行入谒,可知不以常人相待,不禁驚喜交集,忙即鎮攝心神,跪稱:“師祖和各位尊長大公在上,徒孫柳春拜見。

    ”說罷,恭恭敬敬拜了九拜,俯伏地上。

     首座老山主周澄命起說道:“你前日大漠莊之行,據本山鐵鷹子和陸萍、丁良等五人歸報,異口同聲說你智勇誠毅,不畏艱勞,頗為難得。

    五老對你也極器重,并令陸萍轉告,在後山為你單覓一處崖洞或是靜室,由你一人在内練習武功。

    此事在你同輩弟兄中雖是創舉,一則五老世外仙俠,平素對于本山忠義之士愛護周至,常出大力相助,他命如此,必有深意:二則你也實是一個可造之才,故此特許你一年之内獨自用功之外,可以随意出入本山,無須請命。

    這次開山,似你同輩弟子共收十六人,他們有的從小拜師,有的上輩俱有淵源,分在山外各地從師習武已有多年,按說哪一個都比你年久而有淵源,隻為性行意志尚在考查之中,直到今年方得人山正式拜師受業,獨你一人獲此異數。

    須知本山規律嚴緊,入門至難,以後務要努力用功,勿渝初志,以免誤犯規律;自膺刑戮。

    照例開山入門以後,一面習練上乘武功,一面便須效忠故國,時常奉命在外奔走,今以李三老俠之囑,暫停一年遣派,為此将你喚來當面谕知。

    至于本山規條以及兩輩尊長姓名、上下長幼相見禮節,另有一本冊記,少時行禮之後,自會有人與你。

    上面所載各條和那首頁誓文,務要牢記在心,尤忌洩露,心中之事不問大小輕重,隻非自家人,均勿吐露隻字。

    你方除夕前夜離家,不免懸念,已早命人前往設詞告知你的父母。

     過了初五,如願回家省親一次,隻可三數日耽擱。

    适雖許你随意行動,是指有人尋你,什事可以自行出山,無須禀報請命而行,哈密城關,無事仍須少去,一免延誤學業,二則敵黨猶未甘心,前途正在多事之秋,必須慎重,免生枝節。

    話已說完,可由左側門内走往地室,與新舊諸同門叙見,等候少時一同行禮吧。

    ” 柳春恭謹領諾,跪謝起立,便有一名執戈侍者過來引導,随往适才梁氏弟兄所進小門一看,内裡乃是一條夾牆甬道,壁間設有明燈,中間現出二十多層石級,直達山堂下面,地室也有燈光。

    侍者引到梯口,便朝柳春把戈一舉,說聲“請即下降”,便即退去。

     柳春先随口謝了指引,順石級降落,還未到地,便見下面燈明如晝,笑語喁喁,人頗不少。

    等快降完,丁良和昔年延英集同學的三個同門師兄王璠、甯波兒、馬鲲四人,早先後來迎,一同說笑走下。

    丁良正代柳春與室中諸人引見,還未完畢,石級上又有兩撥新同門相繼走下,彼此通名請教,互緻傾慕,雖有好多初見,卻都一見如故,情投意合,親熱非常。

    尤其丁良和柳春格外投契,一面詳說少時儀節,又把自身所帶小冊取出與柳春觀看,并告以這小冊無異正式入門的憑照,是同門師兄弟各有一本,例須密藏熟記,每值出山有事,先将此冊交與輪值主管出入的師伯叔,加上當日印記,再送山口望亭查驗留存,回時再用出時所領口号領取,永不許私行帶往山外,以防萬一失落。

    柳春接過一看,頭一頁乃老山主祭告烈皇誓圖興複的一篇誓文,第二頁起便是本山二十九條山規和軍令,再往後便是兩輩師長以及同門弟兄的名單,上面均注有年貌籍貫,凡山中老少主要人物以及嫡傳門人,全都在内,另有不少頁空格,有新入門的人,再随時加填在内。

     本人單有一頁,除格式照填外,并附有半頁誓書,再往後俱是些點大小方格,出山臨時章記便蓋其上,用完可将原冊呈銷,重領新冊,丁良大約出山次數甚多,朱痕屢屢,符印已蓋有一小半了。

    大家問起後來諸同門,均和梁氏弟兄一樣,仍照入門舊例,報到以後,先不去至座前拜谒,徑來地室等候開山,一同參拜山主和各位師長,算來隻柳春一人破例,知老山主對他格外垂青,好生健羨,紛紛問訊談說。

    因人太多,後又遇事再叙名姓,免占篇幅,這且不提。

     那地室也甚寬大,用具齊備,另有兩童伺應茶水。

    衆人閑談相候,約有半個多時辰,忽聽上面奏樂之聲,問以鼓角,甚是悲壯蒼涼,隐隐傳來。

    柳春一一問丁良,說:“老山主正向烈皇焚黃上奏新入門志士的名單,再待片刻,便有人來傳令了。

    ”話剛說完,便見石梯上面跑下兩名手執長戈的侍者。

    室中一幹先進同門師兄弟見侍者走下,更不同話,立按各人長幼班次排成雙行,新入門諸人多先經人指點,也各相随排在後面。

    侍者将長戈往地一頓,轉身回走,衆人全随在後一同走上,順夾牆甬道走往山堂一看,當中幔帳已向兩旁分開,露出那座供有烈皇神主小殿,香案上點着一對粗如人臂的紅燭,爐中高香長達三尺,爐前小鼎中焚着沉檀速降等名香,祭品羅列,器用華貴。

    離殿兩丈設着兩列長拜墊,先前諸老座位一個不見,隻有四名司儀人和二十四名侍者分立殿前左右。

     山主以次,老少數十人均已離開正面,分行肅立在侍者的前面。

    傳宣的兩執戈侍者将衆人引近殿側,将戈微微往地上一拄,衆便止步。

    二侍者先去正面,朝殿上一俯首,便即退歸原班,司儀人随即高唱,本山先後及門諸義士一同分班朝拜。

    随有兩人走來,引了衆人走向當中,往那一前一後兩列長拜墊上匍匐下跪。

    左右司儀随各鳴鐘擊磬,各擊了三下,另兩司儀随即俯身,朝殿上高聲代奏道:“本山新投到諸義士某某某等,謹拜誓書,立志追随本山山主,臣周澄,以及全山舊臣遺老忠義之士共圖興複。

    伏乞我皇列聖與大行皇帝在天之靈,鑒此孤忠血誠,威靈赫奕,垂以福佑,伸草莽微臣等鞠躬盡瘁,竭其駕胎,共矢忠真,早完大業,上安九廟之靈,下慰兆民之望。

    微臣等如其畏難苟安,旅進旅退,或心存首鼠,中道攜貳,甚或觸犯山規,言行失措,緻昧先機,有一于此,天人共棄,則是生凜斧钺之誅,死膺明神之戮,除另告天神書盟歃血外,謹此奉聞。

    ” 司儀奏完唱禮,九叩山呼。

    禮成命退,兩邊神幔忽然徐徐自垂。

    衆人退至門外,再聽傳呼,并行拜師大禮。

    當時景象甚是莊嚴悲壯,衆人俱都肅然,不敢亂看,恭立門外待命。

     等了一會,司儀二次引進,堂中又回前狀,諸老仍坐原處,隻面前多了一條上設香燭、三牲酒果,面向門外的大長條案。

    衆人被引至拜墊上,一齊向外跪倒,座中諸老也自起立,隻老山主周澄和衆人的業師去至案前立定,餘人均立兩側觀禮,仍由司儀贊禮。

     山主當先上香奠酒,肩後同立諸人也相繼上完了香。

    跟着山主一人居中,衆業師随在兩肩之後,率衆拜倒。

    由山主一人讀祝,上告明神,行禮如儀。

    司儀取下案上供着的黃表誓文和一柄誓刀、一盆清酒,放在案前矮供幾上,一一唱名,令衆獻血。

    随由先進弟子為首,膝行至前,當着兩代師尊,用誓刀刺破指血滴向酒内。

    餘衆如式,挨次獻完了血,各領一張印就的誓詞,回跪原位。

    司儀随即高誦誓文,衆人同聲應和。

    念完之後,山主焚黃,率衆重又禮拜。

    随聽堂外鼓角齊鳴,鞭炮之聲四起,全山跟着響應,萬霆爆發,密如貫珠,對面不聞人語,遠近相聞,地軸皆為震撼,比起除夕和早來全山祭神的鞭炮聲勢還盛十倍。

    底下便是山主率衆飲完血酒,去至堂外焚燎、望福,最後回至堂内,才向兩輩師長行禮,并向諸尊長一一通名引見,方告禮成,退了出來。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