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教章通路记卷第三十九

首頁
    。

    然等覺照寂。

    妙覺寂照。

    又賢聖學觀品中。

    說六種姓及六堅六忍等(已上)鈔十八上。

    具明璎珞經六種姓。

    六堅。

    六忍。

    六觀。

    六定。

    恐繁不引。

    此即為顯有等覺位。

     章本業經雲未上住前下。

    二引證。

    亦二。

    初本業二文。

    二仁王一文。

    今初本業初文。

    出彼上卷賢聖名字品。

    經文具雲。

    爾時佛告敬首菩薩。

    佛子。

    吾今略說名門中一賢名門。

    所謂初發心住。

    未上住前。

    有十心順名字菩薩。

    常行十心。

    所謂信心。

    念心。

    精進心。

    定心。

    慧心。

    戒心。

    回向心。

    護法心。

    舍心。

    願心。

    佛子。

    修行是心。

    若經一劫二劫三劫。

    乃得入初住位中(已上)既言修行是心。

    入初住位中。

    故知。

    十心非位唯行。

    十住是位。

    文言分明。

    言又雲始從凡夫地等者。

    此是後文。

    即出彼下卷釋義品。

    經雲。

    佛子發心住者。

    是人從始具縛凡夫。

    未識三寶聖人。

    未識好惡因之以果。

    一切不識不解不知。

    佛子從不識始凡夫地(乃至如章)其人略行十心。

    所謂信心。

    念心。

    進心。

    定心。

    慧心。

    戒心。

    回向心。

    護法心。

    舍心。

    願心。

    複有十心。

    所謂十善法。

    五戒。

    八戒。

    十戒。

    六波羅蜜戒。

    是人複行十善。

    若一劫二劫三劫。

    修十信。

    受六天果報。

    上善有三品。

    上品鐵輪王。

    化一天下。

    中品栗散王。

    下品人中王。

    具足一切煩惱。

    集無量善業。

    亦退亦出。

    若值善知識。

    學佛法。

    若一劫二劫。

    方入住位。

    若不爾者。

    常沒不出。

    住退分善根(已上)此亦言略行十心方入住位。

    明知。

    信心是行非位。

    以住為位。

    文義分明。

    章雲乃至廣說。

    故廣引經。

     章又仁王經雲習忍以前下。

    二仁王一文。

    言習忍者。

    即十住位。

    十住名習種性。

    故雲習忍。

    而言忍者。

    五忍門時。

    四十一位。

    皆是忍位。

    伏忍三賢。

    其中十住。

    是下賢位。

    故立忍名。

    十信是輕毛。

    十住是不退。

    以輕毛故。

    唯行非位。

    以不退故。

    初住是位。

     章十住初即不退堕下。

    二乘地下。

    二明不退。

    亦二。

    初正明不退。

    二會通相違。

    今初。

    終教宗義。

    入初住時。

    得不退位。

    十信修心。

    經一萬劫。

    調練機宜。

    行業純熟。

    信行滿心。

    次刹那中。

    即入初住。

    入初住故。

    即成不退。

    不轉功德。

    不造諸惡。

    不堕惡趣。

    不趣異乘。

    勇進大乘。

    問大乘不退者。

    以何義為本。

    答大乘宗中。

    得不退者。

    不堕小乘異見之地。

    為不退相。

    兼不造作輕重諸惡。

    其德任運成就建立。

    小乘位中。

    得不退者。

    衆德成立。

    不堕惡道。

    為不退相。

    始終二教大乘宗義。

    不同小宗。

    唯不退堕二乘小路。

    正為不退。

    既不堕小。

    永不造惡。

    不堕凡地。

    故雲況諸惡趣等。

    言凡地者。

    指十信已前薄地下凡等。

    兼取十信遇緣造惡。

    由造惡業。

    堕惡趣故。

    問初住已上。

    永不造惡。

    信前薄地。

    是造惡業。

    其十信位造不雲何。

    答十信行位。

    或進或退。

    惡緣造惡。

    善緣造善。

    故退堕者。

    是同信位。

    問仁王經等。

    十善菩薩。

    是信行人。

    是故十信。

    名善趣位。

    何于此位。

    有造惡業。

    答信行之人。

    多修善業。

    十善福業。

    當于此位。

    故名善趣。

    不遮此位值緣造惡。

    十信位中。

    怖惡增減。

    故不造惡。

    不堕惡趣。

    信前底下。

    未必造惡。

    若值惡緣。

    多造惡業。

    若有善緣。

    必定進修十信之位。

    雖遇惡緣。

    亦起對治。

    由治道故。

    多不造惡。

     章設本業經說十住第六心下。

    二會通相違。

    若作問答。

    即應問言。

    若初住時。

    得不退者。

    何故本業經。

    有六住退。

    本業經上卷賢聖學觀品雲。

    佛子若退若進者。

    十住以前。

    一切凡夫法中。

    發三菩提心。

    有恒河沙衆生。

    學行佛法。

    信想心中行者。

    是退分善根。

    諸善男子。

    若一劫二劫。

    乃至十劫。

    修行十信。

    得入十住。

    是人爾時。

    從初一住。

    至第六住中。

    若修第六般若波羅蜜。

    正觀現前。

    複值諸佛菩薩善知識所護故。

    出到第七住。

    常住不退。

    自此七住以前。

    名為退分。

    佛子若不退者。

    入第六般若。

    修行于空。

    無我人主者。

    畢竟無生。

    必入定位。

    佛子。

    若不值善知識者。

    若一劫二劫。

    乃至十劫。

    退菩提心。

    如我初會衆中有八萬人退。

    如淨目天子。

    法才王。

    舍利弗等。

    欲入第七住。

    其中值惡因緣故。

    退入凡夫不善趣中。

    不名習種性人。

    退入外道若一劫若十劫。

    乃至千劫。

    作大邪見及五逆。

    無惡不造。

    名為退相(已上)為知始終。

    雖繁載之。

    所引經文。

    是人爾時從初一住下。

    正明示現退事。

    六住已前。

    既是權退。

    七住以上。

    是權不退。

    上是牒相違。

    經文是難問者所據文故。

    起信論中下。

    正會通也。

    彼論廣說初住不退義已。

    會經雲。

    如修多羅中或說有退堕惡趣者。

    非其實退。

    但為初學菩薩。

    未入正位。

    而懈怠者。

    恐怖勇猛故(已上)彼疏釋此文雲。

    如璎珞本業經中言。

    七住已前。

    名為退分。

    若不值善知識者。

    若一劫乃至十劫。

    退菩提心。

    如淨目天子。

    法才王子。

    舍利弗等。

    欲入第七住。

    其間值惡知識因緣故。

    退入凡夫不善趣中。

    乃至廣說。

    今釋此經意。

    是權語非實退。

    恐彼初入。

    令不慢怠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