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必提了。
你本人就是東郡太守,我想你不會傻到自己反對自己。
”說着他自覺可笑,“至于泰山太守應劭,他給我的書信中提起當年你曾幫助過他,有這回事嗎?”
曹操想了一會兒:“哦……當初宦官之變,吳匡殺了何苗,想将其掾屬斬盡殺絕,樂隐已經被害,我救下了應仲遠。
”
“那就妥了,救命之恩豈是尋常?應劭肯定會支持你。
”鮑信說着有點兒興奮了,“應仲遠可是個了不得的人物!去年青州賊犯境時,他率文武與賊連戰,前後斬首數千級,俘獲生口老弱萬餘人。
而且這個人學問忒大,撰過一部《風俗通》、注過班孟堅的《漢書》,身在軍旅還能手不釋卷,真是個文武全才!我鮑老二有武無文,可是比不上。
”
“身在軍旅還手不釋卷,這我也得學學,哪怕注一注兵法呢。
”曹操不禁點頭,“等見到仲遠,我要好好與他談一談,今後仰仗他的事情還多着呢。
”
“泰山郡自不成問題,不過剩下的濟陰、山陽、東平三郡可就不好說了。
”鮑信又表情嚴肅起來,“濟陰太守吳資靠軍功起家,當初就不太買劉岱的賬,恐怕也不會服你。
山陽太守袁遺北上投靠袁紹,劉岱改用了毛晖,這個人對劉岱感恩戴德不宜撼動。
還有東平太守徐翕,他是劉岱的心腹,這兩個人可能是最不滿意你來的。
”
“沒關系,我誠心誠意待他們就是了,人心是會變的。
”
鮑信又補充道:“至于州中官員大吏嘛……許汜、王楷是劉岱的部将,對這兩個人要小心,最好到濮陽後解除他們的兵權。
再有就是薛蘭,他是前任東海相薛衍的兒子,在那裡有盤根錯節的關系,其子薛永在徐州牧陶謙帳下。
再有就是……”他看看李乾。
李乾有點不好意思:“再有就是我那位族弟李叔節了,他這個人念過一些書,不太與族裡的人來往,和我比較疏遠。
”
曹操暗暗記下這幾個人的名字,許汜、王楷、薛蘭、李封,木讷了一陣又道:“沒關系,隻要我推心置腹,時間長了就好了。
”回頭又囑咐荀彧和戲志才,“兩位日後可以與他們多多往來交流,咱們欲謀大事,還是要盡可能多地結交志士。
”
荀彧聽他說欲謀大事,忽然想起西京的事,便道:“董卓死了,司徒王允現在遍傳檄文請各家郡守到西京接駕呢。
”
曹操臉上似有惋惜之色:“董卓……這個老家夥不明天下之勢,原本想做霍光的,最後卻險些弄成了王莽,自甘堕落死有餘辜。
”
陳宮可不似荀彧那樣對皇帝一往情深,苦笑道:“即便董卓死了又能如何?現在這個時候誰都騰不出手來管皇上。
袁紹跟公孫瓒打得難解難分,劉表與孫堅殺得你死我活,劉焉、袁術都在忙着當土皇帝……最可憐的還是咱們,幾十萬黃巾賊還擺在眼前呢!”
諸人歎息不已,曹操一拍大腿:“我決定了,暫且不入濮陽,先去擊退了青州賊人再說!”
“這不太……不太妥當吧,州中若是有變……”陳宮犯了難。
“我這麼做就是防止州中有變。
”曹操起身,興奮地踱着步子,“現在多少雙眼睛都在看着我呢!既然當了這個兖州刺史,就要出力給大家看看,這樣才能得人心!我若是能夠出兵大敗黃巾賊,那時候不但州郡官員信服,就是平民百姓也會歸心。
”
“好!我陪你打這一仗。
”鮑信附和道,“咱們就帶着萬潛、畢谌一起去,讓他們看看你曹孟德的威風。
我這就給我的司馬于禁寫信,叫他把大部隊盡快拉來。
”
李乾也趕緊表态:“既然答應了使君,那我也回巨野組織鄉勇。
”
“好,後天……不!明天我就出兵,直接兵進壽張縣,直至敵鋒,争取一仗将他們打散。
”曹操下了決定,“你們的人馬就直接進兵壽張就行了。
”鮑信、李乾連聲附和,陳宮卻面有難色:雖然黃巾軍是烏合之衆,但是幾十萬大敵豈是輕易可破?這樣行事勝了固然好,但是為什麼不能先與州中諸部聯絡一下呢?把州中部将棄之不用,會不會反使矛盾加深了呢……
荀彧小聲嘀咕道:“志才兄,不知何故,在下心緒頗不安甯。
将軍有志先破賊軍固然好,不過欲速則不達,此事是否過于偏激了呢。
”
戲志才點點頭,卻無奈道:“兖州這是一鍋夾生飯,現在沒别的辦法,隻能是大火去燒。
将軍能不能被大家接受,那要看天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