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教章通路记卷第六

首頁
    為小乘宗。

    次為三乘宗。

    後三為一乘宗。

    今當前義。

    至文更釋(已上)折薪記雲。

    縱無上十重教證。

    但依所诠中行位等義異故。

    尚須分宗。

    況複有上十重證耶(已上)言聖教雲披煥然溢目者。

    上來七部。

    二十餘文。

    諸教所說。

    三乘一乘。

    差别證據。

    如雲興矣。

    如霞起矣。

    滿目遮眼。

    炳煥顯明。

    雲披之言。

    是明繁多。

    或可。

    冷風吹虛。

    卷拂雲霧。

    日月星宿。

    懸空高照。

    諸人仰面。

    皆悉見之聖教涼風。

    拂人疑雲。

    四乘星月。

    人皆見之。

    衆星如聲聞。

    北辰喻緣覺。

    月如菩薩。

    日似一乘。

    法喻極巧。

    豈不爾乎。

    煥者。

    玉篇雲。

    呼換切。

    明也。

    亦作奂(已上)炳煥明了。

    同一義也。

     章而守株之類下。

    二破執。

    言守株者。

    元照資持記上一下雲。

    守株喻其愚也。

    韓子曰。

    宋人有耕者。

    見田中株。

    兔走觸之折頸而死。

    因釋耕守株。

    冀複得兔(已上)言故經雲所未聞經等者。

    維摩經下卷。

    香積品中。

    衆香世界。

    菩薩問維摩诘曰。

    菩薩成就幾法。

    于此世界。

    行無瘡疣。

    生于淨土。

    維摩诘言。

    菩薩成就八法于世界。

    行無瘡疣。

    生于淨土。

    即列八法。

    其第四雲。

    所未聞經。

    聞之不疑(已上)即當此文。

    而章有為希有也一句。

    維摩無之。

    可勘餘經。

    問東土得一。

    作法花要略。

    其中卷初。

    立三車義。

    破花嚴天台四車之義。

    其中就此花嚴宗義。

    即彼文雲。

    先破藏公者。

    法藏師雲。

    解深密經。

    瑜伽論雲。

    宅内先所許三車。

    指華嚴會。

    名一露地大白牛車。

    汝言非理。

    所以者何。

    有五失故。

    一不知宅失。

    二不知内外失。

    三不知先後失。

    四不知車失。

    五不知索車人失。

    言不知宅失者。

    且如舍利弗等聲聞。

    昔凡夫時。

    所招苦集谛之五取蘊身。

    是名宅内。

    亦名三界内。

    爾時佛為說四谛。

    言是苦。

    是集。

    是滅。

    是道。

    是名見道位示相轉。

    苦應遍知。

    集應永斷。

    滅應作證。

    道應修習。

    是名修位勸修轉。

    汝苦已遍知。

    不應複知。

    汝集已永斷。

    不應複斷。

    汝滅已作證。

    不應複證。

    汝道己修習不應複修。

    是名究竟道位作證轉。

    爾時舍利弗等。

    聞三轉法輪已。

    出苦集之五蘊身。

    而證滅道之菩提涅槃。

    是名出宅乘羊鹿車。

    當于之。

    爾時諸菩薩。

    聞無作四谛。

    登初地二地乃至佛地。

    是名出宅乘牛車。

    此中菩薩。

    出無作苦集谛之細生死。

    是名出宅。

    證無作滅谛之四種涅槃。

    得無作道谛之四智心品。

    是名證得菩提涅槃。

    亦即名乘牛車。

    此即始從花嚴。

    位至涅槃。

    為諸菩薩所說。

    菩提涅槃。

    是名牛車。

    不知此意。

    而妄執雲。

    指深密瑜伽。

    名宅内所許三車。

    指華嚴會。

    名門外露地所授大白牛車。

    是名不知宅失。

    言不知内外失之者。

    其之乘。

    既四谛故時。

    已出宅各乘自車。

    此三人中。

    華嚴所說。

    十信。

    十住。

    十行。

    十回向。

    十地。

    等覺。

    妙覺位之佛菩薩。

    是名大子乘牛車。

    先四谛中。

    苦集二谛。

    是名宅内。

    亦名三界内。

    滅道二谛。

    是名露地三車。

    亦名出宅外。

    亦名三界外。

    以是義故。

    華嚴法花。

    即三乘收。

    不知此意。

    而妄執雲。

    華嚴一乘。

    非三界内所許。

    三中之大乘。

    是名不知界外失。

    言不知先後失者。

    華嚴大乘。

    此四谛教時。

    諸菩薩所證菩提涅槃。

    深密華嚴。

    同無前後。

    不知此意。

    而妄執雲。

    深密般若。

    等名先所許三車。

    指華嚴會。

    名後露地所授大車。

    是名不知先後失。

    言不知車失者。

    有作滅道。

    是名羊鹿車。

    無作滅道。

    是名牛車。

    即名佛乘。

    亦名一乘。

    亦名如來乘。

    亦名大乘。

    亦名菩薩乘。

    亦名無上乘。

    亦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不知此意。

    而妄執雲。

    三乘中大乘。

    同二乘權。

    華嚴一乘。

    别三乘故。

    名别教一乘。

    是名不知車失。

    言不知索車人失者。

    決定二乘人。

    法花前。

    各乘自車故。

    至法花會。

    更不索車。

    彼不定性二乘無學。

    四谛教時。

    雖乘羊鹿。

    而未得牛車故。

    至法花會三。

    請說大乘。

    菩薩不請。

    先已乘故。

    不知此意。

    而妄執雲。

    菩薩索車故。

    同二乘權。

    更授華嚴一乘故。

    一乘為實。

    是名不知索車人失(已上)既付此五失。

    破四車妙義。

    雲何遮此難。

    得成立宗義。

    答所附五過皆非。

    今宗枚釋會通。

    不必要旨。

    且不知宅失者。

    二乘之宅。

    是無别途。

    菩薩宅者。

    法花三車。

    皆出分段粗三界苦。

    是故菩薩。

    亦唯出離分段三界。

    以佛教門。

    出三界苦。

    通三乘故。

    無别途故。

    經文何處。

    有說牛車菩薩得出變易生死。

    法花涅槃等。

    說出變易。

    即是一車菩薩之事。

    何開三車之中菩薩。

    瑜伽論等。

    雖說變易。

    唯是教門。

    其牛車者。

    唯是分段分齊而已。

    汝既不知宅失。

    還在其身。

    次不知内外失者。

    所言菩薩宅内宅外。

    所立既乖内外亦壞不關變易。

    故非法花意故。

    又華嚴法花。

    總言三乘總入。

    三中牛車。

    一列義理。

    何三一何分。

    汝還不知内外分域。

    次不知先後失者。

    何取華嚴。

    為先後例。

    非是章主所立意旨。

    華嚴唯是所入之處。

    三車一車。

    是望法花。

    法花與爾前。

    決定有前後。

    汝奈诤之。

    非華嚴事。

    汝還既成不知先後。

    次不知車失者。

    丈六權果。

    是牛體。

    汝不知車三一混亂。

    後不知索車人者。

    菩薩大子。

    不得牛車。

    是故同小。

    亦即索之。

    而言不索。

    失還在汝。

    章特逆之。

    不可更述。

    所附諸失。

    所負在汝。

    恐費紙墨不廣言之。

     于時正安二庚子年十月九日。

    于東大寺戒壇院。

    為實圓禅明房記述之。

     華嚴宗沙門凝然六十有一。

     右以嵯峨大覺寺寫本校之了 文化辛未八月朔日 比丘典壽春秋五十四 五教章通路記卷第六(終)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