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教章通路记卷第四十一

首頁
    三祇滿所值佛。

    第三祇中。

    值七萬七千佛。

    修菩薩行。

    然後修習百劫之行。

    即毗婆屍。

    為百劫初。

    修相好業。

    釋迦精進。

    超過九劫。

    所餘九十一劫修相。

    其間總值六佛出世。

    毗婆屍佛。

    屍棄佛。

    毗葉羅佛(亦雲毗舍浮佛)俱留孫佛。

    那舍牟尼佛。

    迦葉佛是也。

    于迦葉佛所。

    得補處位也。

    諸經律中。

    多言九十一劫毗婆屍佛時者。

    即是舉實所經劫數。

    其九劫者。

    既是超故。

    小乘教義别立百劫。

    故所值佛以毗婆屍。

    為第三祇滿。

    自餘即屬百劫中佛。

    大乘宗義。

    不别立百劫。

    即以百劫。

    入第三祇。

    故以迦葉佛。

    為第三祇滿。

    此釋迦佛。

    過去無量億劫之初。

    有佛出世。

    名釋迦牟尼。

    此今釋迦。

    彼時即見。

    彼釋迦佛。

    供養恭敬。

    發菩提心。

    趣向佛果。

    一切化儀。

    佛号弟子名。

    時雙穢濁。

    皆誓全如彼佛化儀。

    由此願故。

    今佛出世。

    時分穢濁。

    弟子者眷屬。

    一切全同彼昔佛事。

    故雲我于往昔釋迦佛所等。

    言阿耨等者。

    阿是無。

    耨多羅。

    是上。

    三是正。

    藐是等。

    三亦正。

    菩提是覺。

    此雲無上正等正覺。

    亦雲無上正遍知道。

    此是所成佛果之号心之一字。

    是能求願。

    佛果之因。

    名菩提心。

    大心之果。

    名無上覺。

    今此釋迦。

    過去佛所。

    發此大心大願大誓。

     章又依本業經亦有百劫下。

    二明百劫。

    亦二初百劫分齊。

    二超劫行相。

    今初。

    言亦有百劫修相好業者。

    指事雲。

    下卷佛母品雲。

    佛子劫數者何。

    所謂一裡二裡乃至十裡石盡。

    名一裡劫。

    二裡劫。

    乃至萬裡石盡。

    名為萬裡劫。

    佛子一切賢聖。

    入是數量。

    修一切法。

    時節久近。

    得佛果。

    其數百劫。

    乃得等覺。

    案雲。

    今依此其數百劫乃得等覺文意趣故。

    釋雲百劫修相好業也(已上)此所引中。

    初取意。

    引萬裡石盡已後二文。

    乃得等覺次下。

    續雲。

    若一切衆生。

    入是數者。

    得佛不久。

    若不入者。

    不名菩薩。

    雖言百劫。

    不言相業。

    章主意雲。

    既言百劫。

    明知。

    所修即相業。

    亦言待小教。

    必立百劫故。

    言但是變化等者。

    簡異小教。

    亦通妨難。

    謂有難言。

    若立百劫。

    與小何異。

    故今通雲。

    小教百劫。

    是實報修。

    今大乘教。

    是變化修。

    問大乘不立百劫相業。

    何故本業。

    說百劫業。

    答為引小故。

    是回心教。

    顯似彼說。

    故立百劫。

    縱直進教。

    亦引彼故。

     章又由以一偈歎弗沙佛等者。

    二超劫行相。

    釋迦菩薩要期百劫。

    修相好業。

    于弗沙佛所。

    初修此業。

    亦雲底沙。

    即當毗婆屍佛。

    此雲勝觀佛。

    而底沙毗婆屍等。

    一佛異佛說釋非一。

    如須彌升天品說。

    弗沙如來。

    有二弟子。

    後一是釋迦。

    一是慈氏。

    慈氏理應在先成佛。

    先發大心。

    智增菩薩。

    修自利行。

    而所化未熟。

    釋迦在後發心修行。

    悲增菩薩。

    利他行滿。

    所化機熟。

    弗沙如來。

    善巧方便。

    今釋迦菩薩。

    精進勇猛。

    超過彌勒。

    故底沙佛。

    在寶龛中。

    入定放光釋迦翹足。

    七日之間。

    贊歎如來。

    由此精進。

    超過九劫。

    與彌勒大士。

    同時而先成等正覺。

    其歎佛偈曰。

    天地此界多聞室。

    逝宮天處十方無。

    丈夫牛王大沙門。

    尋地山林遍無等。

    此名釋迦精進度滿。

    出婆沙百七十七焉。

    問此百劫者。

    大小中何。

    答律鈔簡正記一雲。

    言百劫者。

    一解雲。

    是辘轳劫也。

    一雲。

    是水火劫也(已上)如次即是小劫大劫。

    異說非一。

    皆有所以。

    此超九劫。

    大小二教。

    俱說此事。

    而小乘教。

    專在百劫。

    大乘教中雖不立百劫。

    而此超劫。

    在大三祇終。

    若立百劫。

    全同小乘問釋迦菩薩。

    因位修行。

    而多超劫。

    何時所超。

    其相雲何。

    答釋迦因行。

    超四十劫。

    簡正記雲。

    若準大乘說。

    超四十劫也。

    布發掩泥超八劫。

    緣起如四分律中。

    翹足贊佛。

    超越九劫。

    如俱舍論中。

    薩埵王子。

    舍身超十一劫緣。

    如金光明經。

    雪山求半偈。

    超十二劫。

    如涅槃經說。

    已上通大小乘。

    都計四十劫也(雲雲)彼記又雲。

    問大乘說超四十劫。

    未審更用幾劫。

    修妙相因。

    答有解雲。

    若但約俱舍。

    超九劫。

    須九十一劫修成。

    若通諸教文。

    既四十劫超。

    今但要六十劫修相也。

    今謂不然。

    縱所說超四十劫者。

    亦須臾經九十一劫。

    修妙相也。

    所以爾者。

    翹足贊。

    以九劫。

    大小二乘。

    同許是百劫内超。

    餘之苦行。

    三大一劫。

    大乘之中。

    無約僧祇劫中。

    超水火。

    不合将他三祇劫外。

    百劫内數。

    以共增添。

    此據慈恩基法師解思之(已上)九劫唯是百劫中超。

    餘皆三祇中超。

    掩泥緣起。

    在四分律。

    而九言超劫也。

    若大乘宗。

    不立百劫。

    其四十劫。

    皆是三祇中之超也。

     章問三無數劫下。

    二釋疑情。

    三祇百劫。

    修成之佛。

    唯是樹下成道化身。

    而小乘宗。

    是謂實報。

    今始教宗。

    是名化身。

    此差異也。

    問始教實報相狀雲何。

    答始教實報。

    實證佛果。

    即是色頂成道之佛。

    問何故此中。

    不言彼佛。

    答今且約對小乘宗義。

    陳述三祇百劫所成如來真化差别而已。

    是故不言色頂佛果。

     五教章通路記卷第四十一(終)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