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見得吧?”曹操眼望二人戲谑道,“敗兵是沒搶,隻恐他們這倆财迷鬼卻沒少撈好處。
”曹洪、劉勳低着頭笑而不語。
曹操所料不假,他倆一殺進袁營就瞪着眼睛搜羅珍寶,這卧帳裡真正的好東西早被他們弄自己營裡去了,隻把搬不走的和次等的留下來,而且曹操過來之前,倆人還因分贓不均吵了一架呢。
曹操信手拿起卷帥案上的竹簡,展開一看,是班固的《二京賦》;又拿了一卷,是王延壽的《魯靈光殿賦》,再取一卷來看,竟是谶書《帝覽嘻》!他抛下竹簡一陣冷笑:“除了詩賦就是谶緯,袁紹的品位可比我高多了。
”
荀攸不禁感歎:“兩軍對峙之際全心應戰尚不能勝,還有工夫看這些閑書,袁本初焉能不敗?”
“他是四世三公,看不看的也要擺這個排場。
”曹操轉過身,又取箱子裡的文書,随意拾起一卷展開來看,但見字迹潦草歪歪扭扭,不禁發笑:“這是誰給袁紹來的信啊,字寫得這般難看……下官铚縣縣令秦宜祿遙問大将軍安……”一句念罷曹操瞋目而怒,“秦宜祿那個無恥的奴才,竟敢勾結袁紹!”
郭嘉一臉鄙夷道:“小人永遠是小人,就會趨炎附勢吹牛拍馬。
豈能料到主公以少勝多揚威官渡?這倒不錯,有了這卷文書為證據,回去治他的串通反賊之罪,一刀殺了才幹淨!”
“不用明令典刑,這厮已經死了。
”許攸接過了話茬,“前番劉備到汝南勾結劉辟叛亂,秦宜祿也與之同謀,後來他們被曹仁将軍擊敗,秦宜祿又想叛離劉備,結果被張飛殺了。
”
聽說秦宜祿死了,曹操突然感到無比的輕松,以後不用再擔心他宣揚杜氏的事兒了,把竹簡往地下一扔,嘲諷道:“他那點陽奉陰違的把戲遇到劉備豈不是班門弄斧嗎?猥瑣小人不足挂齒,大耳賊又如何?也随袁紹逃歸河北了嗎?”
“早跑了。
”許攸冷笑道,“劉備從汝南回來沒待兩天就又走了,說是去荊州聯絡劉表,可連鋪蓋都卷走了,八成是瞧出袁紹要壞事,找個借口溜了。
那劉玄德就像是船上的耗子,船會不會沉他總能最先預料到,這份精明倒也不簡單。
”
曹操咬牙切齒:“哼!總有一天,我要誅殺此賊消我心頭之恨!”但想起關羽又不禁暗覺失落,指了指那兩箱子文書道,“去叫路粹、繁欽來,把這些文書仔細查閱一下,看看袁紹還有什麼陰謀。
”
又聽外面一陣喧嘩,王必跑了進來:“啟禀主公,列位将軍追擊敗軍得勝而回,未曾過河的袁軍大多被獲,少說也有五六萬人呐。
”
“這麼多俘虜……”曹操非但不喜,反而皺起了眉頭,“帶我去看看。
”剛邁出帳門,又見鮮于輔、齊周等推着一個披頭散發的俘虜迎面而來。
許攸大驚失色,不等諸将開口,搶先嚷道:“阿瞞兄快看,沮授來投靠您了。
”他與沮授同在河北多年,雖然為人處事作風疏異,但也佩服其才,更重要的是他雖逃奔曹操,卻沒有什麼根基,急需有一個和他情況相似的人互相扶持!故而搶先說是投奔,給沮授留足了後路。
哪知沮授根本不領許攸人情,脖子一梗,把發髻甩到腦後,朗朗道:“我不是投降,是被你們的兵抓住的!”
曹操從上到下細細打量他一番,莞爾道:“昔日我在河北之時就佩服先生足智多謀,惜乎大河相隔,難與您共濟大事。
不想似您這般人物,今日也會被獲遭擒。
”
沮授苦笑道:“我家大将軍失策,無奈棄軍北逃。
在下智力俱困,被擒不過是理所當然之事。
”
曹操本就賞識此人,又見他笑得凄苦,更動恻隐之心:“并非是您智力俱困,皆因袁本初剛愎自用不納良言,河北軍才會有此劫難。
”說着話示意鮮于輔為他松綁,“沮先生,官渡之役已見勝敗,然喪亂未平四海未定,先生可願與我共籌大事?”
沮授凝視着眼前這個身量不高卻心胸開闊的人,深悔自己昔日擇主不明錯保了袁紹,可是高潔之人又豈能做貳臣?他木讷片刻,還是回絕了:“多謝明公美意,但在下家眷族人皆在河北,性命懸于袁氏之手。
我若降公,袁紹父子豈不殺他們洩憤?但求明公速速賜我一死,既能保全我家小,又能樹我不屈之名節,在下感恩不盡。
”
許攸也覺不忍:“您再好好想想,謀大事者不拘小節……”
“許子遠,你别說了。
”沮授一擺手,“咱們倆不可以共論,你仗勢欺人招權納賄,妻兒老小已被審配投入大獄,這場仗打得赢打不赢結果都好不了,可我不一樣!再者沮某臉皮薄,行不出你等賣主求榮的事!”一席話把許攸臊得滿臉通紅。
知他死意已決無可挽回,曹操歎息道:“若早得先生輔佐,天下不足為慮……可惜喽!把沮先生……”剛要傳令将其處死後給予厚葬,許攸又湊到他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