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心中阿字門為嚩字門。
結金剛薩埵印印諸支分。
所謂五處。
所以如此。
為欲成彼金剛事業也。
真言曰。
五?印。
曩莫三曼多縛曰羅赦戰拏摩诃噜灑拏吽。
次時阿阇梨。
亦當更以三昧耶等而自護持。
次取新淨白疊或餘缯帛。
先以不動真言如法作淨。
複用本部真言王三轉加之。
如作大日曼荼羅即用毗盧遮那真言。
蓮花手金剛手。
亦當準說。
用此彩淨帛。
周覆弟子面門。
次當深起慈悲護念之心耳語告彼三昧耶戒。
勿令諸餘未入壇者聞聲。
佛子汝從今不惜身命故不應舍正法
舍離菩提心悭吝一切法不利衆生行
佛說三摩耶汝善住戒者如護自身命
護戒亦如是應至誠恭敬稽首聖尊足
所作随教行勿生疑慮心
次又觀。
彼頂上有一啰字。
啰上安點故雲嚴以大空點。
●字此字四邊遍有光焰。
猶如花鬘連環不斷。
字中又遍流出白光。
如淨滿月之晖。
以此淨法界心所加持故。
能除内外諸障。
次引入壇場。
次引至第一重門遜那優波遜那二龍王守衛之處。
令正當門廂立。
不得前卻(師立門北資立門南。
或說。
未入之前。
于壇場門外。
令結三昧耶契。
口受此密言。
三摩耶薩怛鑁二合。
私雲。
師說同于此。
又說。
用入佛三昧耶印明。
此說極可也。
但師以右手執取其印。
未引入壇場。
此間令越香象熏香)
次将入壇時。
阿阇梨應作是言。
我(某甲)如法作此漫荼羅。
持弟子入。
随其福德種性及與成就所堪法器。
唯願于此曼荼羅中示現其相。
次師自作印(入佛三昧耶)置其頂上誦真言三遍。
次作曼荼羅主手印置頂上。
誦彼真言三遍(加命阿五?印)告言。
此是三摩耶金剛契。
汝若向未入壇人說者。
令汝頭破裂。
汝于我所莫生疑慢。
應當深生敬信。
汝于我身當如執金剛菩薩。
我所教誨當盡奉行。
若不爾者自招其禍。
或令中夭死堕地獄。
汝應慎之。
次師當為彼結作三昧耶印三遍。
誦彼真言置花印上。
令弟子以至誠心向道場散之。
随花所堕之處。
當知即是行人往昔因緣法門善知識。
即依此方便門進趣修行也。
次既散花已。
次應開面令瞻睹道場。
以歡喜心而告之曰。
汝今觀此妙曼荼羅深生敬信。
汝已生諸佛家。
諸明尊等。
同共加護。
一切吉祥及與悉地。
皆悉現前。
是故堅持三摩耶戒。
于真言法教應勤修習。
如來悲生眼印真言曰(悲生眼印加兩眼)
曩莫三曼多沒馱南誐曩嚩羅落吃叉[傢-豕+卓]迦噜拏摩野怛他蘖多作吃刍娑嚩賀。
次令弟子以香花等普供養曼荼羅聖衆及以贊歎。
次即于道場授與本真言印。
令坐一處誦之。
次引餘人入。
其阿阇梨。
以如是法。
将諸弟子。
一一令入散花畢已。
次寂災護摩。
先火天段(如例)次諸尊段(如例)又以寂災真言護摩。
真言曰(真言如經)一一諸尊各七遍。
阿阇梨次将一一弟子。
于護摩處。
于阿阇梨左邊坐。
其阿阇梨。
應以左手執其弟子右手大指(建立軌雲。
地釣彼空輪)用曼荼羅主真言。
用牛蘇護摩七遍。
複以寂靜真言護摩牛蘇七遍。
複以牛蘇。
于其弟子頭上右轉三遍而作護摩(瑜加護摩軌雲。
取小枚滿枚蘇。
加于所成物上。
誦真言至娑嚩二合诃字。
即舉杓投火。
與诃字聲俱下。
便長引诃聲。
令杓卻至物上。
诃聲方施。
或護摩私記雲。
即手執小杓。
緩率蘇即置杓于其物上。
誦真言末加寂災護摩真言。
與娑嚩賀聲俱投火。
便長引賀聲。
還安物上。
又令至蘇器方絕聲也。
悉地雲。
至其娑去字即寫爐中。
呼其诃去字還觸其物。
卻至蘇器雲雲。
如是來去三處觸物不斷。
是名三[艹/欺]多護摩法也。
複以神袋系于右膊。
複以塗香塗手按其胸上。
随意持誦而發遣)去自餘弟子皆如是作。
次儭施法。
護摩竟自教弟子。
令其儭施。
弟子當于護摩處。
以至誠心頂禮阿阇梨。
先當奉獻衣裁二匹。
然後舍施餘财。
私謂。
弟子長跪捧衣裁。
又複教授而告之言。
今此勝福田一切佛所說為欲廣饒益
一切諸有情奉施一切僧當獲于大果
無盡大資财世說常随生以供養僧者
施具德之人是故世尊生應當發歡喜
随力辨肴膳而施現前僧(已上儭施)
次置弟子座。
凡欲灌頂時。
用辨事真言加持座物。
安置蓮華台上。
次阿阇梨。
複為弟子如法護身。
先以不動明王用除諸障。
次用三昧耶加持三處(頂心臍)
次金剛薩埵加持支分已(五股印加五處)
曩莫三曼多嚩日羅?戰拏摩诃噜灑拏吽。
次令依吉祥座法而坐其中。
當引弟子坐花台上。
結所得部印(以左足蹈蓮華門右足蹈蓮華座)今謂當先結薩埵印。
至本尊灌頂所而結所得部也。
面向西坐(先以寶冠令着之)
次先阿阇梨往于大壇供養十二尊(問次第)
次還到灌頂壇。
向蓮台前花機而坐。
所有塗香花燈阏伽水等。
先以如法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