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七章

首頁
    有關系。

    這樣就不如“先發制人”,所以一連又發了三道措詞十分倚重的上谕,催他出兵。

    同時也知道曾國藩笃于手足之情,對他的那個“老九”,曲盡維護,唯恐不周,所以特别提到請假回籍的曾國荃,希望他銷假,“來京陛見”,以便起用,作為暗中的一種籠絡。

     這還不夠,大家商量的結果,認為曾國藩可能還會以湘軍裁撤,無可用之兵,難當重任作為推辭的理由,因又面請兩宮太後,明發上谕:“欽差大臣協辦大學士兩江總督一等毅勇侯曾國藩,現赴山東一帶督師剿賊,所有直隸、山東、河南三省旗綠各營,及地方文武員弁,均着歸曾國藩節制調遣,如該地方文武,不遵調度者,即由該大臣指名嚴參。

    ” 旨稿一送上禦案,慈禧太後看了好一會,不能定奪。

    慈安太後在側面望去,見那道上谕不過三、五十字,不解何以疑難如此? 她還未發問,慈禧太後卻先向她開了口:“有了這道旨意,曾國藩就跟‘大将軍’一樣了!” “大将軍”是唯有近支親貴才能擔當的重任,曾一度讓年羹堯挂過這顆印,終以跋扈被誅。

    因為大将軍可以指揮督撫,若有不臣之心,便可釀成巨患,所以漢人從未擁有此頭銜。

    在鹹豐初年,“老五太爺”以惠親王的身分,被授為“奉命大将軍”賜“銳捷刀”,其實等于一個虛銜。

    如今曾國藩受命節制三省,“地方文武不遵調度者,指名嚴參”,那把直隸總督劉長佑、山東巡撫閻敬銘、河南巡撫吳昌壽都包括在内,才真正是大将軍的職權。

     慈安太後明白了她躊躇的緣故。

    想想也是,兩江總督李鴻章是曾國藩的得意門生,陝甘總督楊嶽斌替曾國藩辦過水師,閩浙總督左宗棠雖說與曾國藩不睦,但到底是一起共過患難的同鄉,加上陝西巡撫劉蓉,湖南巡撫李瀚章,廣東巡撫郭嵩焘,都與曾家有極密切的關系,看起來曾國藩的羽翼遍布天下。

    自開國以來,不要說是漢人,亦從無這樣一個臣子擁有這樣的勢力,倘或要造反,這反一定造得成! 曾國藩要造反?慈安太後自己都覺得好笑了:“蓋圖章吧!”她催着慈禧太後,語氣輕松,顯得把這道上谕不當一回事似的。

     ※※※ 深宮樞庭,盼望曾國藩帶兵出省會剿的奏報,如大旱之望雲霓,那知倏忽半月,音信毫無。

    這時山東的撚軍,已由曹州往北流竄,正盤踞在“梁山泊”一帶。

    自從鹹豐四年銅瓦廂決口,黃河奪大清河由北道出海,這裡便成了運河與黃河交會之處,地形複雜,防剿兩難,而最吃重的是壽張到張秋那一段,劉長佑就在這裡沿北岸布防,苦苦撐持。

    倘或再無援師,撚軍一渡了河,自東昌而北,無險可守,雖有崇厚的一千五百洋槍隊,亦恐擋不住撚軍的馬隊。

     終于曾國藩的奏折到了,江蘇的提塘官早已接到命令,江甯折差一到,便須報信,所以親到恭王府來通知。

    恭王便找了文祥等人,趕進宮去,等候召見,而且期待着會聽到極好的消息。

     這時是下午三點多鐘,夏至已過,白晝正長,恭王坐了一會,未見宮裡有話傳出來,也還不急。

    文祥心裡有些不安,急于想知道曾國藩奏報些什麼?便勸恭王“遞牌子”請見,正在商議着,值日的軍機章京來說:“上頭有折子發下來,到内奏事處去領了。

    ” 果然是曾國藩的奏折,打開一看事由:“遵旨前赴山東剿賊,瀝陳萬難迅速情形”,恭王倒吸了一口冷氣。

     寶鋆心最急,開口便問:“怎麼說?” “‘金陵楚勇裁撤殆盡’,要‘另募徐州勇丁,期以數月訓練成軍’,此其不能迅速者一;”恭王一面看,一面說:“撚匪‘積年戰馬甚多,馳驟平原,其鋒甚銳’,要到古北口采買戰馬,加以訓練,此其二;‘拒賊北竄,惟恃黃河天險’,興辦水師,亦須數月,此其三。

    ” 說到這裡,恭王住了口,雙眼緊盯在紙上,而眉目也舒展了,顯然的,曾國藩以下的話是動聽的。

     “他也有他的道理。

    不過……”他把奏折遞了給文祥,“你們先看了再說。

    ” 文祥看着便點頭,同時為寶鋆講述内容:“曾滌生隻肯管齊、豫、蘇、皖四省交界十三府州的地方,以徐州為‘老營’。

    你聽他的話:‘此十三府州者,縱橫千裡,撚軍出沒最熟之區,以此責臣督辦,而以其餘責成本省督撫,則泛地各有專屬,軍務漸有歸宿。

    ’” “那好!”寶鋆欣然答道:“隻要他肯管這十三府州就行了。

    ” “你慢點高興!”恭王接口說道,“聽博川念下去。

    ”于是文祥便提高了聲音念:“‘此賊已成流寇,飄忽靡常,宜各練有定之兵,乃可制無定之賊!方今賢帥新隕,劇寇方張,臣不能速援山東,不能兼顧畿輔,為謀迂緩,駭人聽聞,殆不免物議紛騰,交章責備。

    然籌思累日,計必出此。

    謹直陳蒭荛,以備采擇。

    ” “這也沒有什麼!無非……。

    ” “莫忙!”恭王又說:“還有個附片。

    ” 附片奏稱:“臣精力日衰,不任艱巨。

    更事愈久,心膽愈小,疏中所陳專力十三府州者,自問能言之而不能行之。

    懇恩另簡知兵大員,督辦北路軍務,稍寬臣之責任。

    臣仍當以閑散人員,效力行間。

    ” 這一念出來,不但寶鋆,連文祥都覺得詫異。

    奏折與附片的語氣頗有不同,前面已答應了的話,到後面忽又變卦,說是“能言不能行”,那麼到底是責成他“督辦”十三府州呢,還是“另簡知兵大員,督辦北路軍務”? 三個人反複推敲,才把曾國藩的吞吐的詞氣弄明白,照他的意思,最好讓他坐鎮徐州,練兵籌饷,居中調度,臨陣督師,應另有人。

    大家覺得他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