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北邊境獲緻一百五十餘年之安甯,而羅刹東侵受阻,侵略野心得以稍戢。
自康熙、雍正、乾隆諸朝而後,滿清與外國訂約,無不喪權失地,康熙和韋小寶當年大振國威之雄風,不可複得見於後世。
(按:條約上韋小寶之簽字怪不可辨,後世中俄兩國史家隻識得索額圖和費要多羅之簽名,而考古學家如郭沬若之流僅識甲骨文字,不識尼布楚條約上所簽之「小」字,緻令韋小寶大名湮沒。
後世史籍,皆稱簽尼布楚條約者為索額圖及費要多羅。
古往今來,知世上曾有韋小寶其人者,惟「鹿鼎記」之讀者兩已。
本書記叙尼布楚條約之簽訂及内容,除涉及韋小寶者系補充史書遺漏之外,其餘皆根據曆史記載。
)
依據當時習慣,雙方須同時嗚炮,向天立誓,信守不渝。
清方大炮二百餘尊,在尼布楚城東南西北四方同時響起,大地盡皆靂動。
俄方大炮卻隻十餘尊,炮聲廖廖,強弱之勢,相差實不可以道裡計。
費要多羅暗叫僥幸,若是和議不成,開起仗來,尼布楚城被轟成齑粉了。
當下兩國使臣互贈禮物。
費要多羅贈給韋小寶等人的是時表、千裡鏡、銀器、貂衣、刀劍等物。
韋小寶贈給對方使節的是馬匹、鞍辔、金杯、絲綢衣衫、絹帛等物,此外每人各有金鑲銀嵌的褲帶一條,以賠償被清兵割斷的褲帶。
當晚大張筵席,慶賀約成。
費要多羅兀自擔憂,不知前去偷襲莫斯科的清兵是否即行召回,不斷以言語試探,韋小寶隻是裝作不懂。
過得兩日,費要多羅得報,有大隊清兵自西方開來,他登上城頭,以千裡鏡了望,果見一隊隊清兵自西面來,渡過尼布楚河以東紮營。
費要多羅大喜,知道西侵的清兵已然召回。
他那知道大隊清兵隻是在尼布楚之西二百裡外駐紮侯命,一聽得大炮聲響,便即拔隊緩緩而歸。
又過數日,石匠巳将界碑上的文字雕鑿完竣。
碑上共有滿、漢、蒙、拉丁、及羅刹五體文字。
界碑分立於格爾必齊河東岸,額爾古納河南岸、以及極東北之威伊克阿林大山各處。
碑文中書明兩國以格爾必齊河為界,「循此河上流不毛之地,有名大興安以至於海,凡山南一帶流入黑龍江之溪河,盡屬中國;山北一帶之溪河,盡屬俄羅斯」;又書明:「将流人黑龍江之額爾古納河為界,河之南岸,屬於中國:河之北岸,屬於俄羅斯。
其南岸之眉勒爾客河口,所有俄羅斯房舍,遷徙北岸」;又書明:「雅克薩所居俄羅斯人民及諸物,盡行撤往察罕汗之地」;又書明:「凡獵戶人等,斷不許越界,如有相聚持械捕獵,殺人搶掠者,即行捕拿正法,不以小故阻壞大事,中俄兩國和好,毋起争端。
」
兩國欽差派遣部屬,勘察地形無誤後,樹立界碑。
此界碑昕豎之地,本應為中俄兩國萬年不易之分界,然百餘年後,俄國乘中國國勢衰弱,逐步蠶食侵占,置當年分界於不顧,吞并中國大片膏腴之地。
後人讀史至此,喟然歎曰:「安得複起康熙、韋小寶於地下,逐彼狼心之羅刹人而複我故土哉?」
樹立界碑巳畢,兩個欽差行禮作别,分别首途回京複命。
韋小寶召來華伯斯基與齊洛諾夫,将備妥了的禮物命二人呈奉蘇菲亞公主,其中既有錦被,又有繡枕。
北國荒鄙之地,這些物事無處購置,均是雙兒之物。
韋小寶笑道:「公主當真想念我,就抱抱棉被和枕頭吧。
」華伯斯基道:「公主殿下對大人閣下的情意天長地久,棉被枕頭容易殘破,還是請大人派幾名築橋技師,去莫斯科造座石橋,那就永遠不會壞了。
」韋小寶笑道:「我早已想到此節,你們兩人不必羅唆。
」命親兵擡出一隻大木箱來,長七尺,寬四尺,宛似一口大棺材一般,八名親兵用大杠擡之而行,顯得甚是沉重。
箱外鐵條重重纏繞,貼了封條,以火漆固封。
韋小寶道:「這件禮物非同小可,你們好生将護,不可損壞。
公主見到之後,必定喜歡,這天長地久的情意,和中國石橋完全一般牢固。
」兩名羅刹隊長不敢多問,領了木箱而去。
這口大木箱重達千斤,自尼布楚萬裡迢迢的運到莫斯科,一路之上着實勞頓。
蘇菲亞公主收到後打開箱手,竟是一座韋小寶的裸體石像,笑容可掬,栩栩如生。
原來韋小寶召來雕鑿界碑的石匠,命其連夜開工,鑿成此像,又請荷蘭教士寫了「我永遠愛你」的幾個羅刹文字,雕在石像胸口。
蘇菲亞公主一見之下,當真是啼笑皆非,想起這中國小孩古怪精靈,卻也非羅刹男子之可及,不由得情思綿綿,神馳萬裡。
這石像便藏於克裡姆林宮中,後來彼得大帝發動政變,将蘇菲亞公主驅逐出宮,連帶将此石像擊碎。
唯有部份殘軀為兵士攜帶出外,羅刹民間無知婦女向之膜拜求子,據稱居然大有靈驗雲。
且說韋小寶凱旋回京,劃界訂約諸般情狀,早已先行奏報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