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意義。
二、心浮氣躁的忙。
有的人不會忙,做事沒有條理,不分輕重,不分先後,亂忙一氣,忙得自己心浮氣躁。
我們看蒼蠅、蚊子投窗想要尋找出路,它猛撞玻璃,不知道旁邊有空隙可以鑽出。
我們再看成群的螞蟻忙着奔來跑去,但它們有分工、有訊号、有指揮,忙得有條理。
有的人跟瞎撞的蚊蠅一樣,口口聲聲說忙,隻是亂忙。
人要懂得分輕重緩急去做事,舉重若輕,才不緻于忙得心浮氣躁。
三、開開心心的忙。
忙是生活的意義,忙是生命的動力,忙的人生是驕傲的人生。
你看,工商大亨哪個不忙?官員領導們有誰說他不忙?忙帶來生活的充實,帶來生命的意義,帶來事業的成就,帶來财富的增加。
人要忙,而且要忙得歡喜,忙得快樂。
假如一個人不肯忙,表示他的生命已經沒有光彩了。
忙是有用,不忙就沒有用;沒有用的人生,誰會在乎他的存在呢?所以,人要開開心心地忙,為充實生活而忙。
四、不甘不願的忙。
有的人忙得心不甘情不願,那是最苦的人生。
忙得不甘願的人,必然是他沒有從忙中得到快樂,沒有體會到身心寄托的地方就是忙——不忙做什麼呢?當然,有人會說:“為誰作嫁為誰忙?”因為他不懂人生為什麼要忙,當然不甘願幫人家的忙。
其實世間沒有白吃的午餐,也沒有白幹的活,你幫人家的忙就是幫自己的忙。
不願意忙的人應轉化觀念:一切為人忙的事,對自己都有利益,例如可以升官,可以升級,可以得獎,甚至可以放慰勞假。
假如你能想到一切的忙與自己的未來都有關系有幫助,懂得忙就是營養、忙就是力量、忙就是成就,你可能反而會問:“人生為什麼不要忙呢?”
佛光菜根譚
忙,才能促進心靈的健康;
忙,才能培養自己的因緣;
忙,才能發揮生命的力量;
忙,才能提升人生的價值。
與屬下相處
有兄弟倆出遠門。
一路上,兄弟倆各自提着一隻行李箱,左右手來回倒換。
後來,大哥看到路邊有賣扁擔的,就買了一根,将行李箱挂在扁擔上,挑着走,輕松多了。
一個工作團隊能否表現出最好的績效,領導者是關鍵。
過去的觀念總認為屬下難做,因為要獲得長官的歡喜和認同不容易。
現在,由于個人自我意識發展,面對所謂新人類新思維,往往反而是主管難為。
有的時候,僅需調整領導的方式,就能有利于與屬下相處,更有效地發揮整個團隊功能。
一、以關心代替幹涉。
關心屬下是愛護的表現,但有些主管因為閱曆豐富,以自己的經驗過度幹預屬下工作,弄得雙方不歡喜,彼此俱疲。
因此,主管不如扮演顧問、協助者角色,适度給予原則督導,以關心代替幹涉,讓屬下有自由發展的空間,發揮個人的特質優點。
二、以服務代替要求。
主管的角色在統籌、決策,提供服務。
有些主管能力大,脾氣也大,工作超時超量,要求嚴苛,以緻屬下不勝負荷。
一個團體靠少數獨攬全局的主管可能成功,但也要有良好的管理團隊才能永續經營。
因此,要求别人不一定能夠如願,要求太高太多而做不到,反而影響士氣,不如以服務代替要求,可能更容易發揮屬下的潛能。
三、以合作代替命令。
所謂管理,不一定是高高在上發号施令,命令太多,他也不一定歡喜接受。
佛教講“同事攝”,你不如跟他合作,與他共事,步調一緻,以協調、會議來代替命令,讓大家彼此溝通了解,發揮集體創作、同體共生的精神,才是最上乘的管理方式。
四、以勉勵代替責怪。
身為主管,有時固然恨鐵不成鋼,但也要考慮每個人不同的根性與因緣。
屬下經驗不足,難免會有錯誤和過失,與其計較、抱怨、責怪,何妨确實了解他的困難、不足。
禅門裡,盤珪禅師以慈悲愛心感動惡習不改的慣竊,仙崖禅師以不說破的方式感化頑劣的沙彌。
為對方留一些顔面、餘地,給予适切的指導與勉勵,相信屬下必定會心悅誠服,用心改進。
五、說義不宜深而要明。
有時候,上面的人對屬下講話,講太深的道理,講得過于高調,屬下聽不懂,無法理解接受,那也等于沒有用。
因此,最要緊的是講清楚,你講明白,他就容易執行了。
六、下令不宜繁而要簡。
言語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橋梁,對你的屬下要下達命令時,固然不可以朝令夕改,但也不宜太過繁瑣,事繁易生煩。
你要把握原則、簡明扼要,讓你的屬下很容易有所遵循,很容易能建立起共識。
七、教人不宜嚴而要慈。
諸葛亮說:“善将者,其剛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強、以柔制剛。
純柔純弱,其勢必削存,純剛純強,其勢必亡;不柔不剛,合道之常。
”教導你的屬下時不要過于苛嚴,你要有慈悲心,給他方便,讓他容易實踐。
講話不傷他,做事不磨他,他必定歡喜納受。
現在有很多長官刁難屬下,講話刻薄,這都是不高明。
讓屬下有發揮的空間,心甘情願,彼此才易合作。
八、待人不宜苛而要寬。
長官如果很寬厚,屬下必定對你服從,并且擁戴你。
如果你太過苛刻,常常為難他,找他麻煩,增加他的困擾,增加他的工作分量,延長他的工作時間,有太多的要求,他不一定服氣你,甚至就給你怠工、開小差,這反而劃不來。
若不體恤屬下,人心難以歸向,遲早會失敗。
要做一個優秀的管理者,既辛苦又具挑戰性,除了要能運籌帷幄,還要懂得心理咨商、溝通協調、人際關系等。
而管理的最高妙訣,在于能夠先管理好自己的心,将自己的心管理得慈悲柔和、人我一如,與屬下相處必定能夠獲得認同。
佛光菜根譚
為人屬下者要如土,謙卑低下;
為人主管者要如海,不揀粗細;
與朋友相交要如林,含藏萬象;
與人群相處要如水,屈伸自如。
錢,用了才是自己的
一份自食用,二份營生業;
餘一分藏密,以撫于貧乏。
——《雜阿含經》
不義之财
據說,天堂和地獄中間隻隔了一道牆。
有一天,台風把這道牆吹倒了,天堂的玉皇大帝和地獄的閻羅王非常着急。
雙方研究,天堂和地獄各推出三個代表:一是銀行家,因為要建築這道牆,必須有财源;二是建築師,因為築牆是一項工程,必須由工程專家來負責;三是律師,這牆建好了以後,要研究其所有權,天堂和地獄各占多少。
閻羅王很快派出了三個代表,玉皇大帝卻久久派不出代表來,隻好抱歉地說:“我在天堂裡面找來找去沒有這三種人才。
因為銀行家是專門剝削人的錢财,他們是不會生在天堂的;建築師偷工減料,有那麼多的罪過,不會生在天堂;律師專門挑撥離間,唯恐天下不亂,所以他們也不會生在天堂裡的。
”
這隻是一段笑話,銀行家、建築師、律師中的慈善家也是很多的。
其他行業裡類似銀行家、建築師、律師一些為人鄙薄的行為,也不能說沒有,那些欺詐行為,所得的财富都是非法的财富。
什麼是非法的财富?就是這種财富,在國法是承認的,而佛法是認為不可以的。
如賭場、酒家、屠宰場、漁獵等,在國法裡是準許有這些營業,聚财緻富,但站在佛法慈悲濟世的本懷,這些是怎麼樣都不可以的。
另外有的财富,佛法認為可以,但國法認為不可以。
以非法而緻富的錢财有十種,是我們不可取的:
一、竊取他物。
如小偷竊盜、順手牽羊,或撿到的東西不還人。
凡有主的東西,不得到物主同意就私自據為己有,這都是竊取他物,是不合法的财富。
二、違法貪污。
違法貪污所得到的,是不合法的财富。
像走私、賄賂、漏稅等各種違法貪污的所得,是非法的财富。
三、抵賴債物。
像經濟犯罪、惡性倒閉,卻一走了之,開了支票不兌現,違反票據法,這種抵賴債務的行為,屬于沒有信用,所得是非法的财富。
四、吞沒寄存。
把人家寄存在我們這裡的錢财沒收了,也是非法的。
佛光山有孤兒院,有個年老的父親将小孩帶來給我們撫養。
他有房産,銀行裡又有存款,他委托朋友,“等我的孩子長大時要交給他”;而他死後,朋友就把财物吞沒,等到小孩長大去讨要,怎麼都不肯還。
五、欺罔共财。
大家合夥做生意,賺了錢,應該将所得的利益由大家平均來分配,但是有的人卻将大部分占為己有,少部分才分給人。
像兄弟姊妹分家,祖先的産業應當大家平均分配,可就有人自私,隻希望自己多分一些,其他兄弟姊妹少分一些。
六、因便侵占。
像假公濟私,為了自己的方便挪用公款,将公家的東西占為己有,還有假報出差旅費,購買物品向商人索取回扣,多報傭金等,這些都是非法的财富。
七、借勢苟得。
仗着自己的勢力苟且獲得的财富,都是非法的财富。
像一些不好的公務員,别人來辦事就故意找人麻煩,刁難人,不給人方便,逼人送紅包才肯辦事,這就是借勢苟得。
還有許多像恐吓、敲詐、勒索等,這些都是叫借勢苟得。
八、非法經營。
像現在私造煙酒,販賣嗎啡、速賜康、強力膠,或經營地下藥廠等,都是非法的。
九、詐騙投機。
花言巧語,坑蒙拐騙,所得的利益傷天害理。
十、賭博淫業。
于己于人都是惡因緣,造下孽障。
佛光菜根譚
黃金非毒蛇,淨财作道糧,
外财固然好,内财更微妙,
求财要有道,莫取非分财。
發财的方法
勿欲速,勿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論語》
财富是每一個人都希望的,不過君子取之有道。
以佛教裡的發财方法,我提出六點來說明,其中前三點是一般世間所共有的發财方法,後三點是佛教發财的方法。
一、勤勞。
“黃金随潮水流來,你也要提早把它撈起來。
”所以财富都是落在勤勞者的手裡。
有個故事流傳很廣:老人去世前,交代兒女說:葡萄架裡的地底下埋了許多的黃金。
于是兒女們就天天到葡萄架下面去挖去找,雖然黃金沒找到,不過由于松土,葡萄架上結滿了累累的果實。
二、節儉。
節儉可以得到财富。
節儉也不是說隻光在金錢上的節儉,包括愛惜時間,你節儉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