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教章通路记卷第五十

首頁
    有不爾者耶。

    答于有學位。

    其經時七生等者。

    無餘時分。

    随應應爾。

    若初果上。

    六生五生四生等者。

    無餘時分。

    次第應滅。

    而不可有增。

    不遇七等故。

    問六八二萬。

    各劫滿後。

    便當得成阿耨菩提。

    為指佛果。

    為因位耶。

    答天台疏雲。

    此文八萬劫成菩提。

    下文八萬劫發菩提心。

    須會釋之(已上)行滿記。

    釋此文雲。

    須會釋之者。

    八萬等。

    皆初權教。

    如三恒間法信等故(已上)道暹記四雲。

    須會釋之者。

    法花疏第一雲。

    然大經有三文。

    第十經雲。

    成菩提。

    第十九經雲。

    至涅槃。

    第二十經雲。

    得阿耨菩提心。

    若得菩提心。

    至菩提及涅槃。

    得菩提心。

    謂至因。

    菩提涅槃。

    謂至果。

    果中有智斷。

    菩提是智。

    涅槃是斷。

    具說始終。

    具說智斷。

    故說三文。

    記家釋雲。

    第三是因。

    前二是果。

    果中既是智斷二德故。

    後發心菩提。

    可指初狗住分得智斷。

    然經三文。

    皆雲八六四二。

    豈中因果同經爾許時耶。

    此且一往故菩提涅槃。

    并通因果。

    若微仍權。

    但至初住。

    縱至極果。

    其教亦權。

    可必八六等。

    方至極果耶。

    則與生入地生身。

    得忍為妨(已上)今華嚴宗。

    終教意者。

    到菩提心處。

    正指十信初心。

    五果聖者。

    羅漢入寂之間。

    經八六等劫。

    心想還生。

    遇佛佛菩薩。

    回心向大。

    即入十信初心。

    若之到阿耨菩提心處。

    涅槃經中。

    既有三文。

    第三段雲阿耨菩提心。

    即是良證。

    以地驗知。

    上二處文。

    皆指初信。

    不可佛果。

    略雲阿耨菩提。

    不言心處。

    或可初心。

    唯言菩提。

    亦雲涅槃。

    涅槃三文。

    暹記第十經者。

    現流布本。

    當第十一。

    彼言第二十者。

    今第二十二也。

    是調卷異。

    無别所以。

    經八萬等劫。

    是有何所由。

    答暹記四雲。

    經過八萬劫等者。

    澤洲解雲。

    一約厭心種子強故。

    名鈍根。

    經多劫等。

    方發菩提心等。

    厭心種子弱故。

    經劫少名為利根。

    速能發菩提心。

    言厭心者。

    謂初欣樂無漏心重故。

    令根純。

    如是利純根别故。

    始自八萬。

    至十千也。

    天台大師意。

    則不然。

    由界内經生多少不同。

    緻令界外。

    其根利純不等。

    不約厭而釋(已上)賢首師意。

    大同天台。

    機根純故。

    經劫是久。

    機根利故。

    經劫是少。

    然根純故。

    前世經生。

    故入寂時。

    厭心種子。

    寂中極久。

    不經生者。

    寂中稍少。

    是故賢首大師義意。

    非唯利鈍。

    經劫小分。

    亦兼由其厭心種子強弱。

    無餘經劫。

    多小不同。

     章解雲此明最鈍須陀洹人下。

    二釋經意。

    亦二。

    初舉章主義。

    二舉有人義。

    初中亦二。

    初還生時分。

    二定所至位。

    初中亦五。

    初八萬劫生。

    二六萬劫生。

    三四萬劫生。

    四二萬劫生五十千劫生。

    今初。

    言最鈍須陀洹人受七生已方入涅槃者。

    預流界人總有三種。

    一現取須陀。

    于此世中。

    從内凡位。

    至羅漢果。

    今住須陀。

    應現取故。

    名現般須陀洹果人。

    二勝進須陀。

    此世證初果。

    即進證一來果。

    或證不還果。

    不至羅漢。

    此世應勝進者。

    住預流果。

    名勝進須陀洹。

    三受生須陀洹。

    此從凡證預流果。

    不進後果。

    初果身上。

    欲界人天。

    往來經生。

    三類相望。

    受生是下。

    然于此中。

    亦有利鈍。

    一遍受生。

    二遍乃至五返。

    七返。

    根性利鈍。

    有重重故。

    極七返有。

    是最鈍根。

    故章雲。

    此人至其第七有時。

    于一身中。

    必證乃至阿羅漢果。

    此人無有上界經生。

    于初果身。

    乃至一返。

    欲界受生。

    不生上界。

    況七返耶。

    問何故欲界經生之者。

    不生上界。

    必至應果。

    答欲界受生。

    厭離猛□。

    故起斷通。

    證獨勝果。

    言滅心法如入滅定者。

    心謂心王。

    法謂心所有法。

    既滅六識心王心所故。

    如滅定。

    更燒根身。

    色心都盡。

    唯有梨耶最極微細。

    無始變易生死之身。

    及所依根。

    法執末那。

    相續運轉。

    常緣第八。

    記法我見。

    二乘無學。

    斷我執故。

    于第八無起人執。

    棄賴耶名。

    名異熟等。

    而不可名分段異熟。

    分段果報。

    已棄舍故。

    問入滅二乘。

    有相續相智相惑耶。

    答智相相續。

    是六識中。

    所起法執。

    入無餘滅。

    六識已滅。

    無所依故。

    此二不起。

    緣阙不生。

    得非擇滅。

    入滅之間。

    唯有不生生滅和合阿梨耶識。

    其體即是真妄共相微細變易生死。

    言複經八萬劫乃得生心者。

    問經八萬劫者。

    為一切初果經生之者。

    經此劫。

    亦有滅數者耶。

    若必八萬劫者。

    經生之者。

    種種不同。

    一返乃至六返。

    如何一具同經八萬。

    答釋中。

    既言最鈍須陀洹人經七生者。

    經八萬劫。

    明知。

    六生五生等者。

    不可經八萬劫。

    由此義故。

    以章思準。

    一返經生者。

    經六萬餘劫。

    二返之者。

    六萬三四千劫。

    三返之者。

    六萬六七千等。

    四返生者。

    七萬劫滿。

    五返受生。

    七萬劫餘。

    乃至四五千劫。

    六返受生。

    七萬六千已上。

    七返受者。

    滿八萬劫。

    雖胸臆分别。

    而義應爾故。

    經劫多少。

    事義不定。

    須更随宜任緣料簡。

    問經劫生心者。

    是何等心。

    若梨耶心者。

    入寂之間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