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支分無所能為。
不久皆當散壞。
今此四戒。
是真言乘命根。
亦是正法命根。
若破壞者。
于秘密藏中。
猶如死屍。
雖具修種種功德行。
不久敗壞也。
第一戒不應舍正法。
第二戒不應舍離菩提心。
第三戒于一切法不應悭吝。
第四戒勿于一切衆生作不饒益行。
次下是阿阇梨教誡之語。
複次阿阇梨。
說持明藏中二部戒本。
一一皆是真言。
可以成辨諸事如來。
以此加持諸弟子故。
今此中諸偈亦爾。
作法時當誦梵本兼以字門而廣釋之(雲雲)
次可教誡雲。
汝今已成就曼荼羅持明阿阇梨竟(私謂。
持明阿阇梨者。
是三部持明阿阇梨者。
今傳法者。
先已成就持明阿阇梨故。
今可雲傳法阿阇梨也)
諸佛菩薩及真言主一切天神。
已共知汝。
若見衆生堪為法器。
憐愍彼故。
當為建立曼荼羅而教授之(上文雲。
灌頂有二種。
謂于弟子法中得灌頂。
已修成就阿阇梨德。
時阿阇梨歡喜。
更造傳教灌頂慰喻言)佛子。
汝已秘密藏中随順修學。
具足明了堪能教授于他。
汝今已得善利。
乃至諸賢聖衆。
亦皆稱歎。
今已作灌頂竟。
汝等以真淨心傳持流布。
使如來秘藏久久不滅。
如是随其所應種種慰喻已。
即為人作曼荼羅阿阇梨也。
次中間護摩。
瞿醯次雲。
其阿阇梨。
次應為彼依如前法而作護摩。
燃火着已用曼荼羅主真言。
護摩牛蘇百遍。
複以寂靜真言。
蘇蜜及酪與飯相和護摩百遍。
複用胡麻護摩百遍(雲雲)私謂。
初持誦竟。
為二尊而作護摩。
今令弟子成佛身竟更雲。
為彼而作護摩。
是供弟子。
次教印真言。
瞿醯雲。
阿阇梨如上所說。
作護摩已用淨水。
灑諸弟子頂上。
廣示曼荼羅位。
教本印及明王真言。
令坐一處持誦之(今撿瞿醯雲。
如是作已。
用其淨水灑彼頂上。
次當廣視其曼荼羅。
解說諸尊。
教示本手印相。
複教明王真言。
次教令坐一處持誦所得真言。
文雲所得者。
随得三部者也。
今于傳法。
宜用瑜祇經中胎藏秘法一時頓證八字真言印也雲雲)
次召餘弟子。
一一如是灌頂已畢。
次供尊法。
次教以諸香華。
供養本尊及餘諸尊。
次教次第令坐。
師讀般若令彼等聽(私謂。
大般若經。
有令法久住陀羅尼。
此處最要矣)陀羅尼曰。
怛侄他阿虎洛屈洛罰底(丁履反下同)虎剌拏莎窭荼者遮者遮折(支熱反)尼阿奔若刹多刹多刹莚多刹也莎诃陝末尼羯洛邬曾邬曾罰底迦邏跋底迦阿鞞奢底尼莎賴尼社阇社阇末底阿罰始尼罰屍罰屍罰多罰多奴娑理尼部多奴悉沒栗底提罰多奴悉沒栗底莎诃。
次為都說三昧耶戒。
一汝等從今日。
常于三寶及諸菩薩諸真言尊重恭敬供養。
二于摩诃衍經恒生信解。
三凡見一切受三昧耶者當生愛樂。
四于尊者所恒起恭敬。
五不應于諸尊所懷嫌恨心。
及與信學外道經書。
六凡來求者随力施與。
七于諸有情恒起慈悲。
八于諸功德勒心修習。
九常樂大乘于真言行勿得懈廢。
十所有秘密之法。
無三昧耶者不應為說。
次師說傳法印等。
次最後護摩。
諸尊段(如例)但後大杓油之次。
以曼荼羅主真言護摩七遍。
複以寂靜真言護摩七遍。
次以部心真言(歸命阿)護摩七遍。
次以一一諸尊真言護摩各七遍。
然後以其本所持真言。
随意護摩(示雲。
各以牛蘇)
然後嗽口。
次投華。
次奉送。
次施食法。
記雲。
依前施法可修之(如上十七供修之。
此間諸天漢語贊可誦之)
次結緣灌頂。
次後供養法。
受者出坐佛面。
次阿阇梨就座修五供(左方)但先三摩地根本印等。
先塗香。
次華鬘。
次燒香。
次飲食。
次燈明。
次普供養。
次贊。
次阏伽。
次振鈴。
次九方便(乍九誦之雲雲)次随方回向。
次加持句。
次解界。
次示三昧耶。
次禮佛。
次奉送。
次入佛三昧耶。
次法界生。
次轉法輪。
次被甲。
次下座與贊衆相共行道三匝。
誦四智贊。
打钹如常。
次各禮曼荼羅了出堂。
次分施物法。
疏九雲。
諸供養食當施貧人。
不應與狗鳥等食啖。
所有财物。
阿阇梨應取随意受用。
若不能用當施三寶。
傘拂等施佛。
塗香燒香等施法。
衣瓶器等施佛及四方僧。
若無僧當與七衆。
其弟子乃至少分不得用之。
若用犯三昧耶。
如彼廣說也。
示雲。
彼廣說者。
指瞿醯經也。
胎藏界灌頂随要記
本批雲。
天承二年二月六日賜安師禦本書寫之
沙門仁辨
久安三年三月三日于尾州小牧北持堂賜禦本書寫之了
忠濟
貞治四年乙已八月十五日
遍照金剛了義
應安四年辛亥十月三日于上州新田莊世良田山長樂寺别院普光庵為末代佛法興隆自利利他書寫畢。
遍照金剛覺俊(生年二十九歲)
傳授世良田長樂寺灌頂大阿阇梨遍照金剛了義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