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被扶上皇位之後,一些由董卓炮制的政令紛紛頒布。
首先,削去何氏的太後尊号,将其與廢帝劉辯完全隔絕在永安宮中,交與郎中令李儒看管。
然後,改易身在幽州的劉虞為大司馬,董卓代他成為三公之首的太尉,并領前将軍事,進而加斧钺,有生殺之權,并且賜虎贲勇士随時保衛。
接着,改元為永漢,以黃琬為司徒、楊彪為司空,以此二人樹立名望。
此外,又賜公卿以下至黃門侍郎每家舉一名子弟為郎,名義上是讓這些高官子弟入宮補以前宦官的缺位,實際上是作為人質被控制在宮中。
辦完這兩件事情後,董卓為了籠絡士人,竟還作出兩項莫名其妙的決定:一是為謀誅宦官而被害的前朝大将軍窦武、太傅陳蕃翻案正名,徹底了結黨锢那段公案。
那已經是二十一年前的事情了,如今宦官勢力盡皆殄滅,董卓不過是賣個順水人情,為黨锢之禍畫上一個句号;另外,董卓還以永樂董太後族侄的身份自居,公開上疏為其正名。
可孝靈帝之母永樂董太後乃河間人,董卓卻是地地道道的隴西人,一在冀州一在涼州,這兩個董家同姓各宗,風馬牛不相及,分明是董卓眼紅那些威風的國舅,也想冒充外戚過過瘾。
即便是文雅的弊端也要設法模仿,這或許就是窮人乍富的悲哀吧。
自從袁紹逃走以後,董卓對京師的控制更為嚴格,在洛陽十二道城門都明裡暗裡設了眼線,密切注意群臣的動向。
對曹操而言,最為要命的是,田儀幾乎每天都叫秦宜祿來拜望一次,或是送東西,或是閑坐聊天,曹家的種種動向,都逃不出他的眼睛,這搞得曹操十分被動,根本無法與其他人密謀事宜。
這一日大清早,何颙、袁術、馮芳忽來造訪。
曹操一皺眉:說不定秦宜祿一會兒就到,那小子精明過人,要是瞧出什麼破綻,以前的努力就白費了。
何颙思索片刻道:“你這裡若不保險,我們幾處就更不要說了。
咱們出城說話吧。
”
“對!出城打獵總不會有錯吧。
”袁術表示贊同。
馮芳不甚放心:“隻怕董卓有細作把守城門,即便許咱們出去,到老賊處一說,難免招惹一場災禍。
”曹操主意已定,說道:“這樣吧,你們且回去更衣準備。
我與老賊周旋日久,頗得幾分信賴,先往他府上閑話幾句,順便告知他要去狩獵,這樣再去便無妨了。
”
馮芳連連點頭:“也好,還可以探聽些消息。
”
三人各自離去準備,曹操則動身再入董府。
這已經是三天兩頭的常事了,如今上至董卓本人,下至董府的仆人,曹操皆混得爛熟,便不覺什麼可怕了。
他僅着便衣,騎馬過府,守門的武士毫不阻攔,任由其進了廳堂。
董卓此刻正低頭哄一個四五歲的女童玩耍,擡首見曹操進來了,笑道:“孟德快坐,你瞧我這孫女兒可人不可人?”
曹操趕緊搶步上前,谄笑道:“不愧是您老人家的孫女,果真标緻出衆!”這話其實甚假,如此小的女孩哪裡瞧得出标緻與否。
不過董卓就吃這一套,比這再阿谀十倍的話他都可以安然受之,曹操料他必定欣喜。
哪知董卓歎息了一聲:“唉……可惜隻有四歲。
若不是年紀小,我就将他嫁與劉協了。
”
曹操愕然:董卓竟然想把孫女嫁與皇帝!
“皇帝也該準備大婚了,可惜我這孫女不能配與天子,真是遺憾。
”董卓連連搖頭,“前日裡我部下董承言道,不其侯伏完有一女,喚作伏壽,現年十一,容貌出衆,正好侍奉皇帝。
等忙過這一陣,我親自為皇帝準備大婚。
”
東海伏氏乃經學望門,曆代研修《詩經》與《尚書》,其先祖伏湛更是光武帝時期的開國名臣,族女配與皇帝本不為過。
但伏氏一族自伏湛之後向來恬淡,幾代子孫閉門讀書懶問世事,對朝局一向是事不關己高高挂起,被人喻為“伏不鬥”。
尚(娶)孝桓帝之女陽安公主的侍中伏完,更是個有名的老實人,董卓讓他為國丈,根本就無需顧及外戚争權之事。
也虧那個叫董承的眼明心細,竟真能挑出這個血緣、門第、秉性樣樣合适的家族。
“董公事務如此繁忙,竟還心系皇帝婚事,真忠良也。
下官欽佩不已!”曹操趕緊趁機恭維。
董卓拍拍孫女的頭道:“白兒,快給這位曹爺爺施禮。
”
那董白兒趕緊下拜:“爺爺好!”
“喲!我是董公晚生呀,叫叔叔便可了。
”
“我都說了,同殿同心即為弟兄。
”
曹操不敢違拗,忙從腰間摘下一個丁氏做的荷包來,笑道:“此物雖不稀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