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方志敏(四首)

首頁
诗一首①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

    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

    乃是宇宙的真理!

    为着共产主义牺牲,

    为着苏维埃流血,

    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

    哭声②

    仿佛有无量数人在我的周围哭泣呵!

    越侧耳细心去听,越发凄楚动人了!

    “我们血汗换来的稻麦,十分之八被田主榨取去了,剩的些微,那够供妻养子!……

    “我们牛马一般的在煤烟风尘中做做输运,奔走,每日所得不过小洋几角,疾病一来,只好由死神摆布去了!

    “跌倒在火坑里,呵!这是如何痛苦呵!

    看呀,狂暴的恶少,视我们为娱乐机械,又来狎弄我们了!……

    “唔!唔!唔!我们刚七八岁就给放牛,做工去吗?

    金儿福儿读书,不是,……很…快乐吗?

    “痛呀!枪弹入骨肉,真痛呀!

    青年人,可爱的青年人,你不援救我们还希望谁?”

    似乎他们联合起来,同声哭诉。

    这时我的心碎了。

    热泪涌出眼眶来了。

    我坚决勇敢的道:

    “是的,我应该援救你们,我同着你们去……。”

    1922年5月于同文书院

    呕血

    呵,什么?

    鲜红的是什么?

    血吗?

    血呀!

    我为谁呕?

    我这般轻轻年纪,就应该呕血吗?

    呵!是的!

    我是个无产的青年!

    我为家庭虑,

    我为求学虑,

    我又为无产而可怜的兄弟们虑。

    万虑丛集在这小小的心儿里,

    哪能不把鲜红的血挤出来呢?

    呵!是的,无产的人都应该呕血的,

    都会呕血的——何止我这个羸弱的青年;

    无产的人不呕血,

    难道那面团团的还会呕血吗?

    这可令我不解!

    我为什么无产呢?

    我为什么呕血呢?

    1922.6.21于九江

    同情心

    在无数的人心中摸索,

    只摸到冰一般的冷的,

    铁一般的硬的,

    烂果一般烂的,

    它③,怎样也摸不着了——

    把快要饿死的孩子的口中的粮食挖出来喂自己的狗和马;

    把雪天里立着的贫人底一件单衣剥下,抛在地上践踏;

    他人的生命当馒餐,

    他人的血肉当羹汤,

    啮着,喝着,

    还觉得平平坦坦,

    哦,假若还有它,何至于这样?

    爱的上帝呀!

    你既造了人,

    如何不给个它!

    方志敏(1900-1935):江西弋阳人。1922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县委书记、特委书记、省委书记、军区司令员、江西省农民协会秘书长、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十军政治委员。1928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31年,在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执行委员。1934年率领红军抗日先遣队北上。1935年1月在与国民党反革命军队作战中被捕。同年8月6日在南昌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遗著有《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

    〔注释〕①这一首诗,见《狱中纪实》,当是方志敏同志在狱中作。

    ②这一首诗,和以下的《呕血》、《同情心》两首,都是方志敏同志早年写的。《哭声》、《呕血》写于1922年。当时方志敏同志在九江同文书院(即南伟烈大学)读书,在校中积极参加“反基督大同盟”的活动,领同学上街张贴标语,宣传演讲,展开反对美帝国主义运动。不料这时他的肺病复发,常常吐血不止,他在病中写了这两首诗,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他对旧社会的忿激的心情。《同情心》写于1923年初。当时方志敏同志已经离开学校从事革命活动,因避敌人搜捕转移南京,在南京无法找到工作,住在一个小客栈中,写了这一首诗,揭露旧社会的罪恶。

    ③它,指“同情心”。这首诗揭露了剥削阶级对于劳动人民只有残酷压榨,丝毫无“同情心”可言。这是剥削阶级的阶级本性决定的。只有劳动人民中间,才有真正的阶级友爱。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