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離于法身。
釋此意也。
不生亦不滅者。
此三身不生不滅也。
●阿字本不生義也。
離言離言相者。
此三身言語道斷義。
即金剛界●字言語不可得義也。
生與于無生無非大日尊者。
情非情悉大日全體也。
仍法界悉●阿字也。
●阿即大日也。
不生理上起妄執。
迷本不生理故。
生死流轉。
以●字燒●阿字。
阿字不生理故。
無燒事。
●阿字中燒妄執颠倒身故。
不生真如一理顯。
是則發菩提心初●阿字義也。
仍為生菩提芽。
次觀●字。
世間草木依雨澤萌動。
故●阿字灰上●字甘露智水ソソク也●阿地大。
●字水大。
●字火大。
草木成事非陰陽者不成。
陰陽即水火也。
陰陽雖生長。
無風大無生長事。
枝葉花草次第純熟。
皆依風扇也。
草木生長事必生空。
仍次用空輪也。
故如胎藏五輪成身。
仍此處置杓。
胎藏五輪印明已下念滿足結誦事有之。
持刀及罥索者。
不動成身也。
火生三昧主故用之也。
非不動護摩可用此觀也
次舒大杓等。
供物前後供蘇油大國人飨應作法也。
其心食中自交毒物事有之。
為消彼也。
油加。
蘇名蘇油。
加蜜名蜜油。
蘇喻如來大悲。
蜜喻佛智慧。
油喻煩惱。
故智悲合煩惱燒智火自他煩惱燒盡也。
大杓次用小杓事殷勤鄭重義也。
凡用杓事大國作法。
以銀杓受用食也次粥以小杓供之。
以乳合五谷名乳糜。
以如來大悲乳。
衆生貪瞋癡五種煩惱合。
以之為薪。
燒智火自他令滅罪次飯。
飯食是無上甘露味。
不老不死藥也。
服之常住涅槃果德成就也次生谷。
五種煩惱種子表。
種子增長事。
增益相應也。
又表貪煩惱次鹽。
是降伏相應物也。
仍不用義有之。
然現行用事為助方便也。
芥子降伏相應物為方便用同義也鹽喻貪煩惱。
又喻相應無明也諸味相應故。
餘煩惱發相應無明喻也次房花。
花鬘供養心也。
又對愛煩惱。
其花清淨見者愛之。
昔有愚人花莖大蛇マツワテ有之。
愛花心淨取彼花被害毒蛇(雲雲)又花喻不共無明。
花鮮色不交他色故也次燒三類形等(雲雲)此等物诽謗三寶斷佛種性類也燒之樣先取天形結召罪印中入之誦明。
次結摧罪印磨摧加芥子燒之。
火天本尊兩壇許燒之也。
息災不燒。
降伏許燒之。
降伏邪氣祈燒之。
然又餘法燒之義有之。
此三類人惱者也。
慈心住彼邪見心摧破。
然後令發菩提心。
佛道令引至義也。
毒舂惡毒草故。
惡人内心三毒滅事表。
以乳木二枝狹投之。
毒物供佛事珍寶随人随事也。
軍陣以弓箭為寶。
降怨家以毒為最故。
此毒物。
供佛。
不順衆生降給雲心也。
稻谷鐵抹以手三反若七反投之。
真言泮吒句同時投之。
次七本左手持右手解結緒壇禮版中間舍之。
次一枝宛本末塗蘇投之。
此結緒右肩投越後方舍義有之不用之。
蘇ヒタス心為易燃。
又乳木煩惱。
蘇觀智也。
仍所觀煩惱土加觀智義也。
乳木十二指表十二因緣。
仍十二緣起流轉滅心也。
或乳木表我身。
身供佛時。
莊嚴身令肥滿心蘇油ヒタス也。
供身即身命财供義也。
無過身财。
燒身無命。
仍身命财同時供養義也。
或供養義也。
人以食為命。
火以薪為命。
仍當供物義也次芥子辛味有故降伏相應次粳米。
增身色故為增益相應物次胡摩。
自性有油故除暗義。
息災為相應物。
胡摩二七反用事。
息災相應物故。
增益時粳米二七反可用。
餘準知之。
此三種物三道三德三解脫三身。
此等法門一不阙減義也。
投物即護摩正宗也。
淨火扇火等前方便。
粥飯等供養具。
三種投物正念誦也。
三種相應物投周遍法界悉地成就也。
中指頭指大指三指投之。
他流二三度四五度ツツケ。
鳥物ツツク樣投也。
是ツツキ護摩名。
當流不用之。
芥子獨古成摧伏怨家。
胡摩成光明輪滅惑業暗。
米成如意寶珠雨七寶。
如此各各形成事法爾自然道理。
世間醫師以種種藥如治種種病。
自然道理非心測度。
諸佛利生秘術不可思議者也。
義釋雲。
此是真言幻相法爾勸請行人勿生疑惑。
此文髻中明珠歎給。
不限護摩。
真言教總大意也。
付護摩供物或皆表生善。
或諸物皆表滅惡。
油表無明。
粥表共煩惱。
飯表貪。
生谷表共煩惱種子。
仍粥現行。
煩惱。
生未來種子也。
鹽表貪花同喻貪。
三類形等覺已下一切衆生有情類。
不離天地人三故也。
毒物表衆生三毒。
乳木七枝表身口七支。
百八支表百八煩惱。
芥胡米如次表嗔癡貪。
又表生善者。
飯無上甘露。
喻法喜禅悅食。
熟五谷喻五分法身。
生五谷喻信等五根。
鹽諸助道法門喻。
花喻萬行。
香喻持戒。
油光明喻佛智慧。
乳木七支身口七覺表。
百八枝千八三昧。
又百八尊表。
三類形法報應三身。
法身般若解脫三德也。
息災增益降伏。
如次佛蓮金三部也。
如此或善或惡橫豎無礙可觀。
又所設供養。
皆是我煩惱業所生物也。
業煩惱所變故。
設微妙供具皆煩惱業苦體也。
是佛供時。
煩惱方令燒盡。
不思議妙境邊如來自受法樂。
普衆生預此益也。
仍諸供物煩惱觀時。
供養觀時。
自他遍法界觀可住也次香。
以前諸功德遍法界義也。
香有遍至德故也
次大杓。
油諸供物終蘇油供事天竺俗法也次祈願。
定言無之。
常息災安穩所願成就唱也次嗽口供養悉畢佛歸給時。
口ススキ奉。
是兩國風俗也次房花。
東南方者。
火天本方故也。
隻是運心也。
右方壇奧樣投也。
餘壇同之次撥遣印。
水指向下三度撥也。
以水火シメス心故印峰下也
次曜段(念佛眼)佛菩薩金剛天等多之中曜宿别段請供事。
衆生壽命并禍福掌事曜宿也。
仍延命無病息災安穩為請供之。
七曜者。
大陽·大陰·螢惑·辰星·歲星·大白·鎮星。
如次日月火水木金土也。
掌善惡生吉兇。
各具強柔故。
吉星雲賞罰ヤワラカナル也。
惡星者賞罰正ハヤキ雲也。
佛具智悲。
大悲方名正法輪身。
大智方名教令輪身。
隻是折伏攝受二門也。
曜宿有善惡雲依衆生善惡賞罰正雲惡星。
全非星科。
隻衆生自作可依善惡也。
以日喻本淨菩提。
以月喻菩提行。
土曜配中胎藏。
水曜對右方蓮華部。
金曜配左方金剛部。
木曜配上方如來果德。
火曜配下方大力明王。
仍胎藏一曼荼羅七曜變作也。
曜宿請供不過五種。
謂本命宮本命曜本命宿本命元神(七星一也)當年星也。
本命曜者。
七曜其一。
當年星者。
九曜其一也。
念佛眼事瑜祇經七曜為眷屬說故。
請上首意也。
火天壇積木盡當壇可積木。
若薪不盡者。
曜宿二段不積也
次散花。
九曜十二宮請故二十葉許投之。
房花蓮華台意。
散花荷葉心也次觀尊中心佛眼。
其外九曜。
其外十二宮圍繞可觀。
私記七曜眷屬衆許有之。
然口傳羅睺計都加請供也。
我今稽首請下口授雲佛眼部母尊七曜十二宮。
此二句加并改事也。
儀軌有七曜。
故不改七曜雲中攝羅計可思也。
二十八宿日月行度宿也。
十二宮七曜行舍也次召請。
二風指召之。
大指端召付也。
或風空四指招之。
或大指計招之也。
然現用二風招之也
次小杓油大杓略之也。
事繁故非别意趣。
杓觀每壇可用之。
然繁故略也。
六段内初三段世間護摩。
後三段出世護摩也。
仍火天本尊兩段世間出世護摩初也。
仍初許用攝後心也
次宿段。
念釋迦者。
一字金輪也。
其故須彌頂成道時。
諸天教令一字金輪也。
此時形像螺發形結定印。
印上持輪寶号釋迦金輪是也。
宿段金輪此形也。
大日金輪者。
寶冠形結智拳印居日輪也。
觀尊者中心一字金輪四方七宿宛圍繞觀之。
付宿命業胎三宿雲事有之。
是名三九秘密也。
其樣生日宿命宿也。
次九ラキテ業宿也。
次九ラキテ胎宿也。
除牛宿故。
三九二十七命業胎取故三九秘宿雲也。
命掌命宿雲。
所作事業掌業宿名。
病患等名胎宿也。
我今稽首請下口授雲一字金輪尊句加事也。
散花投四方二十八宿在四方故也
次本尊段。
積木依火勢可有多少。
當段必用積木也。
一時三十七枝用時火天段十四。
本尊段九枝。
諸尊段十四也。
是即三十七菩提分法表也。
但是一往表示也。
多少随時不可定執。
次供三房花(雲雲)付此三房花種種義有之。
或表三身。
或本尊部主部母所座也。
然現用二房也。
部主本尊為也。
所座花爐奧壇上投有之。
此心佛乘此花來給雲意也。
然現用爐中投也
觀尊大日種子三形不觀之。
本尊許種子三尊轉作觀之次取杓法。
如火天段。
大日即本尊。
本尊即己心可觀。
常當段用略觀也。
所謂本尊三密。
爐三密。
行者三密。
三平等無異也次大小杓油供。
大小杓谷六杓供義有之。
粥等諸段增供故也。
然大小杓各三反也次粥谷六反。
乃至房花六反。
一一供物各六反。
即是部主本尊三反宛供義也明共本尊明也。
本尊大日一體觀故也。
若此義三反供。
本尊大日同供可思。
然部主本尊置各别サルカラヌ一體觀義也。
自本三反部主本尊各别色目無故也。
或七反供事有之。
其時三反本尊四反四攝明誦四方諸尊供義也。