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教章通路记卷第十四

首頁
    東大寺沙門凝然述 第四分教開宗。

    于此門中。

    總分為二。

    初标章。

    二辨相。

    今初。

    古今諸師。

    分教立義。

    各契時宜。

    事已前陳。

    章主之意。

    分教開宗。

    顯揚佛法。

    事須陳演。

    為是随古。

    亦别立耶。

    古來諸德。

    既随義立。

    今亦随義。

    得意建立。

    是故此門。

    次前而來。

    義苑釋門題雲。

    分判五教。

    開顯十宗(已上)此乃舉下二段。

    合為門題。

    此之二段。

    即是一乘之骨目。

    一教之髓腦。

    總判一代八萬教藏。

    别美七處九會本經。

    千門妙義。

    以此為柱。

    萬衆要旨。

    以此為棟。

    号五教章。

    即由茲焉。

     章于中有二下。

    二辨相。

    亦二。

    初分列。

    二随釋。

    今初。

    義苑雲。

    就法者。

    謂于一代教法之上。

    約其大小權實。

    漸頓偏圓。

    流類别故。

    分成其五。

    若爾賢首約義開宗。

    以判五教。

    何得卻雲教法耶。

    答。

    雖義為能分。

    教為所分。

    此中既雲就法。

    決知是其教法。

    故下結指雲此約法以分教耳若就法義如下别辨。

    負教之人。

    善察辭義。

    切忌。

    無以名教濫其法義。

    豈不觀此中但約教诠立其教名耶。

    以理開宗者。

    理謂理趣。

    則趣尚曰宗。

    雖趣尚多端。

    以理趣相從。

    但成其十耳(已上)此釋意者。

    就法分教者。

    能诠為法。

    就能诠法。

    即為五階。

    名為五教。

    法即教也。

    俱能诠故。

    折薪雲。

    就法分教者。

    與以義分教何别。

    然有二義。

    一通能所诠。

    謂教理行果四。

    皆名法也。

    二唯所诠。

    此亦二義。

    若望能诠之教。

    法亦是義。

    若望展轉解釋之義。

    總舉曰法。

    别說為義。

    如雲色是法。

    分十一色。

    為義。

    故四辨中。

    法義二無礙辨。

    不同也。

    清涼雲。

    法約自體。

    義約差别。

    謂十一色等。

    虛妄分别之相。

    即是義也。

    又圭山雲。

    法對能诠之文。

    總名為義。

    對後展轉解釋之義。

    即名法也。

    所謂探玄大疏。

    皆雲以義分教者。

    此由正立教辨所诠。

    一處說之故。

    直雲以義分教。

    皆望能诠。

    為言。

    若今文。

    雲就法分教者。

    望下亦所诠差别展轉義。

    為在第九科中。

    故下結雲此約法以分教爾。

    若約法義。

    如下别辨。

    此即雲法雲義。

    都是所诠。

    但所對不同爾。

    若使今文立教複如探玄等中便說所诠者。

    亦應雲以義分教也。

    祖師一宗字之妙。

    今方見矣。

    言以理開宗者。

    理即義理。

    道理之理。

    非真理之理也。

    餘處雲依教開宗者。

    是依五教。

    明十宗。

    今雲以理。

    是就所诠為言。

    五教所诠理。

    既不同。

    即以此理。

    開十宗也。

    如前六宗所尚道理。

    不同故。

    開為六宗。

    所诠不離八輩。

    故合為一教也(已上)此記釋者。

    以法為所诠。

    約所诠義。

    分教為五。

    故複古雲。

    就法分教者。

    法謂能诠教法。

    就此一代教法。

    以類相從。

    其流有五。

    故次文雲。

    聖教萬差。

    要唯有五。

    問。

    今家以義判教。

    其理安在。

    答。

    不約所诠之義。

    何以知其教法有五。

    蓋由吾祖以圓通之智眼。

    觀彼聖教。

    诠小乘行果。

    則分為小教。

    權實偏圓。

    義有不同。

    則分為彼教故。

    下文雲。

    此約法以分教。

    若就法義。

    如下别辨。

    此分能诠五教不同。

    下辨五類所诠差别。

    于理照着。

    以理開宗者。

    約人所尚。

    道理不同。

    略有十也(已上)此意以法為能诠教。

    集成雲。

    就法分教教類有五者。

    謂約聖言量。

    判一大藏經。

    總為五種教。

    故義苑後義曰。

    豈不觀此中但約教诠。

    立其教名耶。

    如以經本中。

    下文内。

    為善伏太子所說。

    名為圓滿修多羅故。

    立此名等(已上)此師義意。

    亦以法為能诠教。

    約聖言量者。

    釋就法之言。

    以理開宗。

    是約所诠。

    文顯決定。

    不及異釋。

    就法分教法。

    通能所。

    是故諸記異釋取舍。

    問。

    應有約教開宗義耶。

    既有就義分教。

    何無以教開宗。

    答。

    集成雲。

    以理開宗宗乃有十者。

    清涼雲。

    依教文。

    必顯略(已上)即大疏雲。

    立教開宗分二。

    一以義分教。

    二依教分宗(已上)此即二門。

    能诠所诠。

    能依所依。

    相對而明。

    折薪言餘處雲。

    而會釋者。

    即當此文。

    問。

    五教十宗。

    諸祖之中。

    誰人所立。

    請陳其旨。

    答。

    東晉壽曆。

    翻傳圓經。

    覺賢三藏。

    即其譯主。

    幹時法業法師。

    筆受編列。

    陶冶研精。

    遂有所悟。

    聚衆講敷。

    服膺數多。

    造指歸兩卷。

    大行于世。

    然則講經撰章。

    始于業公。

    自爾已來。

    梵僧漢僧。

    啟八會之宗歸。

    僧哲俗英。

    錄七處之義旨。

    賢匠間出。

    弘演甚多。

    然構一宗之大城。

    攝八萬之莊典。

    正始于終南杜法順尊者。

    法順禅師。

    乃文殊師利菩薩之化身。

    出于清涼山。

    居于終南之峰。

    弘以花嚴。

    訓以一乘。

    遂造法界觀一卷。

    五教止觀一卷。

    是花嚴根本之章。

    圓宗最初之觀。

    末裔皆鹹服膺。

    後昆并乃椟仰。

    彼五教止觀者。

    即約五教。

    各明止觀。

    故五教之名。

    正始彼觀。

    次至相寺智俨大師。

    親承于杜順和尚。

    顯揚宗旨。

    弘傳一乘。

    搜玄十玄。

    孔目問答。

    章疏非一。

    約就五教。

    廣立清範。

    次賢首尊者。

    禀承在茲。

    端光照廷。

    源在雲花。

    師資芳芬。

    因緣契合。

    故賢首親承于智俨。

    造此五教。

    一朝歸投。

    四海仰宗。

    教理廣敷。

    義途繁興者。

    乃賢首尊者。

    弘傳開演之時而已。

    厥後清涼。

    研核究盡。

    圭峰服膺弘傳。

    教理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