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章 霍家堡里风云

首頁
    齡苦笑了笑,言說他以自身内力與南荒七兇相拼過猛,緻真氣遏阻,加上内腑裂傷沉重,已是回天乏力,何不趁此有限之時,暢述衷曲,命老醉鬼代他遂其未竟之願,于是梅九齡叙出武林大勢,自身畢生研習武學心得,之後說出清廷氣數正盛,鷹犬橫行無忌,有心聯絡天下志士,共商匡複神州大計,奈天不假年,隻有托付我這老醉鬼子,就此刻忽聞一聲輕微歎息傳來,回首一望,隻見老僧已睜開雙目,面泛惋惜之色。

    ” 馮雲帆驚詫道:“死而複生,這倒是聞所未聞之事。

    ” 醉濟颠鄭奇望了店外天色一瞥,歎息一聲道:“十數載往事真如一部廿四史不知從何說起,老醉鬼如今長話短說,這老僧本世外高人,心願未了故遲遲未能涅盤坐化,畢竟與梅九齡有緣,他言說梅九齡武功博而不純又貪習他人别家之長,以緻囫囵吞棗,無法臻入化境,故有今日之罹,所幸福澤深厚,猶可救治,不過武功全失,宛如常人,痊愈後方能重習武功,故梅九齡在藏雲崖一呆就是九年,在此九年期間除了重修武功外,劍典玄篇也為他手錄而成。

    ”說此之時把話頓住。

     舒翔飛微笑道:“老前輩之言意有未盡,晚輩尚有疑處,不知老前輩可否賜告?” 鄭奇若有深意地注視了舒翔飛一眼,颔首道:“我老醉鬼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既然舒少俠不嫌唠叨,有話就問吧!” 舒翔飛略一沉吟,道:“梅大俠獨自一人留在藏雲崖上與山林為伍,一呆就是九年麼?” “問得好!”鄭奇哈哈大笑道:“其實梅九齡并非一人,那世外高僧五月後便自坐化西歸,五月間期為時雖暫,他與梅九齡亦師亦友,梅九齡受益良多,老醉鬼亦在藏雲崖住了半年,一應什物俱由我這老醉鬼采辦齊全,更在崖下替他找了一雙老年夫婦上山照料梅兄起居,這老夫婦尚有一女,梅兄有此三人在此照料,頗不寂莫,老化子也就藉機脫身,長此醉卧太白,傲曆江湖了。

    ” 馮雲帆道:“在此九年期間,老前輩就從未去過藏雲崖麼?” “去過!”鄭奇道:“屈指算來共是七次,每次僅小作勾留兩三日,聚首言歡,縱論天下,快何如之,回首溯往,恍如昨日。

    ” 童寒道:“前輩于藏雲崖時可曾見過‘劍典玄篇’麼?” 鄭奇搖首答道:“未有所見?” “然則梅大俠重出江湖,落藉清風山莊,劍典玄篇亦必随身攜帶恐珍藏于清風山莊秘處!” 童寒緊接着問下去:“前輩必有所聞?” 醉濟颠鄭奇搖首歎息道:“毫無所悉,老醉鬼也曾問過梅九齡,但梅九齡諱莫如深,微笑不答,歸根結底一句話,梅九齡究竟是生?是死,劍典玄篇是否散失?仍在?老醉鬼誓必追查個水落石出!”說着霍地立起,将壺中餘酒傾飲而盡,正色道:“莫倫必不可留,否則風聲傳出老醉鬼将成衆矢之的,眼前老醉鬼還有要事須先行一步,容再相見”,言畢人出,步履如風,出得店外一閃而杳。

     店外忽閃入藍袍老叟,把一紙卷塞在馮雲帆手中,他與衆人并不相識,立即掉面掠出店外。

     馮雲帆覽悉得知霍公衡再次接到烏漆木匣,索取黃金萬兩,明晚三更時分放置梅花亭上贖回霍玉芬情事,他們計議良久,找不到可行之策決定分頭追查行事。

     天已放睛,雞聲初唱,五人料理了莫倫三具屍體後,即分頭外出,舒翔飛隻身望瘦西湖走去。

     金湘童寒兩人來曆似謎,從未現身武林,卻老于江湖,與舒翔飛同行,亦主亦仆,亦師亦友,臨行之際,金湘鄭重告誡舒翔飛,江湖中事風雲詭谲,瞬息萬變,時機稍從即逝,千萬不可錯失,更須明辨敵友,切莫以胸中好惡先入為主。

     金湘為此鄭重,未必是過慮之詞,舒翔飛出京以來,一切均與燕京時判若兩人,老成凝重,深謀遠慮,金童兩人鹹自歎不如,但茲事體大,卻又不得不爾。

     西風葉落,雁唳長空,瘦西湖上景物真個清凄蒼涼,水色風影仍舊,但荷殘梗凋,堤柳萎黃,無後當日綠蓋亭亭,荷放似錦,柳絲籠罩,翠拂人首,然舫泊石岸,人去舟橫,遠山楓紅,隴間童牧,卻别有一番意境。

     舒翔飛手持一柄摺扇,停立在湖岸上眺望了景物一瞥,又徐徐轉身,轉向蜀罔折往梅花嶺行去。

     史公祠于梅花嶺上,響堂中存有史閣部緻其夫人之手書遺墨并斑剝鏽蝕鐵礫,堂後有史閣部衣冠,墓碑镌書:“明兵部尚書史公可法之墓。

    ” 碑旁镌有聯書: “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

    ” 不知是何人手筆,雖僅寥寥十四字,卻涵境悲壯凄涼,道盡了國破家亡辛酸心情。

     舒翔飛在衣冠琢旁徘徊久之,伸手摩擦墓碑,觸景生情,緬懷壯烈,不禁唏噓感慨。

     墓後一亭翼然,竹木搭建,上覆茅草,可供遊客遊玩,嶺上遍植梅樹,惜未值冬令,不然梅花盛開,一片香雪,冷香撲面,沁人脾腑。

     舒翔飛獨坐亭内,馮欄凝思,忖道:“留書備金萬兩,就是放置在此亭内麼?地雖有險可持,卻不易速離,為何擇在此處令人費解!” 忖念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