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這個參乘之人不固定,是按皇帝的心情而定,他想讓任何一位侍中伴駕都可以。
但是自荀彧得了“專參乘之任”,從今往後除了他以外,别的侍中就都摸不到機會了。
其實曹操這樣安排,除了給予荀彧足夠的榮耀,也有令他監視天子之意。
官位也有了、俸祿也有了、臉面也有了,可不知為什麼,荀彧卻高興不起來,僅僅深吸一口氣拱手道:“謝将軍栽培。
”
“你無需為難,我知道有僭綱常禮法的事情你做不出來。
”說着曹操自桌案上又拿起一卷表章,“我奏請丁沖接替我為司隸校尉、鐘繇為禦史中丞,這‘三獨坐②’的責任他倆替你分擔一二。
”
『②三獨坐,尚書令、司隸校尉、禦史中丞都有監察之權,在朝會時三人單列一席,不與其他大臣同列,故有此稱。
』
“謝将軍。
”荀彧心裡明白,曹操既迎天子就必須要專權。
禦史中丞管監察、司隸校尉管讨罪,加之尚書令總領政務,這三大要職都換做曹操一派,恐怕京畿地方官也要換一換了。
果不其然,曹操又道:“隻是還缺一個許都令,這天下第一縣令要誰來幹呢?”
“孝先如何?”荀彧第一個想到毛玠。
“不行!”曹操一擺手,“孝先已經任命為幕府東曹掾,專管選拔官吏人才,這個擔子太重,除了他别人挑不起來,不能動他。
”
“那調萬潛來當如何呢?”荀彧又提出一個有德寬宏之人。
曹操還是搖頭:“萬潛在兖州資曆甚重,靠他能夠穩住當地人心,他也不能動……我看這樣吧,滿伯甯、薛孝威,兩者任取其一!”
荀彧的汗都快下來了,滿寵與薛悌都做事苛刻近乎酷吏。
這樣的人來當天下第一縣令,能打擊權貴固然好,但是難免把事辦得偏激。
曹操料到他不甚贊同,解釋道:“昔日我為洛陽北部尉,曾杖殺蹇碩之叔,一時京師治安大好。
我看京師之地,必須要有一個鐵面無私的硬派人物才鎮得住啊!”
荀彧知他心意已決,幹脆兩者相較取其輕,選一個稍微心善點兒的吧,便道:“滿伯甯可堪此任。
”
“好,就用他吧。
”
“既然權責分明,那皇上的政令頒布也當有所控制。
”曹操冷森森道,“調董昭出任符節令!”符節令雖為六百石的官員,卻不從屬于任何人,掌管印玺、使節、虎符,是朝廷政令發布的最後一關,也是替天子收藏玉玺之人。
荀彧不置可否,卻聽曹操又接着道:“七署諸郎死傷殆盡,所餘不過幾十人,我看光祿勳的位子咱們就不要搶了,留給西京舊臣桓公雅吧!”光祿勳是掌管護衛天子的,可如今南軍七署名存實亡,曹操拉攏過來也沒什麼實際意義。
桓公雅名桓典,昔日鬥争宦官,号稱“骢馬禦史”,頗有名望,曹操用他不過是裝點門面罷了。
至此,荀彧為尚書令、丁沖為司隸校尉、鐘繇為禦史中丞、董昭為符節令、滿寵為許都令,從朝廷中樞到京畿地方官全都換成了曹操一黨。
他拉過荀彧的手拍了拍:“文若啊,以後咱們倆恐怕聚少離多了。
惜乎軍中缺了你便又少一謀主啊!”
“奉孝不是來了嗎?”
曹操搖搖頭:“郭奉孝太年輕了,軍中還是要靠威望的。
我想請你幫我請一個人。
”
“誰?”
“令侄荀公達。
”曹操到現在還一心念着荀攸。
荀彧臉一紅:“您這麼說,公達比我還年長兩歲呢。
”
曹操笑了,繼而眼中露出神往:“昔日我乃大将軍何進座上常客,那時候他府中盛友如雲。
其中荀公達、蒯異度、田元皓堪稱智謀翹楚。
如今蒯越幫了劉表、田豐輔佐袁紹,我希望能把公達争取過來,代你為軍中謀主。
現聞他避難荊州,尚未屈侍劉表,我已經修好一封書信了,希望你與友若兄弟再寫一封信權作家書,請他來幫我。
”
“這不算什麼難事。
您就是不提我也早有此意,另外除了公達,我還想請仲豫也來。
當今天子也喜歡詩書文章,仲豫來陪王伴駕再合适不過了。
”
“哦?求之不得啊!”曹操甚為贊同。
荀仲豫名叫荀悅,論起來算是荀彧的族叔,年紀卻不大。
他十二歲便能做文章,精通《春秋》,乃不可多得的文學之士。
曹操覺得這事越想越可笑,“我說文若啊,仲豫論起輩分是你的族叔,你又是公達的族叔,你們仨上下所差不過十一二歲,名分上卻是三代人。
倘若公達見了仲豫,難道真的開口叫叔爺嗎?”
“我們以表字相稱,不論輩分。
”荀彧也笑了,“現今朝廷諸署台初見端倪,應該征召一幫名士以長聲望才是。
”
“這我想過了,當初在兖州就想過征召山陽張儉,但那時我人微言輕,現在應該可以征他入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