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三章

首頁
    調度。

    他手下的第一員大将段祺瑞,現任袁世凱嫡系的第三鎮統制,駐紮保定,駐南苑的第六鎮,本由第三鎮所孳生,實際上亦由段祺瑞在指揮。

    一旦有變,要求駐畿南的第一鎮,駐小站的第四鎮,駐山東的第五鎮按兵不動,作壁上觀,是袁世凱絕對可以辦得到的事,然以一鎮對付鐵良,一鎮控制京城,何愁大事不定? 想到這裡,奕劻的雄心陡起,不斷地搓手吸氣,自我鼓舞了好一會,方始開口說道:“茲事體大!慰庭,得要好好籌劃。

    ” “是,是!當然要好好籌劃,不過也要快!”袁世凱說: “照我看,比較難對付的隻有澤公!” 提到載澤,更激發了奕劻的進取之心,因為現任度支部尚書載澤,想取奕劻而代之,已非秘密。

    想到載澤種種跋扈的情形,他不由得恨恨地說:“總有一天讓他回家抱孩子去!” ※※※ 十月初六紫光閣賜宴達賴喇嘛,皇帝果然未到,十月初九,在勤政殿進貢壽禮,慈禧太後亦未召見。

    正當達賴喇嘛滿懷不快,決定吩咐從人收拾行李,打算盡快離京時,理藩部尚書達壽親自來頒上谕,達賴喇嘛不願跪接。

    直到說明是恩诏,達賴喇嘛方始勉強行禮聽宣:“朕欽奉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皇太後懿旨:達賴喇嘛上月來京陛見,率徒祝嘏,備抒悃忱,殊堪嘉尚,允宜特準封号,以昭優異。

    達賴喇嘛業經循照從前舊制,封為西天大善自在佛,茲特加封為誠順贊化西天大善自在佛,其勒封儀節,着禮部理藩部會同速議具奏。

    并按年赉給廪饩銀一萬兩,自四川藩庫分季支發。

    達賴喇嘛受封後,即着仍回西藏,經過地方,該管官派員挨站護送,妥為照料。

    到藏以後,務當恪遵主國之典章,奉揚中朝之信義,并化導番衆,謹守法度,習為善良。

    所有事務,依例報明駐藏大臣,随時轉奏,恭候定奪。

    期使疆埸永保治安,僧俗悉除畛域,以無負朝廷護持黃教,綏靖邊陲之至意。

    并着理藩部傳知達賴喇嘛祗領欽遵!” 這道恩诏另外備有一份滿文譯本,達賴喇嘛不識漢字,卻通滿文,仔細看完,認為并無暗示與班禅分治西藏之意,總算将多日以來所受的委屈,消散了許多。

     于是他說:“明天進宮拜生日,我還有一尊佛像送給皇太後。

    這尊佛像上,有我念的二十萬卷經,功德甚大,太後虔心供奉,必能保佑她消災延壽。

    ” “皇太後一定會很高興。

    ”達壽答說:“不過明天随班行禮,恐怕沒有機會呈獻。

    ” “如果明天不能面呈,就請貴大臣代為進獻,不過亦須有一番迎佛的禮節。

    ” “當然,當然!” “請問明天文武百官替太後拜生日,是不是由皇上帶領?” “這,”達壽歉然地說:“我可實在無法奉答。

    皇上從十月初一就不起床了,不然初六紫光閣之宴,一定會親臨賜酒的。

    ” “照這樣說,皇上明天就不能替太後拜生日?” “大概是。

    ” “那麼是誰帶頭行禮呢?” 這一下将達壽考住了。

    在他的記憶中,從無皇太後萬壽,皇帝未能率領王公大臣朝賀的情事,因而亦就無從回答,隻含含糊糊的說:“那要看當時的情形,事先沒法兒知道。

    明天有我在那裡照料,大師不必擔心。

    ” 話雖如此,達壽自己卻很擔心,因為西藏的局勢動蕩不安,朝廷寄望于達賴喇嘛回拉薩後,能夠安撫藏民,力禦外侮,仍奉朝廷的正朔,而達賴喇嘛被迫行了跪拜之禮,卻還不能見到皇帝,内心異常憤懑。

    如果明天皇帝能率百官上壽,達賴喇嘛就必然會質問,時滿五日,何以紫光閣賜宴,皇帝就不能親臨?這話很難回答,得細心看看當時的情形,想法子找個能夠搪塞得過的理由。

     因此,達壽在半夜裡便即起身,趕到西苑,曙色未透,但内務府的官員,已經忙忙碌碌在預備這天的慶典了。

    他拉住新補的内務府大臣景沣,悄悄問道:“皇上會來不會?” “這會還不知道,不過,聽說已傳‘四執事’伺候龍袍了。

    ”專管禦用衣帽鞋襪的太監,通稱“四執事”,傳龍袍伺候,自然是要來朝賀。

    達壽便趕到中海,一進東向的寶光門,隻見儀鸾殿外的來薰門前,已有掌“起居注”差使的翰林在當班了。

     其中有一個是達壽的熟人,即是以參瞿鴻玑而名聞海内外的恽毓鼎,便喚着他的号問:“薇孫,皇上今天會來給皇太後行禮不會?” “怎麼不會?當然會。

    ” “不是皇上病得很厲害嗎?” “那就不知道了!”恽毓鼎淡然說道:“不過,南書房的翰林譚組庵,昨天還看見皇上在瀛台前面的迎薰亭蹓跶。

    ” 就這時,有理藩部的司官來通知,達賴喇嘛已到。

    達壽急忙趕了去招呼,安頓略定,再翻回來時,聽說皇帝已經從瀛台步行而來,隻等吉時一到,便即行禮。

     同時,達壽發現便門未曾關嚴,很有些人在縫隙中張望,于是他也擠了上去,悄悄向裡窺望,隻見身禦龍袍的皇帝,兩隻手扶住太監的肩,雙足不斷起落作勢,當然是舒舒筋骨,以便行那三跪九叩的大禮。

     不久,來薰門開了,出來一名挺胸突肚的太監,正是将取李蓮英而代之的崔玉貴,站在漢白玉石的台階上,歪着脖子揚着臉,用既尖且銳的左嗓子喊道:“禮部堂官聽宣哪!” 禮部尚書溥良、左侍郎景厚、右侍郎郭曾炘,急忙趕上前去,向北跪倒,半低着頭,所有的王公大臣亦都垂手肅立,靜聽宣旨。

     “奉懿旨:皇帝卧病在床,免率百官行禮。

    ” 崔玉貴的聲音極高,沒有一個人覺得不曾聽清楚。

    然而何以有此懿旨?人人感到意外,相顧錯愕,噤不能言。

    而就在這沉寂如死的霜風曉陰中,突然聽得來薰門内,嗷然一聲,凄厲無比,令人毛骨悚然。

     來薰門很快地合上了。

    但皇帝的哭聲若斷若續,依舊隐約可聞。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