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杂事》 (宋)唐庚著

首頁
    操強而備弱,宜勝而反不如者,何也?操弟稗也,備五穀之不熟者也。

    五穀之熟,固不如弟稗,非謂寬仁、忠信不能勝急暴、谲詐也。

    備不能勝操耳,故曰苟非其人,道不虛行。

     青龍三年,張掖出石圖,廣一丈六尺,高一丈七尺一寸,圍五丈八尺。

    蒼質而白理,有若麟者、鳳者,有若虎者,有若牛者,有若人馬者,有若八卦、列宿、孛彗者,其字可讀而不可曉。

    時人以為魏晉之符。

     河圖、洛書之說,歐陽永叔攻之甚力。

    今觀此圖,與河圖洛書亦何以異!惜乎時無伏羲神禹,故莫能通其義,而陋者以為魏晉之符。

    彼魏晉何足道,安知其非八卦九疇之類也!造化之所為,猶有幸不幸焉,而況于人乎。

    可勝歎哉。

     蘇則為金成守,聞魏氏代漢,發服悲吳。

    孫盛評曰:“士不非其所事,不事其所非。

    既已策名新朝,複懷貳志,豈大雅君子出處之分哉。

    ” 魏氏受禅,漢帝尚存,缟素舉哀,誠為輕脫。

    然盛謂貳志,茲又過矣。

    箕子過故商墟,感宮室毀壞傷,之欲哭,以方朝而不敢。

    季劄哭王僚而事阖闾,晏子哭莊公而事景公。

    哀死事生,以待天命,此人臣之分也,何得謂之非其所事而事其所非乎!孫盛枭音,使人聞而惡之。

     諸葛亮聞張溫敗,未知其故,思之數日,曰:“吾得之矣。

    是人清濁善惡太分明也。

    ” 善惡太明,誠取敗之道。

    然人之禍敗,有以其道得之者,有不以其道得之者。

    若張溫之敗,可謂不以其道者矣,尚可以推求其故哉。

     魏文帝賜群臣沒入生口,惟歆出而嫁之,帝歎息。

    孫盛評曰:“子路私饋仲尼,毀其食器;田氏盜施春秋,著以為譏;<柬見>戮之家國,刑所肅縱在哀矜,理無偏宥。

    歆居股肱之任,當公言于朝,而默受嘉賜,獨為君子,可謂匹夫之仁,蹈道則未也。

    ” 孫盛以刻薄之資,承學于草竊亂賊之世,性習皆惡,故其論議類皆如此。

    夫見牛未見羊,孟子所謂仁術也,何名為偏宥哉!使盛為廷尉,于魏文之時,則歆當以私饋盜施誅矣,東晉之不用盛,不為過也。

     陳壽曰:“蜀不置史,注記無官,以故行事多遺,災異靡書。

    諸葛亮雖達于為政,若此之數,猶未周焉。

    ” 《禮記》人,君言則左史書之,動則右史書之。

    《周禮》建官備矣,獨不聞有所謂左右史者。

    雖有太史,然不以注記為職。

    是時諸侯皆有史,豈天子獨阙乎?春秋之時,蔔田宅者、占雲日者,皆稱太史,則太史殆陰陽家流。

    然書趙盾者、書崔杼者,亦稱太史,則太史又似掌注記者。

    蓋方是時,學者通知天蔔,而蔔興廢者亦不甚用蓍龜。

    太史伯以祝融之功而推楚國之必興,太史趙以虞舜之德而占陳氏之未亡。

    其論議證據有絕人者,故陰陽注記得兼掌之。

    漢司馬談父子為太史令,以論著為己任,而又掌天官,則兼掌之效于茲可見。

    魏晉之際,始署著作郎,自是太史之職分而為二。

    孔明之時未也。

    按後主景耀元年,史官奏景星見,于是大赦改元,而曰蜀不置史,妄矣。

     景初元年,有司奏魏得地統,宜以建醜為正,遂改是年三月為孟夏四月。

     世言夏得人統,以建寅為正;商得地統,以建醜為正;周得天統,以建子為正。

    其說非也。

    以堯典羲和舜典巡狩觀之,唐虞之世,固以建寅為正矣。

    至夏後之時,其法尤備,其書傳于後世,謂之夏小正。

    孔子得之于己,以為可用,非謂建寅之正,自夏後氏始也。

    至成周時,始用建子為正,然猶不廢夏時,謂之正歲。

    後之學者,以為夏以建寅為正,周以建子為正,商居其間,不應無所變更,因以意推之,曰商以建醜為正。

    而三統之說興焉。

    夫夏後氏以建寅為正,吾于《論語》見之矣,《論語》曰:行夏之時。

    周以建子為正,吾于《春秋》見之矣,《春秋》書十月霜降殺菽,三月無冰。

    商人以建醜為正,于經既無所見,于理亦複不通。

    夫以建子為正者,取二十四氣之首也,以建寅為正者,取四時之首也,以建醜為正,其取義安在哉?是以知其不然。

     建安十八年,先主進軍圖雒縣,龐統為流矢所中,卒。

    先主言則流涕。

     龐德公以孔明為卧龍,以士元為鳳雛,則士元之齒當少于孔明。

    孔明卒時年五十四,而士元先卒二十有二年,則士元物故尚未三十也,豈不惜哉!建安二十四年,先主始王漢中,是歲關羽卒,明年黃忠法正卒,又明年張飛卒,又明年馬超、馬良卒。

    基業未就而一時功臣相繼淪謝,如有物奪之者。

    明年後主踐祚,而舊人獨有孔明、趙雲。

    後七年雲卒,又五年孔明卒,而勳舊于是乎盡。

    正卒時四十五,超四十七,良三十五,自餘不著其年。

    飛傳稱少與羽俱事先主,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則飛卒年才五十許。

    霍峻年四十。

    此數傑者,皆以高才早世,而谯周至七十餘而終,天不祚漢,明矣。

     【全文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